分享

静脉应用阿片类药物是全凭静脉麻醉的基础(1)

 茂林之家 2019-08-16

麻醉诱导篇

在全身麻醉过程中,病人是无意识的,没有意识则不知道疼痛,既然病人不知道疼痛为什么还要用阿片类的药物?

很显然,病人不知道疼痛并不意味着没有疼痛的感知,假如一个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不用阿片类药物,可以预见:第一,使用更高浓度的静脉全麻药或吸入全麻药;第二,病人的伤害感受依然存在,将会反应在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尿量的减少、病人的血糖增高等。

Q

麻醉诱导为什么要使用阿片类的药物?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第一,在麻醉诱导过程中,喉镜和气管插管引起的强烈疼痛反应必须被充分阻断。交感神经和心血管循环系统的防御性反射,引起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因此必须应用阿片类药物和镇静剂来阻断上述反射;第二,阿片类的药物和静脉麻醉药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协同作用;第三,单用镇静类药物,是无法抑制器官插管时候所造成的应激反应,也就无法完全抑制气管插管时产生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的反应。

Q

在麻醉诱导期间,应该使用怎样的阿片类药物?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第一,能够快速起效,缩短麻醉诱导的时间;第二,能够有效的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第三,轻微抑制心血管功能

Q

为什么吗啡几乎不用于麻醉诱导?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麻醉诱导选用吗啡是远水不解近渴,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起效慢;第二,抑制应激反应的能力低于芬太尼类药物;第三,吗啡可引起组胺释放,加重麻醉诱导期低血压反应。

Q

麻醉诱导理想的阿片类药物应具备哪些特点?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速效、短效、强效的芬太尼类药物在临床常用于麻醉诱导,瑞芬太尼起效快,抑制插管反应效能强,可与丙泊酚同时给药,大大减少胸壁强直、呛咳的发生率;

阿芬太尼有着与瑞芬太尼几乎一样的起效及达峰时间,静脉注射后可迅速到达脑组织,其发挥最大效能的时间就是进入循环的时间,因此在气管插管时阿芬太尼的作用就已经达到了峰值,此外阿芬太尼维持时间15min,介于瑞芬太尼与芬太尼之间,插管以后镇痛作用尚可维持,不会出现插管后的血压反跳

可见,阿芬太尼麻醉诱导的效果具备以下特点:(1)迅速起效抑制应激;(2)与丙泊酚联合应用减少呛咳的发生;(3)插管后无反跳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