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这座土地面积不足上海六分之一的城市,因其开放、多元的文化态度,聚集诸多国际大师的先锋建筑作品,成为现代城市建设典范。 8月14日下午,华阳国际设计集团创作中心委员、深圳公司都市部设计总监马奕鸣和集团创作中心主任委员、深圳公司国际部设计总监朱鸿晶带来第40期华·沙龙,新加坡建筑考察分享。 不久前,他们跟随新加坡本土两大事务所SCDA、WOHA,从豪宅到组屋、再到城市综合体开展了考察,并对话设计团队,一起探讨新加坡城市建设背后的设计逻辑。 两位的分享主题分别为《新加坡组屋的历史与当下》《解构×SCDA》和《新加坡的垂直复合建筑》,在此摘录部分与大家分享。 新加坡人口密度居全球第二,是现代城市中典型的高密度城市。寸土寸金的用地条件下,新加坡却真正实现了人人有房住,这离不开背后的组屋制度。 组屋(即公共房屋)是新加坡拥有土地面积最多的房屋类型,超过80%的新加坡人居住其中。 曾经,新加坡也和今天的深圳、香港一样,面临严峻的住房问题,为此,新加坡政府以建屋发展局为主持机构,将组屋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以低廉的价格和相应政策,鼓励年轻人申请居住。 考察过程中,SCDA的设计师也将他们的设计方法论倾囊相授,不可思议的是,在看似花样百出的立面设计背后,SCDA遵循的设计逻辑却只有一个:基于居住者的最佳空间体验,重新定义居住产品。 从初创时期的作品Lincoln mordern,到此次参观的杜生阁组屋,立面设计并不是刻意塑造的效果,而是忠实表达平面设计的自然结果。 20年过去,在住宅设计推陈出新的路上,SCDA只做了一件事,但当它做得足够好,就成为了SCDA不可撼动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先进的组屋建设体系,新加坡也是世界建筑的试验场,尤其在垂直复合建筑方面极具特色,不仅空间体验丰富多样,建筑的细节构造更值得借鉴。 丹戎巴葛华丽世家项目是SOM的设计作品,在丹戎巴葛地铁站之上,形成了由办公楼、商务酒店、时尚零售、城市公园与顶级豪宅共同构成的综合体。 位于顶部的华丽世家是全新加坡最大的超级顶层豪宅,外立面幕墙以微妙的角度差,塑造出灵动的曲线感,对于高端住宅而言,室内设计、配套应与建筑色调呼应融合,以提升设计的整体性。 “绿色之心”是新加坡滨海中央商务区内最大的公共景观区,设计以亚洲常见的水稻梯田为灵感,由四栋建筑在中央地带围合形成一个垂直绿洲,模仿热带雨林,营造出全新的生态。 DUO双景坊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修复城市的概念,场地设计中与现有建筑呼应,并各自退让形成有机的关系。 镶嵌在塔楼中间的广场24小时向公众开放,不同街道的人流可以通过它快速到达其他区域,整个公共空间变得非常有序而通透。 由WOHA设计的Oasia酒店,在玻璃体块之外增加一层覆满绿植的格栅,是垂直绿化的典型。 实地探访WOHA工作室,发现独特的立面设计来源于他们对于室内、室外植物适宜性的不断实验。他们认为,建筑师不仅要关注建筑设计本身,与建筑所处生态相关的一切都值得探索与研究。 总体而言,新加坡的垂直复合建筑设计更注重探讨建筑与人、社会、自然的关系,既要集中体现地块的综合社会价值,也不忘赋予建筑生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