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肌电图专辑【九】异常针极肌电图(3)

 萃萃婆婆 2019-08-16

关于针极肌电图的基础知识在肌电图专辑<四>中已经进行过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一下,以便本期知识的学习。本期主要介绍异常肌电图的判断

一.插入电位

插入电位:增多或减少。

二.自发电位

自发电位:包括正锐波纤颤电位束颤电位复合性重复放电肌颤搐放电肌强直放电等。健康人肌肉只可见1处正锐波或纤颤电位

插入电位和自发电位均为肌肉静息态时的电位。下面介绍肌肉肌肉轻收缩(MUAP)和大力收缩时的异常电位(募集电位)。

三.MUAP

MUAP:即运动单位电位,主要观察指标为时限波幅相位判断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的重要参数

典型的,神经源性损害表现为时限延长、波幅升高及多相波百分比增多;肌源性损害表现为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和多相波百分比增多。

在病理情况下,运动单位范围及神经支配比例会发生变化:

神经源性损害:运动单位范围增大,神经支配比例增大。如前角细胞病变时,主要由于正常的前角细胞的神经纤维的远近端,以芽生的方式去支配坏变的前角细胞所支配的肌纤维。即神经支配比例增大,运动单位的范围增加。

肌源性损害:由于运动单位中,肌纤维的变性、坏死,使肌纤维的数目减少,致使运动单位范围缩小,神经支配比例减小。

上述仅仅为典型的神经元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的运动单位电位的改变,而对一些非典型的或发病不同病程时期的运动单位电位,其改变却不是固定的。 

四.募集电位 

募集电位神经源性损害表现为高波幅的,募集减少的单纯相或混合相;肌源性损害表现为低波幅的干扰相即病理干扰相。

干扰相的出现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即运动单位激活募集

激活指的是增加运动单位放电能力,这是形成干扰相的核心问题。当由于CNS病变、或是由于疼痛、功能性疾病患者不能合作时,则导致运动单位不能被激活,此时可以出现干扰相减少,但这是由于运动单位不能被激活而导致。

募集指的是收缩力量逐渐加强时,能够使得更多运动单位参与发放电位的能力。但收缩能力逐渐加强时,如果没有足够运动单位参与发放电位,而仅有很少一部分具有功能的运动单位参与发放电位,为了达到同样的力量,这一少部分运动单位就必须加快放电,于是在显示屏上就会出现同样的运动单位反复放电,这种现象叫做快速发放(fast firing)。当收缩力量更进一步加强时,就只能看到更多的单个运动单位发放,而并没有相互重叠,此现象即为募集相减少,又叫单纯相快速发放单纯相主要见于神经源性损害,也可见于肌源性损害晚期。

    另一个重要的现象是早期募集现象,在肌病时,运动单位正常,但由于大量肌纤维破环,导致运动单位内肌纤维数量明显减少,所产生的力量就减少,由于每个运动单位所产生的力量都很小,所以要产生即使是很小一点力量都需要很多运动单位参与,此时,当患者用很小的力量收缩时,即可以看到很多运动单位电位发放,这种用力程度和运动单位出现的多少不成比例的现象即为早期募集现象病理干扰相这种现象多出现在肌源性损害。

参考文献:

1.《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修订版(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2.《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第2版)》—党静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