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远离空调,亲近自然 让身体自然降温排汗才最健康 避暑,来这个绝美古村落吧! 周建均 摄 大舍村历史上倡礼重教,名人辈出,其中进士三人,拔贡两人,而最为有名的——连元,南宋大舍村人。公元 1205 年进士,由横州知州推举至三衢知府,任内连元访贫问苦,礼贤下士,任职期间遇灾年,连元召民抗灾自救,教民掘蕨根制山粉代粮,朝廷闻之,予以嘉奖,赐紫金鱼袋。 元公祠正门 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大舍村建立起元公祠来纪念他。 元公祠内部 元公祠戏台顶 元公祠立碑 元公祠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元公祠的门面是楼牌式的结构,门架是青石条,文字“元公祠”、“钦赐”、“宋开禧紫金鱼袋朝散大夫”等清晰可见,图案花鸟鱼栩栩如生,都是阳刻砖雕,和磨面砖块砌筑而成,瓦檐下是宋代的层叠砖斗拱。整个门面至今保存完好。 紧邻着元公祠的是叫做“追远祠”的祠堂,在祠堂的中间悬挂着一块由连战书写的“连氏宗祠”的牌匾。 说到这里不由地要说点题外话,虽然连战是台湾人,看上去与这山中大舍毫无关系,其实大舍连氏与连战有着同一祖先,只是以前一脉连氏迁徙来到大舍村安家落户,而一脉则迁徙到了台湾,可以说是同祖同宗了。 追远祠门前的举人墩让人不禁浮想百年前的盛况,这一对举人墩为连正钊中举之后所立,逢重要节日,人们会竖上桅杆,张灯结彩。 ![]() ![]() 经修缮之后,门前已有两对石墩,其意义有二,一则是纪念连正钊中举,二则是感怀祖先,激励后辈。在这样偏僻的山村里,是什么让大舍村民勤俭好学,人才辈出,在元公祠中有碑文:“祖训:克勤克俭,勤耕苦读……”祖先的谆谆教导激励着大舍历历代代的学子。 仁源古社位于大舍村甬道东侧山墙,古社青石条的门架,中门梁上有阳刻双凤抢花,门两边有牡丹,有诗对“帝继唐虞千载咸显懋德” “侯尊叶蔡一方永荷神庥”古社内竖有《中门缘碑》序。其碑文以连元进士为楷模,记录了大舍村的历史和重大史绩。 在很久以前大舍村的祭祀活动——摆祭,就是在这里进行的。人们通常会在祭祀前精心准备好贡品,在祭祀前需要放鞭炮、吹号角,之后进行迎神仪式和献礼仪式,仪式过后,人们会在祖先的神位面前喝福酒,接受祖先的祝福,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礼毕之后,焚烧祝文,化财散班,摆祭仪式过后,人们会请戏班子上台唱八仙戏,大家在台下观赏戏剧,品评贡品。 仁源古社内部戏台 ![]() 大舍村内各种古民居纵横交错,层层砖墙后是历史的沉淀,这保存尚好的古民居,是难以复刻的珍宝。 ![]() 大门和梁柱上都刻着精美的雕花线条和图案,历经岁月洗礼的青砖和瓦当,厚重的青砖砌墙和青石大门,显示着“瑞气盈门”的祥和和古朴,屋内天井、大厅的卵石铺出的线条、图案、墙脚和柱墩上的精细雕花,对称的棂窗、精美的木雕马腿,大气而有致。 ![]() 除了以上提到的名迹外其实还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比如广居祠、东山耸翠、风水林、五峰别墅、南山拱秀、古道名器。 风水林:名木葱郁、体态高耸
五峰别墅 大舍,一个古色古香的村庄 一个蕴含 “学而则仕,学而有为,学而为民”的村落 大山把她的温柔留给了他 而他伫立在那里等待着 和你一起度过与世无争的静心夏日! - END - 素材来源:龙泉旅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