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读书,这是很多人的问题

 劳动者2010 2019-08-16

本文所属栏目=周末来信

小河:2015年的时候,开过一个类似树洞的信箱,常常给大家回信。我当然不是情感专家,只是一个遥远的朋友,一个倾听者,其实有时候,梳理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帮助。如果能够对你有用,就更好。

如果你想给我写信,请发邮件到:weixiaoheliuyu@163.com

今天的内容,谈的是我们可能都会遇到的问题——信息焦虑。

---

小河:

你好。最近才关注你的公众号,很喜欢你的文章,每次看你的文章都会有所感悟,能想明白很多问题。你的文章是唯一一个让我刚看几篇就想要把公众号置顶,并且特别想留言(当然留言都被公布出来也是原因之一,哈哈),想要跟你交流。

今天写信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想跟你交流讨论,希望能得到你的回复。内容如下:

我特别喜欢整理东西,虽然我并不是一个有洁癖的人。在读书方面,也是如此。

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周边充斥着各种信息和资源,包括各种书单、学习网站推荐等等,手头会有各种各样的书、学习视频、课件等等。每次搜集到资料,就赶紧复制收藏到自己的电脑和网盘里。单是百度网盘里就存放着1308G的学习资料,粗略估计,不眠不休三辈子也未必能看完这些东西。内容庞大、繁杂,就好像一个被狂风席卷过的图书馆,乱糟糟的一堆。我知道我有很多的资料,但是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哪些有用,哪些没用。

于是,我的整理癖就出来作祟了。我特别想把所有的书分门别类的整理一遍,专门找个文件夹,建立一个图书资料清单,能让我对每本书都了如指掌,当我想要看什么书的时候手到擒来。对于网上推荐的各种书单资料,也能找到合适的地方存档,对于自己写的文章、读书笔记也能很有条理的整理清楚。但是,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假设我有1000本书,一本书登记存放需要3分钟,那就是3000分钟,就是不吃不喝不睡两天半。

但是这两天半的付出和回报是难以成正比的。而整理完之后,未必会让我满意,并且可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半途而废,或者是终于费尽整理完了,发现并没有什么用,我依然没有那么多的知识,整理出来的清单从整理完后就再也用不到了。但不整理,这个事情就一直困扰着我。

虽说是整理癖,但有时觉得这是信息爆炸时代的一种信息焦虑。当信息资源越来越多,获取越来越便捷时,可能压力也随之而来。特别希望能快读,都读完,都吸收掉,都消化掉,都有所产出,一目十行都未必够快,最好一天读个百八十本,才能跟上这个时代。

有时又觉得是掌控感缺失,不像高中时期,就那么几本书,读完一本再读一本,一本书要反复读,慢慢读,读快了就没得读。有时又觉得读书资料的整理与存放也是一门学问,也是需要学习和不断实践的。

以上,是我的困扰。内容可能有点乱,不知道小河有没有类似的感受,或者可以分享一些关于图书资料整理或者面对这些大量的信息该如何处理的经验感受。

期待你的回复,非常感谢。

祝你越来越好!

 PS:写完之后又读了几遍,突然意识到,我可能还缺乏图书的选择和判断,不会选书。在众多类似的书中,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温蘅

----

温蘅:

你好。

我以前也有囤积癖,大学时期,网盘里收集了不少电子书,虽然没有你夸张,但也不少。

不过,我后来慢慢发现,囤积在那里的书,我很少会看,渐渐地,就放弃了这种想法。

大体上,网上的资料,一直都在那里,等到要用的时候再去找,也不迟。

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行动第一。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如此丰富的时代,没必要再去囤积信息了,真正要做的是——搜索、找到信息。

比如说你准备学习视频剪辑,真正要做的是尝试剪起来,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再去搜索。

但如果你为保万全,想要打好基础,首先做的不是实操,而是去搜集各种课程,下载各种插件,虽然看起来有了一大把资料,但实际上,如果你不用,它们就和你没有关系。

所以,不管想做什么,先做就对了。有了问题,再去寻找答案。

下面,谈谈谈谈整理这件事。

关于整理,我想起《拖拉一点也无妨》那本书里,约翰·佩里的一个观点。他把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平摊型”人士,一种是“叠放型”人士。

什么叫“叠放型”人士呢?就是那种惯用文件框,让一切都井井有条的人。“叠放型”人士可以轻松的把一切存档,并在使用时调用,但“平摊型”人士则是把什么都瘫在桌面上,电脑桌面全是文件,印象笔记只有一个文件夹。

约翰·佩里认为,这就像左撇子和右撇子,左撇子在右撇子设立规则的世界里有情境障碍,“平摊型”人士在“叠放型”人士的世界里,也有相似障碍。

如果你恰好就是一个不善于“叠放”的人,何必为难自己呢?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它不只是一句玩笑话。

我自己,应该也属于“平摊型”吧,对于整理资料,我基本是放弃了。当然,不是完全放弃,我还是会偶尔抵抗一下的。

所以,我的第二条建议(不一定靠谱)是:如果整理不了,就别为难自己。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其实信息的组织方式已经改变了,除了树状图式的方式,还有标签式的。

关于永远觉得自己不够,想要读得更多、更快,不一定是一件坏事。毕竟,想要上进,想要发展自己,永远是有价值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渴望,是否给你的行为本身带来了负面效应?

如果你因为太想占有更多知识或信息,而走马观花,什么都浅尝辄止,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读书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情,不在乎你今天一天读了多少本,这是一辈子的事情,只要日积月累,一定会有收获。其实,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看清这一点,便不必那么焦虑了。我们都没有三头六臂,不可能事事都能做好。

我的日常行事准则是:一天能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最后,如何选书?

大概有两个方面:第一,遇见了,感兴趣,觉得还不错,就看了。第二,有一个计划,或者主题,然后去找书来读。

前者没有什么目的性,后者目的性较强。

至于如何判断,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评价,二个是自己试读。

豆瓣的评分,自己信任的朋友的推荐,包括我的文章,都是一种外部信息,可以帮助你进行判断。

不过,归根结底,还是要自己读了之后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那,该如何提升判断力呢?

别无他法,唯有多读。

以上。希望能够对你有点帮助。

祝好。

小河

···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