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此诗初看普通,细思极恐,生生将一位忠贞女子逼上绝路

 文化点心铺 2019-08-16

在一众诗友心中,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应该是最令人大跌眼镜的。为啥?在前半生,白居易完全可以称得上“最美人民代表”,经常写出一些振聋发聩的诗作,替最底层的老百姓发声。比如他的代表作《卖炭翁》《三吏》《三别》,可以说赚足了世人的眼泪,也为他自己积聚了很高的人气。

可是,白居易晚年却性情大变,几乎不再过问民间疾苦,日日流连花丛,纵情声色,好不快活。为了享受,他在家中大量蓄养歌妓,最多的时候竟然达到上百人,仅知名知姓的就有十几人。其实,白居易骨子里本就是风流的。因为在他的诗作里,歌妓的影子几乎无处不在,例如《与元九书》、《对酒吟》、《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等等。

在古代社会,文人狎妓虽然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曾经为那么多底层女性代言的白居易晚年也把女性当“玩物”,实在令人诧异。不仅如此,他还曾用一首诗生生把一个忠贞女子给逼上了绝路。这首诗极不友好,看似普通,细思极恐!它就是《感故张仆射诸妓》,全诗如下:

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首先,我们来看看诗题,诗题中提到的“张仆射”就是张愔,仆射是他的官职。“妓"就是唐代著名歌妓关盼盼。此诗是白居易在张愔去世十年后所写。写给谁呢?自然是写给关盼盼的。目的是什么呢?作为后人,我们不好任意揣测。但是,无论白居易的初衷是什么,这首诗的最终结果就是将关盼盼逼上了绝路。

其次,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这就需要回到白居易与这对夫妻相遇的时候。元和年间,白居易回徐州故园,而张愔正好任徐州牧。因为仰慕白居易已久,张愔就将他请到了自己的府上热情款待。席上,张愔还特地让自己的宠姬关盼盼为白居易跳了一支霓裳羽衣舞。白居易一时惊为天人,赞美她是杨玉环再生。

此后不到两年,张愔就病逝了。病逝以后,别的姬妾都走了,只有关盼盼一人留了下来,住在张氏旧第燕子楼为其守节。这一守就是十年。虽然关盼盼是歌妓出身,身份低微,但其品行高洁,才情不凡,是一位忠贞的女子。守节期间,关盼盼写了很多诗作来寄托自己的追思。

在听说了这件事以后,白居易深受感触,就依其韵,写了三首诗。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三首,并不难懂,初看很普通,但细思极恐。其大意是说:张愔花费重金,从秦楼楚馆里买了一些女子回家做歌妓,又从中挑选了几个貌美如花的女子悉心调教。为了教会她们歌舞技艺,张愔费尽了心力。可是,有一天他病逝了,这些女子却不追随他而去。

虽然诗中只字未提关盼盼,但稍微懂诗的人都可以看出,这首诗作分明是在嘲讽关盼盼不随张仆射去死,讥讽她是个不忠贞的女子。作为白居易的铁杆粉丝,关盼盼才貌双全,曾经凭借全曲歌唱白居易的《长恨歌》而芳名远播。可是现在,自己的偶像却如此误解自己的情意,这令关盼盼伤心不已。

在为张愔守节的十年,关盼盼和一个老仆人一起生活,日子过得非常艰辛。可是,吃了这么多年的苦,关盼盼都没有想到去死,却为什么在看到白居易的这首诗后就决定以身相随呢?从关盼盼死前留下的一封信和一首诗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些答案。

在得到此诗后,关盼盼大哭不止,十分悲伤,至此便滴水不进,十几天后绝食而亡。死前,关盼盼写了一封信和一首诗表明自己的心。在信中,她写到:“非妾不能死,恐后世以我公重色,有从死之妾,是玷我公清范耳。”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并不是我惧怕死亡,而是担心我死以后世间的人会认为我家主公是一个重色轻义的人,要让我们以死相随,这实在是玷污我家主君的清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关盼盼其实是一个重情重义,很有是非道义的女子,并不追求那些沽名钓誉的虚伪名节。

然而,世间的人误会她也就罢了,可是自己仰慕的偶像竟然也这样误解她,这实在是太令人伤心了。白居易这首诗不仅伤了她的心,更伤了她的自尊。关盼盼虽然出身低微,但却是一个很有节气的女子,她怎么能够容忍白居易对她如此的蔑视和侮辱呢?

无论白居易当时写这些诗的初衷如何,以他的才情,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只是,在他的心中,这些秦楼楚馆出身的女子都是些薄情寡义,肤浅无知的人,所以他不相信这些女子会做出“以死相随”的事情。然而他低估了关盼盼的情谊和人品,活生生地把一个忠贞的女子逼上了绝路。

白居易终究不过是一个封建士大夫,在他心里,一些封建礼教的宣泄和张扬,其实无时无刻都是存在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白居易到了老年,会性情大变,不再过问民生疾苦,而成为一个纵情声色之人的根本原因。

对白居易晚年大量蓄养歌妓的行为,您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分享。传播中国古典诗词之美,需要你我的参与。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