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药阿司匹林新功能:改善肝功能,延长肝癌患者寿命

 渐华 2019-08-16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1898年上市以来,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临床应用,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阿司匹林被发现在多种疾病中有效,因此似乎成了一种万能药,有病治病,没病防病。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高死亡率的原发性肝癌。它是一种全球范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是在亚洲、非洲和南部欧洲。
全球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肝细胞癌,这使其成为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三大常见原因。目前,肝移植是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但在移植过程中,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较高。无论是由于肿瘤负担还是肝功能不好,70%以上的晚期患者不适合移植。
经肝动脉栓塞术(TAE)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肝细胞癌治疗中两种广泛使用的局部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虽然TAE和TACE并不年能治愈肝癌,但对于晚期HCC患者,当手术、经皮消融和索拉非尼不可行的时候,通常不推荐其他治疗方法。
近期,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美国放射学杂志(AJR)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spirin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Liver Function After Emboliz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阿司匹林与经肝动脉栓塞(TAE)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延长肝癌患者的预后生存期
研究人员对304例接受TA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初始TAE时服用阿司匹林(n = 42)或未服用阿司匹林(n = 262)将患者分为两组,并评估栓塞术后肿瘤的反应、进展时间、进展的初始部位、存活时间和栓塞术前后肝功能测试结果。

患者初始TAE时服用阿司匹林或未服用阿司匹林在最初反应速度(88%比90%)、进展中位时间(6.2比5.2个月)、进展的初始部位(p = 0.77)、患者在病程进展中死亡的比例(88%比89%)上并没有差异。

栓塞前,平均胆红素水平(0.8 mg/dL vs . 0.9 mg/dL, p = 0.11)与未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无差
异。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胆红素水平在栓塞后1天(0.9 vs 1.3, p < 0.001)、1个月(0.9 vs 1.2, p = 0.048)和1年(0.8比1.0, p = 0.021)显著降低。对于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初始栓塞后的中位总生存期较长 (57个月比23个月,p = 0.008)
关于阿司匹林可以改善患者生存的机制是什么,人们提出了几种理论:
首先,阿司匹林是消炎药肝脏的慢性炎症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展。回顾性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降低慢性肝病的死亡率,并可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
第二,阿司匹林是抗血管生成药在体外模型中,阿司匹林可抑制缺氧诱导的血管生成,这可能阻止了因TAE诱导的缺血而促进血管生成和残留肿瘤的生长。
第三,阿司匹林是抗糖酵解药它可以降低体外肿瘤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和生存能力,从而降低肿瘤细胞在TAE诱导的缺血后存活的可能性。
该研究表明,阿司匹林通过减少肝脏炎症从而改善肝功能来提高生存率。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最常见的是布洛芬和萘普生,在HCC栓塞时服用也能提高生存率。
F. Edward Boas博士写道:“尽管服用阿司匹林和不服用阿司匹林组的肝功能测试结果差异很小,但标准的生化肝功能测试对早期肝硬化变化并不敏感。”生化肝功能检查结果并不能准确预测肝纤维化的发生。因此,正常的胆红素水平并不意味着肝脏是正常的;生化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微小变化可能低估了栓塞后肝损伤的程度。
总的来说,该研究对服用阿司匹林和不服用阿司匹林的肝癌患者在肝细胞癌栓塞后的反应、进展时间和肝功能进行了特异性比较,证明了阿司匹林的使用与改善肝功能测试结果和肝癌TAE术后生存率有关,并阐释了阿司匹林改善患者生存的机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