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启志:人在没钱的时候千万别装...

 谋局学何启志 2019-08-17

不管在哪个圈子,总会发现有个别人没钱总假装自己有钱。

拿着三五千的工资,过着月入数万的日子。
信用卡欠的钱一张比一张多。
明明还在拼搏的年纪,
却肆意享受着花钱的快感。

朋友,你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真的没啥了不起。

说句不好听的,更多只是给人鄙夷和看不起。

前不久看到一个热搜
一个女人工资4000,
给自己买了一个2万的包。
丈夫看不下去了,
就找媒体来诉苦。
 
许多人路见不平,义愤填膺,纷纷站队妻子:
女人花自己的钱怎么了?
辛苦这么久,凭什么不能犒劳自己?
快和这么抠的男人离婚吧!
还有不少蹭热点的作者撰文:
《月薪4000,难道不配背2万的包?》
《月薪3000的女孩,不配拥有爱马仕!》
《结婚,一定要找个有钱的!》
……
看似也像这么一个理,但拜托
这样的言论会带坏很多年轻人的三观。
首先得搞清楚这个事情的本质好吧?
至少我认为...
问题不在于花自己的钱有没有错。
也不在于一个人是否该对自己好一点。
而在于:
当消费经济远大于自己的赚钱能力时,
还要毫无节制地去满足自己欲望。
这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坦白说,一个人对自己舍得我很支持,

别说这个包2万,

就算20万也没毛病。

可实际情况是夫妻都是工薪家庭

上有老,下有小

还有几十年的房贷在还

万一老人哪天生病...

只是为了上班有个包更体面

真的值得吗?

再说了,2万块钱买个包,
这不叫改善生活质量,也不叫对自己好。
这叫打肿脸充胖子。
说句不好听的,
拿着4000的工资,背着2万的包,
多少人会认为是真的?

网络有这么一句话:
“70后存钱,80后投资,90后负债,
而90后的父母在还债。”
这话挺扎心的。
当一个人的赚钱能力配不上自己的消费欲望,
这就是噩梦的开始。

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
透支消费的时候总是很有底气,
以为下个月努力一把就没啥问题。
可一到还款日,就开始慌了。
也不知道怎么就花了这么多钱,
反正就是还不起。

我有一个员工,

整天说自己兄弟多,朋友好

可当自己有事需要借钱的时候

连续问了十几个所谓的兄弟

不是刚好没钱,

就是自己也刚好需要钱

要是早几天问还能松动

两件事都是一个理:

想法总是太美好,而现实很真实

透支消费惯了的人

渐渐的,窟窿也越来越大,
最后拆了东墙补西墙。
甚至玩起了高利贷。
但是,这其中的代价,
一般人根本承受不起。

还记得当年的“裸条门”借贷事件吗?
为了借钱拍下裸照和视频做证据
最终超过10个G的视频广泛流传

还有一个女孩子
欠下高额贷款离家出走
母亲东拼西凑帮忙还了10万块
之后才发现女儿的债务根本就是一个无底洞
面对每天上门的催债人员
忍辱不堪,连喝两瓶农药自杀

说白了都是现代年轻的攀比心理造成的
多少人真的是挣钱能力和消费能力匹配,
又有多少人是只是不停透支,
假装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
一个真有钱,
一个装有钱。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富二代,
谁年轻的时候不是穷光蛋?
多少人的衣着光鲜,
都是父母背后省吃俭用换来的。
你又不可能因为买了个奢侈品
就意味着你可以混进高层圈
打肿脸充胖子的背后
你换来的只有无尽的焦虑

年轻人的物欲野蛮生长,
但是与之不匹配的是赚钱能力。
明明在最没钱的年纪,
却偏偏爱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年轻人的底气
不应该是物质换来的
它必须是你的能力

最后我要提醒这些年轻人的是
我不反对你去追求更好更高质量的生活,
但是你不能忽视了现有的经济实力。
正确的做法是
在自己经济能力承受的范围内,
给自己最好的东西。

懂了就懂了...

今天换种风格写文章,你们还喜欢吗?

作者:何启志   谋局学创始人  谋局系列三部曲《暴富文案》《魔性营销》《科学创富》,一个立志在新时代帮助千万中小企业持续良性发展添砖加瓦的85后。

深度好文特别推荐!特别第一篇(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启志思维商学院】

何启志:别拿你的信用不当一回事,OK?

何启志:钱,才是感情的试金石

何启志:说话是门技术活!

何启志:知道之后,99.99%的人很难假装不知道

何启志:如何让你的产品更符合客户的需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