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您所需要的《古文观止》名句名言,都在这里,长文静心欣赏。

 可乐怪 2019-08-17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一个人若不仁义的事情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吧!——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左传》)

​“苟有暝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蕴、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如果有发自内心的诺言,小溪小塘里面的浮萍、水藻,装在竹篮铁锅一类的容器里面,都可以拿来祭祀鬼神,进献王公。说明只要有真心,形式是次要的。——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左传》)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以正确的礼法来教导约束他,这样才能使他不走上邪路,家庭才能和睦,国家才能安定。——​石碏谏宠州吁(隐公三年《左传》)

您所需要的《古文观止》名句名言,都在这里,长文静心欣赏。

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 事物如果不是涉及祭神和练兵打仗这些头等国家大事,就不是国君应该关注的。——​臧僖伯谏观鱼(隐公五年《左传》)

“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 度量自己的德行处理问题——这是“度德而处”的成语来源;估计自己的能力去办事——“量力而行”;选择时机然后行动——“相时而动”,这些具有哲理的话和成语,都是从这个故事流传下来的。——​郑庄公戒饬守臣(隐公十一年《左传》)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国家衰亡的原因在于官员腐败;官员丧失道德,是由于受宠的臣子公然接受贿赂。——​臧哀伯谏纳郜鼎(桓公二年《左传》)

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圣明的君主总是先把人民的事情办好,再致力于祭祀鬼神。——​季梁谏追楚师[1](桓公六年《左传》)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打战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曹刿论战(庄公十年《左传》)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君王您若用恩德安抚诸侯,谁敢不服?若想凭借武力,那么,楚国将以方城山为城,以汉水作护城河,君王的军队再多,也无济于事啊!——​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僖公四年《左传》)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左传》)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军队作战,就是要利用天时地利,并且鸣金击鼓以激励士气。敌人为险隘所阻,我们趁机攻击,正是理所当然。敌人阵势尚未布好,我们击鼓鸣金,发动攻势,也是理所当然。——子鱼论战(僖公二十二年《左传》)

您所需要的《古文观止》名句名言,都在这里,长文静心欣赏。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下面把这种罪恶说成正义,上面又厚赏这种奸诈的行径,上下互相蒙骗,真叫人难以相处了。——介子推不言禄(僖公二十四年《左传》)

“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你们的府库空虚的像悬挂起来的罄,四周连野草都没有,仗着什么不害怕?后来成语“有恃无恐”即出于此。——展喜犒师(僖公二十六年《左传》)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依靠人家,又反过来伤害人家,不仁;失掉盟国,不智;自相攻击,以混乱代替联盟,不武。——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左传》)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兴师动众,袭击远方的国家(敌人),我可从来没听说过。——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左传》)

“‘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鹿在生死关头,就顾不上选择蔽荫之地了。”小国侍奉大国,如果大国以德相待,小国就像人一样报德;如果大国不以德相待,小国就好比一头鹿,狂奔乱跑而奔向险境,紧急中怎能选择道路?——郑子家告赵宣子(文公十七年《左传》)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德行如果是美好的,鼎虽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混乱,鼎虽大,也是轻的。——王孙满对楚子(宣公三年《左传》)

“《诗》曰:‘敷政优优,百禄是遒。’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 《诗》说:“你施政宽和,百禄都聚拢来啰!”您如果不肯宽和而自弃百禄,对诸侯又有何妨害呢?——齐国佐不辱命(成公二年《左传》)

“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我既没有怨恨谁,君王也没有给谁恩德,无恩无怨,我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楚归晋知罃(成公三年《左传》)

“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 就好比捕鹿,晋军抓住它的角,戎人拽住它的腿,才把它捕获。——驹支不屈于晋(襄公十四年《左传》)

“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德行是国家和家族的基础,有了基础才不至于败坏,难道不应该致力于这个吗?——子产告范宣子轻币(襄公二十四年《左传》)

“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作君主的,难道只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是要他主持国政啊!做臣子的,难道只是为了赚几个俸禄?是要他扶持国家啊!——晏子不死君难(襄公二十五年《左传》)

您所需要的《古文观止》名句名言,都在这里,长文静心欣赏。

“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德行崇高到极点了,大极了!像天一样的无所不覆盖,像地一样的无所不运载。即使有非常崇高的德行,大概也无以复加了,观看到这里也就到顶了,如果还有其他音乐,我也不敢再请求了。——季札观周乐(襄公二十九年《左传》)

“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辞令和谐,百姓团结;辞令明晰,百姓安宁。——子产坏晋馆垣(襄公三十一年《左传》)

“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 要先学习然后去办理政事,没有听说拿办理政事作为学习的。——子产论尹何为邑(襄公三十一年《左传》)

“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小国没有什么罪过,一心依赖大国而毫无防备,才真是罪过。我们倒是很想依赖大国的庇护,可是大国却包藏祸心,打我们的主意。——子产却楚逆女以兵(昭公元年《左传》)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用宽大的政令使人民服从。其次就是用严猛的政令了。火性猛烈,人们望着就怕,所以很少有人死于火;水性柔弱,人们亲近而玩弄它,淹死的人就很多。实行宽大的政令很不容易啊。——子产论政宽猛(昭公二十年《左传》)

“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 越国用十年时间聚集财富,再用十年时间教育和训练人民。——吴许越成(哀公元年《左传》)

“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 先王历来只发扬德政,而不炫耀武力。军队在平时聚集力量,必要时才动用,一动就能显示威风;炫耀等于玩弄,那就失去了威风。——祭公谏征犬戎(周语上《国语》)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堵老百姓的嘴,比堵河水还危险啦!河水一堵,就会决口泛滥,淹死许多人。堵老百姓的嘴也是这样。所以,治河的就要疏通河道,治民的就要让老百姓讲话。——召公谏厉王止谤(周语上《国语》)

“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 岂敢尽情满足耳目心腹的嗜好,而破坏各种法度。——襄王不许请隧(周语中《国语》)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如果你不愁自己未能建立德行,却愁自己财产不够;那么,我只怕连哀悼都来不及,又有什么可道贺的呢?——叔向贺贫(晋语八《国语》)

“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 他知道君王崇尚武力,而且好胜,所以说话特别恭顺,想把君王恭维得神魂颠倒,去对中原诸侯逞威风、享安乐,自取灭亡。——申胥谏许越成(吴语《国语》)

“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立夫人所生的嫡子为国君,只凭年长,不凭贤明;立妾的儿子为国君,只凭尊贵,不凭年长。——春王正月(隐公元年《公羊传》)

“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君子见别人有难就同情,小人见别人有难就幸灾乐祸。——宋人及楚人平(宣公十五年《公羊传》)

“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 君子认为他不接受君位是正义的行动,认为他不杀害子侄是仁爱的表现。——吴子使札来聘(襄公廿九年《公羊传》)

“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减缓追赶逃逸的贼子,这才是爱护亲人的做法啊。——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谷梁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 俗语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要受寒。”虞师晋师灭夏阳(僖公二年《谷梁传》)

“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 我们的君王年纪老了,幼子年纪小,国家又多灾多难。伯氏不出来替我们的君王筹划国事便罢,伯氏如果出来替我们的君王筹划国事,申生蒙受您的恩惠,甘愿一死。——晋献公杀世子申生(檀弓上《礼记》)

“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 出亡在外的人没有可宝贵的东西,唯有敬爱父母才是可宝贵的。——公子重耳对秦客(檀弓下《礼记》)

“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美啊,这样高大!美啊,这样富丽堂皇!——晋献文子成室(檀弓下《礼记》)

您所需要的《古文观止》名句名言,都在这里,长文静心欣赏。

“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苏秦把头发束住吊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腿,血流到脚上,振作精神,苦心攻读。——苏秦以连横说秦(《国策》)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要想富国,多占地盘;要想强兵,先富百姓;要王天下,广施恩德。这三条具备,王业自然成就。——司马错论伐蜀(《国策》)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 大王上怕太后的严厉,下受奸臣的伪装迷惑,居住在深宫之中,离不开辅臣的手,终身受到蒙蔽,没法洞察奸佞,大则王室覆灭,小则自身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范雎说秦王(《国策》)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我妻之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有求于我。——邹忌讽齐王纳谏(《国策》)

“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 无罪无尤,最为尊贵;清净正直,自得其乐。——颜斶说齐王(《国策》)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这句话比喻人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避免祸患。——冯谖客孟尝君(《国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为他考虑长远的利益。——触詟说赵太后(《国策》)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人们尊重天下之士,就因为他能为人家排难消灾,解除纷乱,而不取任何酬报。如果要什么酬报,那就是做买卖的商人了,我不屑做这种人。鲁仲连义不帝秦(《国策》)

“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 后世一定会有因饮酒而亡国的君主。后世一定会有因贪吃美味而亡国的君主。后世一定有因迷恋女色而亡国的君主。后世一定会有因登高台、观湖泽、流连风景而亡国的君主。——鲁共公择言(《国策》)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壮士果真发怒,横尸两具,流血五步,天下人都戴孝。——唐雎不辱使命(《国策》)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泰山不嫌弃泥土,所以成就了它的伟大;河海不挑剔细流,所以成就了它的深广。——李斯谏逐客书(《秦文》)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事物各有不足之处,人的智慧也有不明的时候;占卜也有不能解答的问题,神灵有时也无法通晓。——卜居(《楚辞》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不光是鸟中有凤凰、鱼中有鲲鱼,士人也一样有啊。圣人的伟大志向、美好品德,超出常人而特立独行,世俗之人怎么能够理解臣的作为呢!——宋玉对楚王问(《楚辞》)

“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如果不是喜好钻研,深入思考,领会这些记载中的含义,是很难向那些见识不深,阅历甚少的人作介绍的。——五帝本纪赞(《史记》)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项羽自以为功劳大,骄傲自大,只凭个人的才智,不师法古人,以为只靠武力征伐,就可一统天下,完成霸业,结果五年就亡国,身死东城,还不觉悟,不肯自责,实在错了!临死还说“上天亡我,并非我用兵之罪”,岂不荒谬吗?——项羽本纪赞(《史记》)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 当初虞舜和夏禹的兴起,积累善事和功劳达数十年之久,恩德普及百姓身上。他们先是代理王政,又接受了上天的考验,然后才登帝位。——秦楚之际月表(《史记》)

“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 古时候人臣的功劳有五个级别:凭德行开创基业、安邦定国的叫作“勋”;出谋献策的叫作“劳”;凭勇力而有建树的叫作“功”;分别他们功劳的等差叫作“伐”;计算他们任事的时日叫作“阅”。——高祖功臣侯年表(《史记》)

您所需要的《古文观止》名句名言,都在这里,长文静心欣赏。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太史公说:《诗经·小雅·车辖》中有这样的句子:“仰望巍巍的高山,它令人崇敬;走上平坦的大道,才好阔步前进。”虽然不能人人都能登上那高山绝顶,踏上那大路坦途,但心总是向往着它。我读着孔子的书,好像是见到了他本人,感悟着他人格的伟大。——孔子世家赞(《史记》)

“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 夫妇的结合,存在着人伦道德的大纲常。所以礼的应用,在婚姻嫁娶之上尤为慎重。——外戚世家序(《史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冬天寒冷,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正因为整个世界污浊,清高之士才会显现。——伯夷列传(《史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管晏列传(《史记》)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众人都是沉醉的而唯独我是清醒的。——屈原列传(史记》)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 偷了衣带钩的人被杀头,窃取了国家的人却被封侯,只有那侯门之内才有所谓仁义吧。——游侠列传序(《史记》)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喝酒到了最大极限,则会乱事,欢乐到了最大极限,反而会引出悲哀。——滑稽列传(《史记》)

您所需要的《古文观止》名句名言,都在这里,长文静心欣赏。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农民不生产,就缺乏粮食;工人不生产,就缺乏器物;商人不做买卖,食、事、财这“三宝”就会断绝;虞人不生产,就缺乏财货。——货殖列传序(《史记》)

“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君不像君,就会受到臣下的冒犯;臣不像臣,就会因犯上而被杀;父不像父,就会破坏人伦之道;子不像子,就会成为不孝之徒。这四种都是天下的重大过错。——太史公自序(《史记》)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人总是要死的,不过,有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死比鸿毛还轻,因为死的价值不同啊!——报任少卿书(司马迁)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 听说古代圣王中没有能超过周文王的,霸主中没有高出齐桓公的,周文王、齐桓公都是依靠贤人的帮助而成名,现在天下贤人的智慧才能,难道不及古时候的人才吗?只怕是君主不去和他们结交,不去结交,贤士怎么能够来呢?——高帝求贤诏(《西汉文》)

“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自己愚笨,不明事理,不知道弊病出在什么地方。朕想,是不是朕施政有什么失误,行为有什么过错?还是天时不顺,地利没有发挥,或者人事失和,鬼神也不来享受祭祀呢?怎么弄到这个地步?——文帝议佐百姓诏(《西汉文》)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就因为它不施行仁义,攻守的形势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贾谊过秦论上(《西汉文》)

“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 仁义恩德,这是帝王锋利的刀刃;权势法制,这是帝王执政的斧头。——贾谊治安策(一)(《西汉文》)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那么,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晁错论贵粟疏(《西汉文》)

“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所以女子无论美不美,一进了宫都会遭到嫉妒;士无论贤不贤,一入朝廷都会遭到排挤。——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西汉文》)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得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 聪明的人在事端尚未萌生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危险还未露头时就能避开它,灾祸本来就多藏在隐蔽细微之处,而暴发在人忽视它的时候。——司马相如上书谏猎(《西汉文》)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人们的相互了解,贵在相互知心。——李陵答苏武书(《西汉文》)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良的臣子,疏远奸佞小人,前汉因此而兴旺强盛;亲近小人,疏远贤良的臣子,后汉因此而衰败覆灭。——诸葛亮前出师表(《后汉文》)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我小心谨慎地为国献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为止。——诸葛亮后出师表(《后汉文》)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我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陈情表(李密)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我一向认为把死和生当作一回事是错误的,把长寿和短命等量齐观也是荒谬的。——兰亭集序(王羲之)

“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 世俗既然与我相互忘记,驾车出去又有何追求?——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土地平旷,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林等。田间的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吠,人来人往。——桃花源记(陶渊明)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因贫贱而愁眉苦脸,不为富贵而四处钻营。——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以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 有些隐士,自以为有耿介而拔出流俗的风度,潇洒而超越尘世的理想,比白雪还要纯洁,比青云还要高尚。——北山移文(孔稚珪)

您所需要的《古文观止》名句名言,都在这里,长文静心欣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流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多聚积道德仁义。——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伴着孤鸟一齐向天边飞去,秋水映着长空融成一片澄碧。——滕王阁序(王勃)

“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虽然身高不满七尺,但志气雄壮胜过万夫。——与韩荆州书(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光阴是百代的过客。——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高,有神仙就会著名;水不在深,有蛟龙就显出神灵。——陋室铭(刘禹锡)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灭亡秦国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阿房宫赋(杜牧)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博爱叫作仁,合宜于仁的行为叫作义,从仁义再向前去的叫作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赖外界的叫作德。——原道(韩愈)

“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有人做成了事业,诽谤也就跟着来了。有人道德高尚,诋毁也就跟着来了。——原毁(韩愈)

“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麒麟之所以是麒麟,是因为它注重的是德行而不是外表。如果麒麟出现在圣人不在的时候,那么麒麟不被人所知道,被视为不祥之物也是理所当然的。——获麟解(韩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在哪里,老师也就在哪里。——师说(韩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的精良来自勤奋,学业的荒废则由于玩心太重;德行的成就来自深思熟虑,随波逐流往往自毁前程。——进学解(韩愈)

“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 君子做了官,就要准备以身殉职;没有做官,就应该考虑著书立说来阐明道理。——争臣论(韩愈)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 士人能够享大名,显达于当世的,没有不靠负有众望的前辈引荐的。士人能够光照后世的,也没有不靠负有众望的后辈继承他的事业的。——与于襄阳书(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一般说来,各种事物都是不平则鸣。草木本来无声,风摇它则鸣。水本无声,风荡它则鸣。——送孟东野序(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自古就说,燕赵一带多有感慨悲歌的豪侠之士。——送董邵南序(韩愈)

“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清清楚楚得仿佛是前不久发生的事情。——送杨少尹序(韩愈)

“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和他谈论道理,分辨古今大事的正确与否,评论人物的高下,事情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他的话就像河水决堤而东流,滔滔不绝;又像快马驾着轻车,由王良、造父那样的高手驾驭,在熟路上奔驰;又像用明烛照耀、用蓍草算卦、用龟甲占卜那么灵验。——送石处士序(韩愈)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天意真是难以推测,神灵真叫人难以明白!事理真不可推论,寿命真不可预卜啊!——祭十二郎文(韩愈)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这种事情恐怕连禽兽和异族都不忍心去做,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柳子厚墓志铭(韩愈)

“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大凡圣人的原则,是深究事理来决定赏罚,根据情况来进行褒贬,礼和刑必须统一罢了。——驳《复仇议》(柳宗元)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 孔子说:“苛政猛于虎。”我曾怀疑这句话,现在看来,确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赋税之毒比毒蛇还厉害呢?——捕蛇者说(柳宗元)

您所需要的《古文观止》名句名言,都在这里,长文静心欣赏。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我并不能叫树木长寿而多生,不过是顺着它的本性罢了。种树的方法是:树根要舒展,土要培得平,要用原来的土,篱笆还要扎得紧实。——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杰而虚音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铺席躺下,清冷的景色都尽收入眼底,淙淙的水声都传进耳中,悠闲而空虚的情调沁入心头,那深沉而恬静的意趣潜藏脑际。——钴拇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山上没有土壤,却从石缝里长出美好的树木和箭竹,看上去格外奇特而坚实。它们疏密相间,高低交错,真像是聪明的人精心安排的。——小石城山记(柳宗元)

“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 古时善于辅助天子治理天下的,从皋陶、后夔以至房玄龄、魏徵,都可一一列举出来。因为他们不但有德,而且也都勤劳不懈。——待漏院记(王禹偁)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等到酒醒了,茶品完了,炉里的香烟也没了,便目送夕阳下山,迎来一轮明月,真是谪居中的佳境啊!——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 天下的治乱从洛阳的盛衰可以看到,洛阳的盛衰从园林的兴废可以看到。——书《洛阳名园记》后(李格非)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云山苍茫一片,江水浩大无边。先生的高风亮节,就像山一样崇高、水一样长远。——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岳阳楼记(范仲淹)

“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任此官者,应当牢牢记住那些大事情,舍弃那些小事;要先进谏那些急迫的问题,而后谏那些不很急迫的问题;要专为国家谋利,而不为自己打算。——谏院题名记(司马光)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大凡君子和君子因志同道合而结为朋党,小人和小人因私利相同而结为朋党。这是自然之理啊。——朋党论(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对君子讲信义,对小人施刑罚。——纵囚论(欧阳修)

“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所以,越是穷困,写出来的诗就越好。那么,并非诗能使人穷困,而是诗人穷困了才能写出好诗。——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

“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那么,要平静他的心思,疗养他的疾病,弹弹琴也能得到一些好处吧!——送杨寘序(欧阳修)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可见祸患总是从细小的事情上积累起来的,而智勇双全的人却往往困于自己所迷恋的东西。——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您所需要的《古文观止》名句名言,都在这里,长文静心欣赏。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 人君迷惑于女色,不幸而不醒悟,祸患就临头了。——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这从人情上说是光荣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啊。——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

“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使百姓知道他们能够安享丰收之乐,主要是有幸生在太平无事的年代。——丰乐亭记(欧阳修)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们的欢乐;人们知道同太守游山而欢乐,而不知道太守因他们的欢乐而欢乐啊。——醉翁亭记(欧阳修)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我们人类,本是万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心中常受激动,必定损伤精神,何况要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秋声赋(欧阳修)

“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 生前既是英杰,死后必是神灵!那跟万物一样有生有死,而最后归于无物的境地的,是你由精气暂时聚合的身躯;那不跟万物同归于尽,而出类拔萃永垂不朽的,是你流传后世的名声。——祭石曼卿文(欧阳修)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功业的成就,并非成于成功之日,必定有它的起因:灾祸的发生,也非生于发生之日,必定有它的先兆。——管仲论(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事情有它必定会达到的地步,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天下只有那头脑冷静的人,才能够看到一点苗头,就可预见到明显的后果。月亮周围起了晕,就会刮风;柱子底下的基石潮湿,就会下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自然现象。——辨奸论(苏洵)

“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 祸乱未生,治理不难;祸乱已生,治理也易。有乱才萌,无乱之形,这是将乱,最伤脑筋。——张益州画像记(苏洵)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人必自己先有疑心,然后人家才进谗言。——范增论(苏轼)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故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留侯论(苏轼)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君子的目标放得远,就必须有所等待;事业要做得大,就必须有所忍耐。——贾谊论(苏轼)

“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 世上的君子如果要建立非凡的功业,就不要只考虑如何保全自己。——晁错论(苏轼)

“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有大贤人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很值得自负了。——上梅直讲书(苏轼)

“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如果天上落珍珠,寒来不能缝衣服;如果天上落玉石,饿了不能当粮食。——喜雨亭记(苏轼)

您所需要的《古文观止》名句名言,都在这里,长文静心欣赏。

“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 事物的兴废和成毁,无法预料啊。——凌虚台记(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超然台记(苏轼)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月冬雪,使广阔的大地一片洁白;在刮风、下雨、阴暗、晴朗的天气中间,景色瞬息万变。——放鹤亭记(苏轼)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根据主观猜测去推断它的有或没有(正不正确)行吗?——石钟山记(苏轼)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渺小如大海中的谷粒,短促如天地间的蜉蝣。哀叹我生命的有限,羡慕长江的无尽无穷。——前赤壁赋(苏轼)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才相隔多少日子,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了,再也认不出来了!——后赤壁赋(苏轼)

“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贤德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不一定长寿。——三槐堂铭(苏轼)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渐渐到了壮年,改变志向,发愤读书,想干出一番事业,终于未遇知音。——方山子传(苏轼)

“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贪图边境上尺寸土地的小利,背弃盟约,自相屠杀。——六国论(苏辙)

您所需要的《古文观止》名句名言,都在这里,长文静心欣赏。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司马迁游历天下,看尽天下的名山大川,又同燕、赵一带的豪侠交往,所以他的文章疏朗豪放,颇有奇特的气势。——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行善之人喜欢自己的善行善言流传后世,就会发奋有所建树;作恶之人没有什么可记,就会感到惭愧和恐惧。——寄欧阳舍人书(曾巩)

“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赠黎安二生序(曾巩)

“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读孟尝君传(王安石)

“夫安驱徐行,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 驾着车子稳步前进,碾过中庸的门庭而进入内室。——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之国,此又何说哉?” 辩说足以感化万物,却在看重游说的时代遭到困窘;智谋足以降服三军,却在崇尚武力的国家受到屈辱,这又怎么解释呢?——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王安石)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他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来记写那景物时世的变迁。于是他的诗歌愈加工妙。——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夫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登楼一望,万般景象都纷纷陈列;千载以来大地蕴藏的奥秘,一下子全都揭开了。岂不是天造地设,专门等待着一统天下的君王,在这里开创千秋万代的奇观吗?——阅江楼记(宋濂)

“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 天道与谁常在呢?它只照应有德行的人啊;鬼神本身有什么灵验呢?它是靠人事才显现出灵验来的。——司马季主论卜(刘基)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外表像金玉、内里像破败的棉絮。——卖柑者言(刘基)

“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深虑论(方孝孺)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 我由此更加相信人性是善良的,天下没有不可感化的人。——象祠记(王守仁)

“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 自从世道衰微,人们已惯于背离公道、私结死党,而忘记守节奉公这个根本的原则了。——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

“上下相孚,才德称位。” 上下要互相信任,才能和品德要与职位相符合。——报刘一丈书(宗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县令如果贤明,当地的山川草木也叨光,享有荣耀;县令如果不贤,当地的山川草木也遭殃而蒙受耻辱。——《吴山图》记(归有光)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可见读书人想要垂名千载,不跟形体一同消失,这确实另有一番道理存在呢。——沧浪亭记(归有光)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我却不敢苟同。——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 因为没有一处不怪异奇特,所以也就注定他一生命运没有一处不艰难、不坎坷。——徐文长传(袁宏道)

“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死生的意义重大,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五人墓碑记(张溥)

您所需要的《古文观止》名句名言,都在这里,长文静心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