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平看世界 2019-06-25 11:06:24 人们印象中的云南 是风花雪月 是四季如春 是彩云之南 (大理洱海的小普陀岛上空飘来一朵荚状高积云,又名“飞碟云”,摄影师@杨继培) ▼ 但是当我们从太空俯瞰 风花雪月却难觅踪迹 这片39.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已被洪荒之力接管 大地扭曲,形如褶皱 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 似乎要让云南从中间崩裂 (云南卫星图,“鸿沟”实际为哀牢山东侧元江谷地,是云南自然地理的东西分界线) ▼ 如此复杂的地貌 即使放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里 也相当出众 风花雪月不过是 大云南的沧海一粟 (中国3D地形图,可以看出云南的褶皱比其他地区更显著) ▼ 真正的云南 是中国最复杂、最多彩的省份 是永不回应的高冷雪峰 也是孕育生命的热带雨林 是奔流直下的大江大河 也是静谧旖旎的高原湖泊 还是中华民族56个成员中 26个民族的世居家园 它的多样 远超你的想象 (梅里群山脚下的藏族村寨雨崩) ▼ 这一切 都源于一场 时空大折叠 01 空间折叠 首先 是空间的折叠 早期的云南更像是一个“平面” 低矮的陆地、凹陷的湖盆 构成了它的主体 但是距今6500万年以来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猛烈碰撞 青藏高原及其东部的云贵高原 大幅抬升 云南的“立体化”开始了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示意图,因为碰撞过程复杂,圆点仅为云南的大致位置,与实际可能有偏差) ▼ 它的西侧 被挤压的大地接连隆起、断裂 “折叠”出一众山脉 山脉自西北向东南逐步散开 如同一条百褶裙的裙摆 这便是云南的横断山区 (云南的横断山区,此处为广义范围) ▼ 百褶裙中雪峰林立 包括梅里雪山、碧罗雪山 白马雪山、哈巴雪山、玉龙雪山等等 都是这次“立体化”的结果 (航拍梅里雪山周围群峰) ▼ 其中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 海拔6740米 为云南省最高峰 (卡瓦格博峰) ▼ 海拔5596米的玉龙雪山 是中国位置最靠南的冰川所在地 (玉龙雪山和山下的丽江古城) ▼ 这些雪峰逶迤向南 海拔逐渐降低 素负盛名的苍山便横空出世 其主峰海拔4122米 山顶多有积雪 正是“风花雪月”的来源之一 (苍山) ▼ 再往南 平均海拔2000余米的哀牢山 耸立于地表 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此交汇 云海蒸腾、湿润多雨 (哀牢山) ▼ ![]() 横断山之外 云南的东部也在“空间折叠”中隆起 成为云贵高原的一部分 (云南的云贵高原区) ▼ ![]() 高原上 或是巨厚的碳酸盐岩出露 形成滇东喀斯特高原 (滇东喀斯特地貌,昭通市镇雄县伍德天坑) ▼ ![]() 或是富含铁铝矿物的红色土壤 广泛分布 形成滇中红色高原 (请横屏观看,东川红土地,因土层中铁元素氧化而呈现红色) ▼ ![]() 相对低平之处 则是上千个面积大于1km²的坝子 点缀其间 (在云南,周围较高、内部相对低平的小型盆地、河谷等都称为坝子;下图为楚雄禄丰县恐龙山镇坝子地貌,坝子内部的水库名为中山水库) ▼ ![]() 地壳沉降之处则积水成湖 形成高原湖泊群 包括滇池、泸沽湖、抚仙湖、洱海等 (俯瞰泸沽湖) ▼ ![]() 如此巨大的高差 大大增加了流水的势能 上游来水、降水以及地下水 沿着巨型阶梯逐级而下 强力侵蚀大地 形成一个个梯级景观 又再次加剧云南的“立体化”进程 在香格里拉 泉水逐级跌落 水中的钙质不断堆积 形成了著名的泉华台地 白水台 ▼ ![]() 在罗平 小水流汇聚成大型瀑布 在仅4千米长的河道上 以最高1000立方米/秒的流量向下倾泄 (九龙瀑布,该流量为洪水期流量) ▼ ![]() 层层叠叠、蔚为大观 这便是九龙瀑布 ▼ ![]() 除了九龙瀑布 云南还有大小瀑布500多个 例如落差近400米的滴水河瀑布 以及以钙华滩著称的多依河瀑布群 以及有"珠江第一瀑"之称的 大叠水瀑布 ▼ ![]() 江河在群山之间劈削出 中国最为壮观的高山峡谷群 包括虎跳峡、牛栏江大峡谷 澜沧江大峡谷、怒江大峡谷 独龙江峡谷等等 以及金沙江奔子栏大拐弯 万里长江第一湾、怒江第一湾 澜沧江大拐弯等各种大拐弯 其中 金沙江、怒江、澜沧江 三江原本在云南境内并行南流 但在丽江石鼓镇 金沙江突然以V字形转弯向东北而去 成为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堪称万里长江第一湾 ▼ ![]() 仅仅约30千米后 金沙江又在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 以10米/秒的速度咆哮而过 下切形成虎跳峡 从峰顶到谷底相对高差达数千米 惊心动魄 ▼ ![]() 而较小尺度的立体化塑造 也同样精彩 在喀斯特高原上 曾经相对平整的大地 被降水溶蚀成“千刀万刃” 是为石林 ▼ ![]() 又或成为一个个“小山包” 是为峰林峰丛 ▼ ![]() 地下则被“掏空” 是为溶洞 ▼ ![]() 而远古河湖干涸后的地表 则被降水冲刷成高大的土柱 是为土林 ▼ ![]() 从整体到局部 从宏观到微观 整个云南已经彻底“立体化“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 时间的折叠也已经开启 如此紧凑的范围 拥有如此丰富的气候类型 为生灵的繁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 ![]() 当冰期来临 其他地方的动植物大量灭绝 云南的生灵却可以通过 短距离的垂直迁移或水平迁移 找到“避难所” ▼ ![]() 滇桐、华盖木等 许多古老的孑(jié )遗物种 得以在云南延续 (华盖木,高度可达40米,该物种在地球上生存已经超过了千万年,目前仅存在于中国云南和缅甸,云南野生仅存52株,图片源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 ▼ ![]() 而折叠的地形又将云南分割成 一个个相对封闭、独立的小型生态区 生灵在其中分别演化 新的物种不断产生 (香格里拉杜鹃花,云南是杜鹃花的演化中心之一,拥有300多种杜鹃花,占世界总数的一半) ▼ ![]() 一古一新之间 时间 被折叠了 生灵穿越古今在云南交汇 其生物多样性因此大大丰富 达到全国之最 云南成了中国的植物王国 有高等植物1.8万多种 占全国一半以上 在西双版纳 以及德宏州铜壁关、红河州大围山 高温多雨的气候造就热带雨林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 ![]() 雨林中 望天树可以生长到88米 近30层楼的高度 有如森林上空撑起的一把把绿伞 是中国最高的树种 (望天树,树间架设了供人行走的天梯) ▼ ![]() 榕树也恣意生长 根生干、干生根 最大一株榕树的树冠 占地超过5000平方米 真正“独木成林” (瑞丽的独树成林) ▼ ![]() 在沧源佤族自治县 象征着谦谦君子的竹子 也变得“膀大腰圆” 最粗可达36厘米 是竹类中最粗的一种 称为巨龙竹 ▼ ![]() 在哀牢山、高黎贡山 常绿阔叶林遍布山体 石栎属、青冈属、栲属 木荷属、润楠属、木莲属 各种树木树冠稠密 浑圆如花菜状 ▼ ![]() 在滇中高原 以及滇西北白马雪山、玉龙雪山、苍山 云南松、冷杉、云杉 造就了这里成片的针叶林 展眼望去,林海苍茫 ▼ ![]() 高山林线之上 高原冷湿之处 则是大面积的高山草甸 ▼ ![]() 草甸与密林中 还拥有野生观赏植物2500余种 数量之多居全国之冠 繁花盛开之时 俨然中国最灿烂的天然花园 (请横屏观看,昭通市昭阳区靖安镇大坪子村花海) ▼ ![]() 另一方面 云南还是中国的动物王国 兽类、鸟类、鱼类 都占到中国种数的50%以上 其中 中国7种长臂猿中 有5种生活在云南 包括西黑冠长臂猿、白眉长臂猿 白颊长臂猿、白掌长臂猿 以及新近发现的天行长臂猿 它们以臂行方式栖息于林冠上层 是人类的近亲之一 (高黎贡山天行长臂猿) ▼ ![]() 滇金丝猴 则生活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针叶林中 是除人类外 栖息地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 灰黑的毛色帮助它们 在高山上吸收热量 烈焰红唇则是它们最醒目的特征 (滇金丝猴) ▼ ![]() 亚洲象 曾经广布中华腹地 其历经气候变迁、人类侵扰 如今在中国只有云南南部地区 为它们提供家园 (野象谷) ▼ ![]() 其他如菲氏叶猴 (云南菲氏叶猴) ▼ ![]() 懒猴 ▼ ![]() 犀鸟 都令人赞叹不已 (哺育期的双角犀鸟偶尔也会开开荤,抓了一只德宏盈江特有的黄足松鼠) ▼ ![]() 从热带到寒带、从古到新 云南可以把如此多样的生灵 集中在一域之内 这就是“时空大折叠”的神奇 那么 生活在其中的人类 又会如何呢? 03 云南人 折叠的云南 很早就是人类迁徙的走廊 但是当人类进入此处 却会被它的半封闭地形隔离 不断分化出新的族群 就像是一个“民族孕育所” 先秦时期 来自东南亚的孟高棉语族群进入云南 在云南西部及西南部 演化出了今天的 布朗族、德昂族、佤族 (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人类也发现于云南,即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下图为云南西盟佤山佤族,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质,以红为饰) ▼ ![]() 来自中国东南的百越族群 在云南的东部和南部 与当地土著融合 演化出了今天的 傣族、壮族、布依族、水族 (云南玉溪市新平县漠沙镇大沐浴傣族村,傣族服饰一般色彩艳丽,有浓郁的热带风情) ▼ ![]() 来自中国西北的氐(dī)羌族群 隔离分化更加突出 他们在云南的北部和西部 演化出了今天的 彝族、白族 纳西族、傈僳(lìsù)族 (另外云南的藏族也属于氐羌族群,但进入较晚;下图为丽江彝族,已婚妇女佩戴一种醒目的帽子,称为"哦尔") ▼ ![]() 以及 哈尼族、景颇族 阿昌族、基诺族 (哈尼族的支系奕车人,女性穿着的扭裆裤,类似现代紧身短裤) ▼ ![]() 还有 怒族、拉祜(hù)族、独龙族 (独龙族,女性有纹面习俗,青蓝色的纹样终生不退) ▼ ![]() 于是 当云南人说起话时 他们说的可能是 汉语、藏语、彝语、哈尼语 傈僳语、拉祜语、纳西语、怒苏语 基诺语、柔若语、卡卓语、载瓦语 也可能是 阿昌语、景颇语、阿依语、独龙语 壮语、傣语、布依语、苗语 布努语、勉语、佤语、布朗语 德昂语、克木语 (不同民族的人在参加傈僳族的阔时节,类似于迎新年,节日时往往举行歌舞、比赛等多种活动) ▼ ![]() 当云南人谈起节日时 他们说的可能是 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龙船节 傣族的泼水节、哈尼族的十月年 苗族的花山节、傈僳族的澡堂会 纳西族的骡马大会、拉祜族的葫芦节 佤族的新火节、怒族的仙女节 藏族的藏历年、景颇族的目脑纵歌 (云南楚雄彝族火把节) ▼ ![]() 也可能是 白族的三月街、独龙族的卡秋哇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基诺族的特懋克节 普米族的大过年、布朗族的关门节 壮族的歌婆节、布依族六月六 回族的开斋节、瑶族的盘王节 (白族霸王鞭,白族在重大节日时跳起的一种舞蹈,鞭用空心竹或木条制成,内装铜钱,舞蹈时持鞭发声,伴歌伴舞) ▼ ![]() 当云南人谈起宗教信仰时 他们说的可能是 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 也可能是 伊斯兰教、基督教 道教、东巴教 以及许许多多的民间信仰 (西双版纳景洪市勐龙镇曼飞龙寨曼飞龙塔,南传佛教砖石结构塔群,建于清乾隆年间,由主塔和八座小塔组合而成,宛如一丛春笋破土而出,故又称笋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当云南人谈起民居时 他们说的可能是 白族的三坊一照壁 哈尼族、彝族的土掌房 景颇族、傣族的竹楼 也可能是 壮族的麻栏、布依族的石头房 摩梭人的木楞房、藏族的碉房 佤族的竹木茅草房 (临沧翁丁佤族村寨,房屋一般用竹木搭建、稻草覆盖、竹笆围墙,远望如一丛丛蘑菇) ▼ ![]() 当云南人谈起生产方式时 他们说的可能是 藏族辗转海拔3000-4000米的放牧 基诺族遍布山头的茶叶种植 也可能是 哈尼族超过5000层的梯田 拉祜族刀不离身的山地狩猎 (哈尼梯田,哀牢山区的民族大致按海拔高低分层而居,哈尼族多居住在半山腰,因此创造出了发达的梯田耕作体系) ▼ ![]() 当云南人谈起美食时 他们说的可能是 汉族的宣威火腿 白族的诺邓火腿、乳扇 傣族的手抓饭、菠萝饭、泡鲁达 纳西族的丽江粑粑、鸡豆凉粉 藏族的酥油茶、青稞酒、糌粑 彝族的坨坨肉、烤小猪、辣仔鸡 基诺族的糯米饭、芭蕉叶烧肉 (西双版纳傣族手抓饭) ▼ ![]() 也可能是 多个民族互相影响融汇 已经分不清谁是谁的 鲜花饼、耙肉饵丝、烧饵块、腊排骨 大救驾、卷粉、天麻炖鸡、小锅米线 沾益辣子鸡、豌豆粉、三七炖鸡、过桥米线 建水烧豆腐、铜锅鱼、油鸡枞、稀豆粉 (过桥米线丰富的配菜) ▼ ![]() 这就是云南 多样的民族、多样的文化 融合共存 唐宋时期 多民族的云南创造了辉煌的地方政权 以洱海为中心的南诏和大理国 疆域远及四川、贵州 甚至东南亚 (请横屏观看,苍山下的大理古城及周围建筑,现存古城主要是明清时期的遗存) ▼ ![]() 元代 蒙古攻灭大理国 多民族的云南正式纳入中央政权 昆明作为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崛起于滇池之畔 (请横屏观看,俯瞰昆明与滇池) ▼ ![]() 玉龙雪山下 丽江则由纳西族土司世袭治理 直到清朝末年 (玉龙雪山下的丽江) ▼ ![]() 它的鲜花产业 占据全国70%的市场份额 可以为全球每人提供一枝鲜花 (繁忙的昆明斗南花市,为亚洲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 ▼ ![]() 它的水电装机容量 超过6600万千瓦 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请横屏观看,建设中的白鹤滩电站,昭通市巧家县,建成后将成为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中国第二大水电站) ▼ ![]() 就这样 从山川到江河 从动物到植物 从民族到产业 中国再也没有一个省份像云南这样 集中如此多样的元素 诞生如此多元的文化 创造如此多彩的人间 这就是彩云之南 一场时空大折叠的创造 一片汇聚万千色彩的土地 (云南昭通上空的七彩祥云,学名虹彩云,云中有丰富的小水滴,光线经过液滴后干涉,便形成了彩虹一样的色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