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人会说别人“二百五”,意思就是说这个人傻里傻气,做事不经过大脑,而且这个词汇几乎成为大家口中的口头禅,但是千万不要觉得“二百五”是骂人的脏话,它也不过是一句玩笑话。 那么今天小编就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个“二百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呢? 其实关于这个“二百五”的来由,众人的说法都不相同,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出三个不同的来由: 由来一: 很早以前,有一个秀才每天沉迷于科举考试,但是老天似乎很不眷顾他,考了那么多年还是没有成功,直到秀才到了晚年才甘心。因为秀才年轻的时候忙于考试,并没有生育一个半女的。直到晚年才老来得子,而且还是两个儿子。 于是秀才就给两个儿子叫成事和败事。有一次秀才让两个儿子练习写字,规定老大写300字,老二写200字,然后自己外出去了集市。 等秀才回到家的时候,就检查儿子们的作业,结果两个儿子都写了250个字。就这样,人们开始用这个数字来嘲笑那些办事不利的人。 由来二: 这个追溯到战国时期,和一位叫苏秦的人有关。我们都知道苏秦是当时的谋略家,但是人红是非多,苏秦遭到其他大臣的嫉妒,就合伙谋杀了他。但是苏秦一死,损伤的是齐王,因为苏秦就像是自己的心腹一样,面对他的去世,就打算给苏秦报仇,但是并不知道谁是凶手。 于是齐王就派人把苏秦的头挂到城楼上,并且宣告百姓说苏秦是奸细,还说杀了苏秦的人可以领赏。 看到一千两黄金,那些凶手就财迷心窍了。很快就有四个人说自己要领赏金。而且经过齐王的认证,凶手确实是这四个人。于是齐王就给四人二百五十两黄金,然后立即就派士兵把这四个二百五拉出去就地正法了。 由来三: 不知道大家在看影视剧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皇上在出宫的时候,前面有人拿着皮鞭往上甩,这就是常说的“开路”。而且这个“二百五”也和这个开路有关系。 因为在大唐的时候,有一位京兆尹因为官职比较大,所以每次出行都有一个人打鞭,而且这个官职还有名字,叫做喝道伍佰。后来有两个人,一平分就是两个二百五。 其实这三个来由也是人们常见的说法,不知道大家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对此,大家如何看待此事?欢迎在下方评论? |
|
来自: Zhanjh1936 > 《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