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坑对比野钓来说是比较容易上鱼的一种水域,但是仍然有不少钓鱼人总是没口,真真切切地被“坑”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支招啦,分析一下黑坑钓鱼经常不上鱼的原因。 1 如果您的对岸或左右两边都长时间有口,就可能是你的钓位不对,要考虑是否及时换位。 2 如果全坑都不上鱼,主要原因可能是:一天气问题,二水质问题,三鱼本身有问题。 3 左右都有口,自己窝里却无鱼,可能是窝料不对路;窝里有鱼无口,是饵料不对路;有口却不上鱼或者老跑鱼,这个时候就要考虑钩的大小,饵料的状态,线和浮漂的问题,可以一一调整试试,建议饵料状态的调整放在最后。 4 如果窝料打得过厚,鱼很容易吃到窝料,就没兴趣找你的饵料,也找不到饵料,自然就无口。 ![]() 5 由于饵料的雾化作用,在垂钓中鱼层发生变化是常有的事,往往出现底钓突然钓不到鱼,如果鱼层较乱,可以试试打穿程,主动找到鱼的泳层,一句话就是用积极的态度,鱼讯自然也就有了。 6 如果开饵时小药加的过多,超出了鱼的接受范围就会起反作用。你的钓饵抛在窝子中间,在钓饵和鱼之间隔着一层鱼反感的屏障,刺激的鱼围着窝子转或离底上浮,这时你就会看到很多的鱼津在浮漂周围,但就是没口。 7 水温低时,鱼不爱活动,造成不上鱼。多发生在水温低于10度时,鱼的吃饵力量小,上钩后挣扎的力量也会小,可以用小钩细线来克服。 8 在中午或下午,水温并不低,有些鱼因为习性也不爱游动,但它的吸食力量并不小,漂相的上下顿幅度减小,但力度不会改变,通过调整钓目,减少剩余浮力就可以处理。 ![]() 9 钓饵比重过大时,使饵球陷在泥里,在鱼的活性很好时只表现为出口慢,但是到了中午或下午,鱼类活动减少,漂像大多会横移或阴漂。 10 钓得过钝,鱼吸食鱼饵时,如果子线、主线弯曲过多,在浮漂上没有体现,浮漂的动作幅度也相应减少,即为人为造成的口弱,造成上鱼情况不好。 11 蹭线是空竿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钓鲫鱼,鲫鱼个头小,锚不着,小鱼闻着饵的味道来了后在窝里游动,身子常常会碰到钓线成浮漂下钝或黑漂,空竿。 12 如果有十公分左右的小鱼,吃食凶猛,肆无忌惮,但毕竟是小鱼,嘴不够大吃不进我们的饵料,但是却会造成漂相下钝而提竿无鱼。 13 塘里淤泥过厚,有时堤竿跑鱼,就会从水底翻上来一片黑色的泥水,这就是淤泥过厚,双饵到底,马上就会消失在水底,沉入厚厚的泥水中,但是味道会散发出上来,鱼来了通过饵料的味道,会用嘴去寻找,造成浮漂下钝, 鱼有时会把饵吸入嘴中后马上就吐出来,因为太脏了它会连饵带泥用力的吐出,速度非常快,钓者永远无法抓到这一口,提竿空枪。 14 抛竿、抬竿和溜鱼不当等原因易导致鱼受惊吓,会影响就饵;钓事中要尽量小心谨慎,规范台钓动作,尽量避免惊鱼,同时,鱼中钩后要迅速提离窝点,不要失误跑鱼。 15 饵料既要追求雾化效果又要讲究有一定的黏性,雾化过快,附钩性就差,鱼儿只能闻得到香味而就不到饵;雾化过慢或不雾化,饵料就成了一块死“疙瘩”,鱼诱不进窝就会造成无鱼问钩,影响钓获量,唯一的解决办法就只能重新开饵,把饵料状态调出来,渔情才会发生变化。 16 没有掌握鱼的“吃口状态”,重口、轻口、猾口、生口等吃口情况要对应不一样的浮漂调钓关系。重口和生口鱼要相应钓钝一点,轻口、猾口相应钓灵一点,灵钝的尺度还要根据鱼的个体大小和当天的天气情况作出相应调整,漂象乱的现象非常复杂,但大多与“吃口状态”判断不准有关系。 ![]() 总之,钓鱼忌懒惰,勤学是关键,学习靠悟性、掌握靠实践,知识靠积累,经验靠锻炼。理解可深可浅,钓多钓少要钓出个明白,才能不断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