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90%的问题孩子,问题都不在孩子身上?看懂的家长赚了

 高分写作余老师 2019-08-17

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是有上半联的”,我顿时愣了一下。

一查,还真有。

“千头万绪理不清,清官难断家务事。”

可问题来了,为什么清官难断家务事呢?仅仅是因为“千头万绪理不清”吗?

上联给出的不算答案的答案,似乎在告诉我们,此题无解。

历史上的清官,可都是品行端正、智慧过人的,比如家喻户晓的包拯。

什么难断的案子,只要到了他这里,都能明察秋毫、识人断案。

可是,清官遇到家务事,却成了“难断”?而且还只是把责任推卸到了“千头万绪”身上。

读到《热锅上的家庭》这本书,突然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它不仅让我明白了家务事难断的一个内在原因,也刷新我对家庭的认知;

更重要的是,很多所谓的问题孩子,都能从中找到一个更深刻的解释和答案。

《热锅上的家庭》作者,一位是奥古斯都·纳皮尔(Augustus Y. Napier),曾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跟随卡尔·惠特克实习。

后任职于威斯康星大学精神医学系,并参与了儿童与家庭研究计划。

目前在亚特兰大负责一个家庭治疗工作,经常与同样是心理治疗师的妻子一起为一些家庭提供治疗。

多年来一直在为一些专业报纸撰写文章。

另一位是卡尔·惠特克(Carl A. Whitaker),雪城大学医学博士,在路易斯维尔大学接受精神医学训练。

1955年曾参与开办了亚特兰大精神病诊所,开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研究他们的家庭。

1965年成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精神医学教授,在那里工作直至1982年退休。

曾在很多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并参与编写了多本心理学教材。

两位作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家庭心理治疗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

有理由相信,本书能让我们阅读时候之后,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01

每个人都处在家庭大系统中

从小到大,我们都会强调家是温暖的港湾。

正如那首歌唱的:

我想要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

我想要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

......

没错,我们对家的理解,就是一个充满温暖、包容和爱的地方。

不过,强调情感,却令我们很难站在客观的位置,全面审视自我与家庭的关系。

有很多老师能带出非常出色的学生,往往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就是因为跨不过情感这一关。

《热锅上的家庭》告诉我们:

家庭犹如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家人之间的作用力此消彼长,每个人都在使劲,每个人都有份。

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家庭。这是过去我们惯有的认知。

家庭系统可不是这样简单地看了。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佳。

如果用老眼光来看,会从孩子自身找一堆问题,譬如学习习惯不好、智力发育不佳、缺乏学习兴趣等等。

如果用家庭系统的眼光,会怎么看呢?

孩子的问题,必须要与家庭成员串连起来看。

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所以应该看看孩子的妈妈是否与爸爸和谐。

再深入一点,还会关注爸爸背后的原生家庭。因为出生不同,导致处理夫妻关系的方式也不同。

这就是像大自然界的“食物链”,环环相扣,源头问题会影响一连串的生物。

抛开对“问题孩子”自身问题的死扣不放,才能看清家庭系统中有关毛病的症结所在。

02

家庭有“阶层”

这一说法,让人耳目一新。

“阶层”这一说法,是具有很强政治色彩的,怎么可以用在家庭关系上?

《热锅上的家庭》用“阶层”来统称每一家庭的特殊结构。

我们来看《都挺好》,苏明玉在家中不受待见,其实与她所处的特殊家庭结构分不开。

当她在饭桌上提出,要买一本高中数学复习资料时,母亲极力反对。

此时此刻,她只能把求助的眼神投向父亲苏大强。生性懦弱的苏大强转身离开饭桌,对此避而不管。

如此一来,母亲、哥哥弟弟和父亲,清一色形成一边倒的“阶层”;苏明玉孤身一人,势单力薄。

正常情况下,父亲如果与女儿形成一个“阶层”,那么当不公平现象出现时,这个家庭生态系统还有自我平衡的一线希望。

事实恰好相反,这就造成了苏明玉心理上的偏差,心理症状随之出现。

这就是在《正面管教魔法书》提到的归属感和地位感丧失。

其结果,苏明玉在成年之后,依然无法正常面对原生家庭,同时也很难组建自己的小家庭。

在我们当代家庭关系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等,与孩子、二孩组成一个生态体系。

他们之间也存在各种“阶层”。阶层之间有规则,有顺序,有彼此牵制的力量。

上文提到的“清官难断家务事”,真的是因为“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吗?

阶层这个工具,恐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清家庭复杂生态关系的新视角。

03

每个人背后都有隐藏的人际关系

这一点似乎也不难理解。

父母双方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组成新家,有了孩子,给人感觉他们本来就如此的状态。

事实上呢?

并非如此啊。

孩子的父亲习惯于每天工作到深夜,而孩子母亲可能习惯于早睡。刚开始,他们可能会彼此妥协。

天长日久,男女双方的种种不爽积少成多,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化解,就演变为争吵。

千万不要忽略背后的关系。因为它会起作用。

男方出生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长期和好友保持夜生活的习惯。

所以他觉得自己工作到深夜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所以当他和自己的朋友诉苦时,得到的回答类似于“你老婆太不像话了”;

而女方呢?

由于出生于书香门第,家教较严,养成了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在她看来,自己的丈夫简直就是要钱不要命。

最终陷入争吵漩涡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得不合群,经常与老师顶嘴。

作为家长和老师会怎么看呢?

能看到家庭问题已经十分了不起;家庭成员背后的人际关系,以及这层关系可能带来的影响,极少有人会看到。

《热锅上的家庭》在这方面,的确能给我们很多新的认知,带给我们许多启发。

期待你的互动。

欢迎你在留言区发表高见,留下你的独特看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