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虽然在他九、十岁时他的父亲杨武之先生就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但他并没有让杨振宁只在数学方面加强学习,而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丰富和培养他。在杨振宁初中一年与初中二年之间的暑假,他请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丁则良教杨振宁读《孟子》,以及许多历史知识,是他在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到的。 《孟子》里所蕴含的丰富哲学理念及崇尚道德的观念,对杨振宁以后的研究思路、以至一生的成长,都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当然了, 很多成功人士往往是有胆量,善解人意,百折不挠,善于观察和灵活运用自己的优势,加上诚实,认真负责,善于创造和雄心勃勃。名人的例子不具有可比性,我举一些身边的例子。例如下棋,孩子对于胜负的态度会和没有学过的不同。下棋可以培养面对强者的勇气,和根据对手的情况调整自己战术的智慧。而在下棋中遭遇到失败而从中成长的经历,学会百折不挠,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以后东山再起。而且下棋对于培养一个人的运算能力,观察能力, 记忆能力都有好处。下棋还得擅长事先策划, 灵活调整自己的战术,接受每一步的后果。再譬如溜冰,我们所在的城市的特拉华大学有很好的溜冰设施。如果认真学过溜冰的人, 对挫折的态度也不太一样。刚开始摔倒了, 只有爬起来再来。久而久之,一个人就不太脆弱了。溜冰溜得好,还培养自信。而且很多花样溜冰的高手还擅长跳舞。他们得擅长创造一些表演的节目,对于创造力也是一种培养。他们的毅力也强, 因为溜冰得经常练习才能出色。如果练习双人表演的话,还需要团队合作精神,这些体验对很多学科和职业都有用。我再说一下音乐吧,我居住的小区里面住着本地大学一位优秀的音乐系教授,著名的小提琴手。根据我的观察,学过音乐的人,如果擅长演奏而且有参加演出的机会的话,他知道如何抓住听众的心。那么他多半善于发现听众的喜好,而且根据他们的要求调整演奏曲目。这是艺术表现力,观察力的灵活结合。因为学音乐很费时时,除了练习还有文化课,所以我发现很多坚持下来的孩子还非常善于时间管理。如果要参加学校乐队的合奏, 那么也需要拥有团队精神。再来谈谈艺术,在本地私立贵族学校的美国艺术老师是我的好朋友,我的感觉是,学过美术而且比较擅长的人,往往创造力和观察力都很强。而且艺术家内向的居多, 他们擅长综合分析。从分析高手名家的作品,从中学习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模仿和创造。这位美国艺术老师展示给我看她去中国旅行之后的艺术作品。对于中国的传统山水画、国画的骏马奔腾等等,她不仅模仿的惟妙惟肖。 更有趣的是,她分别运用了她擅长的水彩和油画的技巧和风格,画出的中国湖南张家界的山间美景,让我赞叹她的创造力和绘画技巧的灵活运用。 再譬如美国学校里的辩论队,我发现但凡是能言善辩的孩子,逻辑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很强,懂得辩证的看问题。所以很多逻辑不错的人在法学院和律师行业里有优势。在之前分享的文章里,也举例说明美国的精英学校,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培养人文精神、道德、和品格。你的所学会影响你的性格而性格又会影响你的命运如果你勤奋又聪明,就容易学得好不少科目和参与不少课外活动。你的选择越多,你把握命运的能力就更强。 龙应台说:“文学使你看见原来看不见的东西,可以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从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从而有了走出思想迷宫的可能;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文学让你看见,哲学让你定位,历史让你连接。”乔布斯(Steve Jobs)当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分享自己的故事。他在当年大学一年级辍学后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听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其中一门是美术字课。这在当时看来完全无用的课,在10年后他设计电脑上的可变字体时发挥了作用。乔布斯这样说:“如果我当年没有去上这门美术字课,苹果电脑就不会发明这么漂亮的字体;又由于微软视窗是照抄苹果的,所以很可能所有个人电脑上就都没有这样的字体了。”乔布斯这样反思:“在我念大学时,是不可能把未来的很多点连接起来的。只是在10年之后,当我回头看时,是如此的清楚和显然。”(“It 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I was in college. 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ten years later.”)我很理解“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但是我觉很这样说并不准确。很多时候,性格会影响你的命运,真正决定命运的,其实是你的选择。这就是有时候,学会站队往往比你的实力更重要;和谁一起做事或者让别人知道你做了事,往往比你具体做了什么事更重要;认清“小趋势”比停留在大趋势里更重要。就好比运行计算机程序,决定你终极命运的,是你的逻辑选择。所以家长有时候与其问自己,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了吗?还不如问,这个活动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多大的影响? 当然了,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也很重要哦。不管学啥,认真又勤奋的人, 通常结果要好很多。
好性格让你受益一生,历久弥香
回首自己以及身边的亲人、同学、朋友们各式各样的人生, 我发现,性格培养真的是第一重要,学业上的成就实在是微不足到,特别是当你把时间的坐标拉到人生的长度,这个效应越明显。 并且我发现, 很多最后结局不错的孩子都是聪明勤奋,善于学习, 并且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如果希望孩子心胸宽广,善解人意,父母的榜样很重要。 譬如孩子喜欢斤斤计较,你说100遍叫他不要“小心眼”,还不如就多让孩子为社区服务,到图书馆或者社区做志愿者,帮助别人。付出了,就不会那么斤斤计较了,而且教会他们如何从身边的人和事,从历史故事中学习,积累。其实学习历史, 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 可以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 也能让他们变得明智。所以父母不要觉得有一些学科或者活动“无用”,它们有它们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 一件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不少美国商界的成功人士,他们在大学本科读的,并不是对口的商科或者管理专业,而是“无用”的人文类专业。比如投资银行高盛的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Lloyd Blankfein)在哈佛的本科专业是历史,私募基金黑石的CEO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在耶鲁的本科专业是文化与行为,网上支付公司PayPal联合创始人和前CEO、《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Peter Thiel)在斯坦福的本科专业是哲学。我不是说理工科不重要,科技和工程当然重要,很多中国孩子的理工科都不错。但为啥后来上升空间不高呢?除了处理人际关系的短板,以及由于东西方文化不同,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不同以外,很多时候就是对美国的文化和历史,宗教和哲学这些学科了解不够。性格培养不只是童年的事情不要以为性格培养只是童年的事情,即便是对成人也同样适用,特别是对于勇于改变自己的人,我身边见过很多例子。 我记录了自己走出舒适区、达成目标、给孩子树立榜样的过程,做父母的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 我也分享过我作为一个爸爸,在带娃的过程中,体会成为更好的自己、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苏格拉底(Socrates)说过这句名言:“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用以经常提醒自己和检讨自己的格言。教育是一生的事业, 父母们真的要好好学习,好好的思考,做每一个自认为对孩子很有用的行动。性格培养尤其对天生的性格不太好的人尤其重要。父母的培养,同伴的潜移默化,都对性格再塑造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拥有一个好的性格,和健康的身体,这两者的组合,都比读好书重要得多。人生是发现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愿每个父母都培养出心理健康,好性格,有大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做孩子的楷模和啦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