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伏天按揉两穴最排肾寒,其他时间按可通肾精

 福满多的图书馆 2019-08-17
师兄们好!肾喜热恶寒,所以排肾寒也就等于强肾,借伏天之力按穴位排肾寒的道家功法,每个人都可以学做起来。
1.肓俞穴
第一个在肚脐旁的肓俞穴。伏天按压肓俞最排肾寒,其他时间按压可通肾精。
盲俞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功效:消除低血压症引起的最常见的慢性困倦。
治疗方法:让患者仰卧,两手中指、食指并拢,以中指为中心进行指压,对改善低血压症引起的常见慢性困倦有效,也可缓解伴随而来的充血、虚冷。以腹部的脂肪轻度凹陷程序进行指压。避免力量过大。

以上图仅供参考
三伏末伏要去肾寒,这个是关键。取平开肚脐一厘米处左右按压此处到底停留30秒,放开。重复这个按压动作10次以上,敏感人可以感到双脚心变暖。

我个人感觉如同洗热水澡热水顺股间到脚心的感觉为有效。大体的位置在肓俞附近。做出热感即可,不必过于纠结穴位定位。”

——@针灸匠张宝旬
2.膏肓穴

第二个在背部的膏肓穴。

以上图仅供参考
夏天三伏,灸灸膏肓、大杼、身柱,隆冬就喝喝补汤好了。
孙思邈,在《千金方·杂病第七》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
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药王的话并不夸张,膏肓穴是厥阴病的最底层(注:厥阴病为六经病之一,可想象成病到最深的那一层)。
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底层的瘀血,寒湿,痰湿等不干净的东西打出来,投入产出比相当高,如果吃药,要吃好几千块才能打出这些。
艾灸膏肓穴的疗效会让人比较有动力坚持,一般艾灸两三天肚子会咕咕响,就是那些寒湿痰瘀的垃圾被打下来,第二天大便会很精彩,有血拉血,有痰拉痰,体质偏寒的,可能有排寒反应,比如肚子或腿发凉。还有的可能会发汗或嗝气。
如果灸一个星期,一点动静都没用,说明身体很干净。

练功辅助香:打坐香

膏肓灸法的独特之处有三点:


①膏肓灸法强调取膏肓穴的体位姿势,不像其它穴位那样大概取穴灸,膏肓穴位艾灸一定要找准穴位,务必使两肩胛骨充分分离!
②施灸的灸量宜多,即艾灸时间要长、艾灸的温度要适当更高,这样才能充分刺激膏肓,只有灸透了它,才能起到通治百病的效果。
③灸完膏肓穴后必须灸气海、足三里,以引火下行 ,防气火气上头!

操作方法:首先膏肓穴重灸,30-50分钟,再取气海、足三里,各灸20分钟,也可以同时灸三穴。并且要记住,艾灸时间可以循序渐进延长,但要控制好频率,每天一次,一个礼拜内休息1-3天。

没有艾灸习惯的话,也可以做这个导引动作,可打开和挤压膏肓。
做的时候,注意不耸肩,不塌腰,不转胯,由肩胛带动手臂。

方法:自然站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两膝微曲,腰直,胸平,两手握拳,两臂缓缓抬起到胸前与肩平,然后用力向后拉至极限,使肩胛骨尽量向脊柱靠拢,挤压两侧膏肓穴,略停1至2秒钟,再恢复原姿态。


提示:练习该动作一定要注意,后拉时深吸气,回收时呼气,动作在水平面缓慢进行,动作到位,使背后有酸胀、出汗的感觉。
这个动作可打开和挤压膏肓,做完几次后,人会感觉周身清爽,肩背疼痛明显减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