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通过国内首部专门规范公共数据开放的地方政府规章,复旦DMG参与起草过程

 yu_水里的鱼 2019-08-17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8月16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
      上海于2012年在全国率先探索数据开放,经过多年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走在全国前列。根据复旦大学数字与治理实验室今年5月最新发布的《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和中国开放数林指数上海市的政府数据开放水平目前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一
       为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公共数据开放利用,上海市探索制定了《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会议原则同意《暂行办法》并指出,数据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生产资料。制定实施公共数据开放办法,促进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既是政府治理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要进一步明确公共数据的定义和开放范围,推动所有具有公共属性的数据互联互通、整合汇聚、应用共享,实现全市公共数据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
       要进一步确立公共数据开放的基本原则,优化相关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数据开放、利用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推动政企数据融合,数据产业协同发展,最大程度释放公共数据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要进一步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强化权益保障,确保合法利用。公共数据开放有一个逐步探索、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要注重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评估效果、持续完善,推动上海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政府、智慧城市建设。
       根据《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截止今年上半年,我国已有82个地级以上政府启动了数据开放工作,但目前尚未有地方出台专门规范公共数据开放的法规或政府规章,各地已制定的相关法规或政府规章或是将面向社会的“数据开放”与政府内部的“数据共享”合并制定,或是将数据开放作为公共数据资源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制定。因此,《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将成为国内首部专门规范公共数据开放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

本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还首次打开大门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校学者、律师、企业负责人等公众代表列席,听取他们的意见。
       “考虑到公共数据开放,社会关注度高、专业性强,我们专门邀请了5位公众代表列席,听取他们的意见,这也是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次积极尝试。”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在开场白中介绍了初衷。
      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磊作为5位代表之一列席了会议。审议时,五位代表逐一发言,结合专业背景对《暂行办法(草案)》提出修改建议。郑磊在发言中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对获取有条件开放数据的申请程序、基于需求导向的未开放数据请求机制、开放数据的质量标准等方面做出更加明确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市领导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仔细聆听,认真记录,并进行了回应。


        在应市长的回应中,郑老石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有一条要坚定,数据开放要从以部门管理为中心,向以用户应用为中心转变,部门要更主动,更积极,有力有序地开放数据,要将需求导向和主导开放相结合。”
        郑老石坦言:“原以为到了这个环节,只要讲讲面上情况,结果大家谈得很深入,提出了许多‘干货’,市领导的回应也十分专业,体现了开创性与务实性。最早工作人员通知我们只是列席旁听,基本不用发言,除非市长点名,所以我原先就准备轻轻松松去听会了。然后昨天下午下班前突然收到通知,说应市长提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发言,但工作人员还是嘱咐我们由于市常务会议时间宝贵,发言要尽量简短,不要太多展开。结果今天到了现场,五位专家都在尽力抓住机会提出各种干货修改意见,没有一个走过场的。最后,应市长又对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做了详细回应,讲了大约十五分钟,等到结束的时候一看表,整场讨论实际用掉的时间是预定时间的一倍还多,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起草工作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会同市政府办公厅(市大数据中心)和市司法局组成工作组,并由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作为课题组,全程参与起草过程,提供研究支持。课题组负责收集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法规政策文件与趋势动态;参与筹划和组织各地的座谈会和调研活动;整理座谈会和调研资料,分析社会公众及行业意见;撰写专题研究报告,提供专业意见,起草部分草案初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