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封的名胜古迹中,最富神秘色彩的当属延庆观了。 延庆观位于开封城内西南部,是我国古代的一处道教圣地,这座道观是为了纪念道教中全真教创始人王喆而建造的。在道教历史上,延庆观和北京的白云观、四川的常道观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被后人称为中国道教的三大名观。 王喆,字知明,号重阳子,北宋末年陕西咸阳人。早年曾应武举为状元,步入仕途,后辞官归隐,是个“文武双进(士)”的杰出人物。他与陶渊明有同样喜爱菊花嗜好,所以字为“知明”,号为“重阳子”。由于他是宋代的遗民,对于金王朝的统治极为不满,因而自称得了天道,佯狂垢污,行动诡怪,跑到山东宁海一带传教,并建立起全真庵,创立了全真教。用新的教义来解释并传授道家经典,成为全真教的开山祖师和道教的中兴之祖。 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王喆带领四个弟子来到金朝都城(南京)开封,住在汴河边瓷器王氏的旅邸中,收徒传道。不久无病而逝,留下了平生所做的诗词千余篇传世。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逝世的地方建了一座以其大号命名的重阳观。此后,该观被认为是全真道的祖庭圣地。 元代初年,王喆的大弟子丘处机宣传全真教的“敬天爱民和清心寡欲”的教义,深得皇帝成吉思汗的信任,被封为国师,赐号长春真人,推为全真教的教主。成吉思汗还赐给丘处机“虎符玺书”(在帝王的习惯上,这等于封王封侯),“掌管天下所有的出家人”。丘处机派人来开封主持重阳观的教务,并在这里开始大兴土木。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全真七子”之一的郝大通的徒弟栖云真人王志瑾主持重阳观。遵照丘处机的遗命,他率领徒弟和信徒们继续施工,经过近三十年的营建,建成了一处“广袤七里,规模宏伟,殿宇壮丽、气压诸方”的道教圣地,元世祖忽必烈赐名为“大朝元万寿宫”。 元代末年,农民起义队伍红巾军攻占开封时,万寿宫在兵火中遭到严重损坏。明代初年,恢复发展道教时,将万寿宫改建为延庆观,但规模远不如前。由于黄河经常泛滥,观中的楼台殿阁,一座座被水冲毁泡塌,仅仅存下来的玉皇阁也已破烂不堪。 玉皇阁是一座稀有的古代道教建筑,是典型的蒙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蒙古包和阁楼浑然天成,全部用砖瓦修砌,外观虽采用仿木结构,但通体不见梁檩,且无钉箍接榫的痕迹。 玉皇阁建于元代,至今经历了700多年的风霜雪雨、兵燹水患。坐北朝南,通高18.25米,分上中下三层,不施梁架,不设楼梯,风格独特。玉皇阁第一层外部呈四方形,南门正中辟一瓮门,门两侧各开一直棂铁窗,阁内却像个大蒙古包;玉皇阁的第二层是个八棱形的实体,内部无楼梯,外壁呈红色,在八棱形的四周用碧绿的琉璃瓦砌出了连绵的山花;第三层是个八角形亭阁,里面供奉有汉白玉的玉皇大帝神像,这尊神像高1.8米,头戴皇冠,身穿黄袍,手持玉笏,腰束玉带,这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汉白玉雕之一。最高的亭阁顶部为八角攒尖顶,上面装有一颗铜制的火焰宝珠。二三层与一层之间不设楼梯的原因,是为了象征玉皇大帝居于神秘的天庭之上,高不可攀。在第三层阁顶的八角攒尖南边垂脊上置有两个骑着狮子的蒙古武士,蒙古武士脚蹬筒靴,头戴尖顶卷边毡帽,穿着皮毛外衣,威风凛凛。 玉皇阁的建筑结构,在我国同类建筑中是非常罕见的,它既具元代特征又具有明代风格。从底层穹窿顶的砌法和镶有骑狮的蒙古武士来看,此阁是元代万寿宫中的建筑。由于后上部曾经损毁,明代整修时加以改建,同时使用了原建筑的部分构件,变成了现在的模样。据说此阁在明代整修后定名为玉皇阁,所以玉皇阁是一座保留着某些元代特征的明代无梁阁。 玉皇阁屡毁屡建,是开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2010年开封市文物部门为玉皇阁实施了基础顶升加固工程,将玉皇阁整体抬高,并对建筑和地基进行了加固。如今的延庆观,古朴雅致,游客如织,是开封旅游的重要景点,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拓展阅读:玉皇阁的顶升工程 研学任务一:小小绘画家 请你为玉皇阁写一段讲解词。 了解王喆和丘处机的生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