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书 | 难得一见的敦煌章草

 抱琴看鹤赵建雄 2019-08-17

【阅前知识】

草书,有广狭二义。

广义的,不论年代,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把汉代的草书称作章草。新体草书相对而言称作今草,其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草书由于字形太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不能像隶书取代篆文那样,取代隶书而成为主要的字体。

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点时雅集】书法教育事务研究所

敦煌遗书中珍贵的章草书《因明入正理论》保存完整文字清晰,书体雅致流畅,丰腴婉约,是练习章草不可多得的好范本。

章草《因明入正理论》敦煌遗书P2063 草书写卷。写卷包括因明学论述两种。

一《因明入正理论略抄》卷首残缺。标题据后,每行20-25字,共517行,计12478字。

二《因明入正理论议疏要》内容完整,首位属题。开卷标题下属有:“慈恩寺沙门净眼续撰”。每行20-25字,共550行,计13364字。

唐净眼法师的《略抄》与《后疏》写卷因藏经洞的发现得以重现于世。然而写卷与其他许多写卷一起被法国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于20世纪初从敦煌取走,现藏于法国国立图书馆。

书法艺术特点

一、结字简介、省略、规范化是此卷本的最大特点。

草书的历史由来已久,从严格意义上说,真正将其符号化,形成规范,社会认可,得以普及还是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阶段。从二王、孙过庭、张旭、怀素等诸名家结字,经历了几百年的逐渐实践的过程。

而从这件写卷的肉笔可以看出当时(唐)草书在民间的发展已经属于相当成熟的阶段。对汉字的边旁、部首、笔划的省略和简化达到了十分概括和精确的程度。而且通篇书写十分严谨,一丝不苟,易辨易写。

二、今、章相融的草书风格

通篇笔墨圆润、壮美。单字间的笔画转折、提顿,自然灵转。虽没有字与字间的连绵,但通篇如流水行云、气韵贯通。从笔触中可见,多为中锋。平稳朴实,严正典雅。与陆机的《平复帖》相比更接近今草。在敦煌写卷中,这是一件难得的草书精品。

写卷年代的推算:

此写卷的年代当与净眼撰成《略抄》与《后疏》的年代相去不远,应为初唐时期。这一点从草体中微含隶意的笔画可以推知。主要表现在与章草的风格接近,字间不连绵。然而又与章草不甚相同,书写时已不分波磔。这是今草在普及过程中未能完全摆脱章草影响的一种特殊风格。

虽然今草早在东晋二王时代即已形成,但其时章草的势力仍然很大,我们可以在同时代的楼兰残纸中可以发现。后来章草逐渐向今草靠近,便有了写卷中今、章相融的草书风格。加上净眼的因明疏抄在唐代流传的时间也不长,所以此写卷产生的年代当在初唐时期。

据考,此写卷产生的年代当与淨眼撰成《略抄》与《后疏》的年代相去不远,即初唐时期。这一点从其所书草字带有隶意可以推知,主要表现在字间不连绵,与章草的风格接近,然而又与章草不甚相同,即书写时已不分波磔,这是今草在普及过程中未能完全摆脱章草影响的一种特殊风格。

虽然今草早在东晋二王时代即已形成,但其时章草的势力仍然很大,后来章草逐渐向今草靠近,便有了写卷中今、章相融的草书风格,这种风格的草书大概延续的时间不会太长。加上淨眼的因明疏抄在唐代流传的时间也不长,所以此写卷产生的年代当在初唐时期,至迟当不会晚于盛唐。

章草书《因明入正理论》

《因明入正理论》,梵文 Nyāya praveśatāka śāstra,印度因明学主要论书之一,商羯罗主造,一卷,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在长安弘福寺译出。作者商羯罗主的历史已难详考,据窥基《因明入正理论疏》说他出于陈那门下。今从他的著作对于陈那晚年成熟的量论学说很少涉及,他可能是陈那早年的弟子。又陈那久在南印度案达罗一带讲学,而商羯罗主此论的主要内容,后来也被吸收在南印泰米尔语文学作品之内,由这些事实旁证,作者可能是南印度人。

- 完-





来源:中国书法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