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说道,汉军在天才将星霍去病的带领下,以雷霆之势先后进行了两次河西之战,取得大胜,最终得以迫降匈奴在河西地区的浑邪王所部和休屠王余部,汉朝中央在河西地区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从内陆迁移大量人口到这里戍边、生产,使得河西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西汉版图得到进一步扩张,帝国从此无西方之忧。 河西四郡 而此时的匈奴单于伊稚斜在汉朝的连续打击下,已经是徒唤奈何,但是伊稚斜并不甘心失败,总是幻想着能有机会可以一举翻盘,击败汉军,重新回到以前冒顿单于的时代。这时,以前在汉匈漠南战役中投降匈奴的翁侯赵信(已娶单于姐姐为妻,深受单于器重,被匈奴当成仅次于单于的显赫人物)向单于建议说,我大军退居大漠以北,以引诱汉军来攻,待汉军疲惫不堪之时,再行攻击,必然置汉军于死地。此建议,很受单于的重视。 匈奴伊稚斜单于对河西两部的被歼甚为恼怒,于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秋,以两路大军,每路各数万骑,进袭右北平和定襄郡,杀掠汉吏民1000余人而去,企图借以激怒汉武帝,诱使汉军北进,在漠北予以歼灭。 而此时汉朝在消灭匈奴河西两部之后,解除来自帝国西边的威胁,但是匈奴单于王庭和左贤王部仍具有相当的实力,对汉朝北方国防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当然不允许帝国周边有这样一个庞大的势力存在,为了彻底解除匈奴对帝国的威胁,在经过了近两年的发展经济、改革税收、积累财富、秣马厉兵的认真准备之后,武帝决心向匈奴单于本部和东北部左、右贤王的势力发动进攻。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与诸将商议对匈奴的作战方针。他认为:“赵信为单于画计,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漠)轻留,今大发卒,其势必得所欲。”决计利用赵信的错误判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从而确定了一个集中兵力、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的作战方针。汉朝调集近10万骑兵,随军战马14万匹,步兵及转运夫数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统帅,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发,在大漠中寻歼匈奴主力,这是自对匈奴进行反击作战以来,汉军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 汉军进军路线 单于闻讯,转移辎重,部署精兵于大漠北缘,迎击汉军。汉武帝原拟以霍去病部由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北进,闻单于东去,乃改令其出代(今河北蔚县东北),命卫青部出定襄。 战役进程 卫青率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等由定襄出塞,好运好像一直伴随着汉军,出塞不久的汉军便通过抓到的匈奴俘虏得知了匈奴单于主力的准确地点,便率军急进。令李广、赵食其从东路迂回策应。卫青行千余里,穿过大漠,终于与伊稚斜单于所部相遇。卫青见匈奴军早有准备,卫青先以武刚车(兵车)环绕为营,稳住阵脚,随即遣5000骑出战,伊稚斜也派遣万余骑兵应战,战至黄昏,大风突起,沙砾扑面,两军不相见。卫青乘势指挥骑兵从两翼包围匈奴军。稚斜单于见势不妙,自料汉兵势众,难以取胜,便率精骑数百从西北方向突围逃走。天将黑,汉、匈两军仍在混战,死伤相当,这时,汉军左校捕到俘虏,知伊稚斜单于已逃脱,急报卫青。卫青立即遣轻骑连夜追击,自己率主力随后继进。匈奴军溃散。至天明,汉军追出200余里,未能追上伊稚斜单于,沿途歼敌万余人,进至寘颜山(今蒙古纳柱特山)赵信城(为赵信所建,故名),获得匈奴大批屯粮,补充了军队。整休1日,尽焚其城及剩余军资而还。此战卫青军歼敌19000人。可怜的飞将军李广与赵食其又因迷失道路,未能与卫青如期会师漠北。并在还师途中,李广因多年积愤难平,拔剑自刎。 卫青部进军路线 霍去病率校尉李敢等出塞后,同右北平郡(治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路博德部会师,在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的过程中,霍去病携带少量的辎重粮草,驱使所俘获的匈奴人为前锋为汉兵开路,跨过大漠,与匈奴左、右贤王部遭遇,经过激战,汉军活捉单于大臣章渠,诛杀北车耆王,又转攻左大将双,缴获敌人的军旗战鼓。又越过难侯山,渡过弓卢水,抓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此次远征,霍去病所率部队以一万的损失数量,前后一共斩获胡虏70443人,至此,匈奴左、右贤王两只臂膀被彻底斩断,只剩下匈奴单于悬孤漠北。在击败所遇匈奴军队后,霍去病继续领兵深入大漠,追击匈奴,在追到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一带)后,全军暂歇,霍去病登临狼居胥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刻碑纪念,昭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在封狼居胥和姑衍山祭地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兵深入草原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才勒住了战马的缰绳,全军凯歌而还。 霍去病部进军路线 封狼居胥,饮马瀚海,无上荣光 汉武帝对漠北战役的胜利极为满意,汉军凯旋后,他加封卫青、霍去病为大司马,从此2人各号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功绩尤其赞赏,不仅令骠骑将军的俸禄与大将军等 ,而且再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 ,其部下将官也多人封侯受赏。卫青则因战功不能超过战损,而未得益封,其部下军吏卒皆无封侯者 。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漠北之战最终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在这次战役中,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使其一时无力渡漠南下。西汉亦损失兵力数万人,马10万余匹。匈奴左右两王所部主力几乎全部被歼。 伊稚斜单于因与兵众失散十余日,以致于被误认为战死沙场,右谷蠡王自立为单于,十几天后伊稚斜单于复出,右谷蠡王乃去号,匈奴王廷的混乱与狼狈状态由此可见其严重。由于大批有生力量被歼、大批物资丧失,匈奴单于不敢再在大漠北缘立足而向西北方向远遁,因而出现了“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如果说漠南之战后匈奴单于移王廷于漠北还可以看作是一种战略转移的话,那么,漠北之战后的“漠南无王廷”则标志着匈奴势力大范围的退缩。此后,双方暂时休战,经过这次大决战,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漠北之战实是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最高峰。 汉武帝之后,至汉昭帝时,汉朝再度对匈奴发动进攻,其间经过五次大胜(田广明等六路击匈奴之战 、西汉三路击匈奴之战、擒瓯脱王之战 、匈奴犯张掖 、陈汤灭郅支单于之战 )之后,匈奴大部被消灭,西汉与匈奴的百年大战结束,南匈奴内迁,北匈奴灭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