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开无田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者,不胜枚举。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治国安邦;更以自己的忠肝义胆,马革裹尸。说起历史之上的名将,更是数不胜数。从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哪一个不是气吞山河,可当百万雄师。能够在战争中,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方能成为一代名将,流传千古,否则便是如同长平之战的赵括一般,彻底沦为笑谈,还留下那纸上谈兵的不屑。 而在大明王朝一样有着定鼎之功的功勋之臣,他们是徐达、常遇春的骁勇,诛灭陈友谅,平定张士诚、方国珍,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由南向北的统一;更是面对也先大军,明英宗被俘,临危不惧,置生死与度外,挽大厦于将倾的于谦;以及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抗倭名将戚继光;炮伤奴酋的袁崇焕等等。 但是即便身为不世出的名将,这些人也都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与战场的威风八面相比,他们的勇武背后的故事甚至还有点好笑。这其中,戚继光便是代表。 嘉靖二年,日本左右京兆尹遣使希望获得朝贡通商的机会,但双方在宁波海域大大出手,随后浙江沿海也饱受战火延绵之苦。这场争贡之战,也让大明王朝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往来彻底断绝,但是面对日本内部的南北分裂,使得其国内民不聊生,而在幕府与领主的支持之下,他们好战求利,对外劫掠便成为谋生手段,大明便成为首要目标。而在北方,长城以北的,蒙古鞑靼部俺答汗不断寇边。更有甚者,在嘉靖二十九年,还兵临北京。 而也正是因为鞑靼的威胁,倭寇的灵活性,也使得防御重心都放在北方京畿。但是养寇自重之下,倭寇之势日盛,更有甚者竟然有一对倭寇入寇南京——这个大明王朝第二国都。一时间,人心惶惶。但是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让大明王朝对倭寇的局势出现转机,直至肃清,他便是戚继光。 戚继光的祖上乃是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亲随。后来在跟随傅友德、蓝玉出征平叛之时,不幸殉难。而后朱元璋便册封戚祥为明威将军,世袭罔替。 戚继光的父亲,并不闻达。在戚继光17岁时,他接替父亲的职务,担任明威将军兼登州位指挥佥事。松弛的军备,卫所军的弊端,也让他痛心疾首。立志改变这种情况,加强军备,九年后他被派遣到浙江除倭。 在浙江,他得到了总督胡宗宪的支持,并且招募3000义乌兵丁,勤加苦练,发明的各式新战法,新武器,戚家刀复兴唐刀工艺,以小股力量适用倭寇的袭扰,打破日寇的蝴蝶阵等等,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治下的军队终于实现了训练的制式化、考核、军规标准化,在当时宛如创举。而在朝廷内,戚继光更是得到了救世宰相张居正的支持,在其十多年的抗倭生涯中,戚继光历经13次大战,岑港、台州、福建之战等无一不是大胜凯旋,对倭寇的伤亡比更是创下历史记录。 可是就这样的戚继光,即便在战场之上威风八面,更是军令如山,但回到家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妻管严。身为大将军,更有甚者对待妻子到了毕恭毕敬的地步。戚继光的妻子王氏,乃是万户王栋之女。一个军营里出身的小姐,她会的是舞蹈弄枪,兵法韬略。 她没有李清照、谢道韫的温婉,有的却是不知收敛的泼辣。而这也导致戚继光,多次在自己的兵之下,毫无颜面可言。更有甚者,戚继光一日,在众人的怂恿之下,下定决心要教训一下自己的夫人,拿起刀,便要去吓唬一下。可在手下人面前还颐指气使的戚继光,面对自己的夫人之时,却瞬间泄气,改口乃是请夫人阅兵的。一代名将,惧内如此,也当真是令人哭笑不得。而又一日戚继光终于又鼓起勇气,却被戚夫人一顿怒吼,转而用刀杀起了鸡。 作为抗倭名将,戚继光乃是当之无愧的虎胆英雄,杀伐果断,作战狠厉,但对于妻子的态度却不免让我们见识了将军的侠骨柔情。 参考资料:《明史·戚继光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