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谓“心性”?

 心明斋 2019-08-17
发表:2015-01-09 10:00阅读:57

可知自己从来没有用过自己的“眼”?可知自己一直都在被蒙骗?可知让这生命乐在其中的,却始终在跪拜?可知俯仰其间的文化一直在捕获和囚禁自己?---可知还有方法可以超越?可知这方法就在自己的心中?

何谓“心性”?

何谓“心性”?

所谓“心性”,指的是在对内在世界深入、微细的观察中,发现了精神活动的活动规律:每一次的精神活动都是由无数个“生灭”组成。它们从不重复、永远运动。“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按照佛教的说法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正因为每一秒的、刹那的“生灭”,串联起来,形成了我们的一个手指的微小之动作,或者是对一辆行驶的汽车的观察,乃至读书、听音乐和思考问题……。正是这些“生灭”组合成了眼、耳、鼻、舌、身、意之生生不息的“轮回”。这些精神活动在我们还没有察觉到的情况下,就已经发生、完成。而我们感觉到的,往往是这一联串生灭的结果。人类精神活动的这一特性,被禅宗称为“无住”。

在观察到了这一生理现象的基础之上,如果再继续地追问下去:什么是我们精神最为本质的真实面貌?就只能得出一个答案---空。因为,每一个被感知的、具体的精神活动都是“生生不息”的。那么,做为最本质的精神状态就只能是承载这些“生生不息”、而其本身又不是它们中的任何一种。

故,被形容为“空”。

知道了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这两种生理现象的并存,我们就可以重新调整对“自心”的理解:(1)对精神活动随时随处“生灭”的认识,可以让我们不再“粘附”于它们,进而与眼、耳、鼻、舌、身、意所带来的信息“分离”。不再认其为生命之根本。如此,其心自淡、自远。(2)对精神更为本质的“空”的认识,可以为自己的“心”在内在世界里找到一个安住的地方,使其回到真正的家园。随时清理眼、耳、鼻、舌、身、意带来的“垃圾短信”与“病毒”,保持心灵的本来(洗心)。进而使它不再在外面四处漂泊、流离失所。

以这两点为基础,时刻提醒自己这种生理现象的存在,用它来观照日常的生活,就是“观”。观自在的“观”。一开始,这种“提醒”如水滴。日久天长,似水串。直至水流。打成一片。善用此法,心力倍增,精神之韧性、活力非一般生物可比。

以此,深信因果,调服自心、调理内在世界的平衡。展现出每一个个体生命的独一无二,不再受外在文化的束缚与欺瞒。更好地、超然地活出自己生命的本来!

以上,就是“心性”的全部内容。

                                                           宁越

                                                   2015年1月9号  金陵

何谓“心性”?

何谓“心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