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长大和父母不亲近,往往有以下经历,父母伤心也没用

 未说育儿 2019-08-17

杨乐已经上大学了,算是成年人了,应该对亲情有比较深的认识,可是他却很少给父母打电话,甚至放假了宁愿在外打工,也不愿回去。

甚至当时填志愿的时候,也是选的外省,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当时我很不理解他的选择,听了他的诉说,我似乎能理解他的心情了。

杨乐的父母早些年,还是很能干的,舍得吃苦,算是挣了一些钱,然而杨乐的爸爸觉得挣钱也算容易,花钱就大手大脚的,还迷上打牌,甚至在感情上还背叛了妈妈。

当妈妈知道后,天天给爸爸吵架,不管是爸爸心情不好了,还是妈妈心情不好了,杨乐都会成为受气包。杨乐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紧张,害怕他们吵架,更害怕自己挨打。

自己无数次的想要离开这个家,但是自己能力有限,只好忍着。而现在,好不容易上大学了,他就想要离开这个家,他说他和父母没有什么感情,最多只有以后的赡养义务。

为什么杨乐会有想要逃离父母的想法?

其实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有小部分的人就和父母不是很亲近,到不是因为父母打他们,而是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很少陪伴他们。甚至有的家长好几年才回家一次,孩子几乎都不得他们了,即使知道是他们的父母,但也很难叫得出口,因为更多的是一种陌生感。

杨乐不仅从小很少有父母陪伴,而且父母都不怎么关心他。而且还会因为父母不高兴而造成自己被打骂。让杨乐好受一点的时候,也最多是父母心情好一点的时候,不打骂他。

长期的在这种家庭氛围下长大,心里没有温暖感,甚至没学会“感恩”是什么?或者不知道怎么和父母相处,和父母也就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那么孩子在哪些情况下容易产生心理阴影,从而和父母不亲呢?

1、经常被打骂的情况

打骂孩子的情况,已经比以前少了很多了,但还是有部分存在,尤其是在农村。有部分家长不知道怎么管教孩子。

尤其是孩子调皮的时候,自己开打来解决问题,自己心中“火”是熄灭了,但会在孩子身上留下伤疤,还会在孩子心理留下印象。

长期的积累,孩子总有一天心中会无法承受,想要逃离。心里恨透了家长,因为除了打骂,就没有从其他方面教育孩子,导致孩子内心受伤。

那种情况下孩子心中也会积累“怨气”,从而和父母不亲近,可怕的是部分家长还没看出孩子的变化来。

建议:家长的教育方式也要跟着时代走,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好榜样。当孩子犯错了,要给孩子指出具体错在哪里,怎么改正,以后遇到要怎么处理,让小孩子有一个明确的改正路线,那么以后他才会更加注意那些问题。“棍棒”下出不了人才,只会把孩子“打跑”。所以父母的教育非常重要。

2、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

“留守儿童”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很多父母就认为自己出去打工,就是为了孩子,希望能挣更多的钱给孩子美好的未来。

这一走短则一年一回家,长的就不好说了。我邻居家的孩子洋洋,两岁的时候,妈妈就离家打工了,前两年的时候还好,只有妈妈在外打工,爸爸在家照顾他,但后来爸爸也外出打工了,这一走,再会来的时候,洋洋都初中毕业了。

奶奶一个劲的喊洋洋叫爸爸妈妈,然而洋洋始终不肯开口。后来奶奶说给他钱,让他叫。然而洋洋说:你以为钱能买到一切吗?有钱就能弥补父爱母爱吗?

说得父母哑口无言,因为正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然而每次都是失望,童年少了父母的陪伴,在这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没有记录父母的影子,哪会有什么感情呢?

建议:父母尽可能的把孩子留在身边,即使外出打工,也可以把孩子带在身边,对于上学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有条件下的社保,和暂住证,孩子就可以当地享受国家义务教育。这样的好处就是,一来可以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情况,二来,因为和孩子的长期相处,就会建立比较好的亲子关系。

3、父母缺少和孩子交流

想想谈恋爱的时候,为什么能走到一起,那还不是重在一个“谈”字,那就表示要开口说话,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心意。

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也同样如此,要尽可能的和孩子语言交流,不交流,怎么知道孩子心理,不交流,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有些家庭,家长认为自己是长辈,就应该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对孩子几乎是命令的语气,从来不考虑孩子感受。即使是家长错了,还认为是孩子不听话。

而孩子受过教育,心中知道对错,如果连“申述”的机会,那心里也会很排斥父母,那么就不容易产生亲近关系。

建议:心与心之间地沟通,也是需要交流的,不管是长辈还是平辈,都有同等的语言的权利,孩子心中有什么就让孩子说出来,那样家长才知道孩子的成长情况。即使孩子心中有什么“不中听”的话说出来,家长也不要责怪孩子,反而要鼓励孩子说出来。让孩子和家长形成习惯性的沟通和交流,那么自然就拉近亲近关系。

培养孩子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你们培养,他就怎么“长”,你给他爱,他就用爱来回报你,你用打骂的形式教育孩子,那么他就会因为害怕打骂,而远离你。其实孩子的每个阶段的成长,都会不断的给家长反馈信息,只是看家长有没有注意,想要孩子长大了也和自己亲近,那么就要多多陪伴孩子,多多理解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