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炎、尿毒症,益气化瘀补肾汤

 图书 馆员 2019-08-18

益气化瘀补肾汤

【配方】生黄芪30克,仙灵脾20克,石苇15克,熟附子10克,川续断10克,怀牛膝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全当归10克。

【功能】益气化瘀,温阳利水,补肾培本。

【主治】慢性肾炎日久,肾气亏虚,络脉瘀滞,气化不行,水湿潴留,肾功能损害缠绵不愈者。

【用法用量】须用益母草90至120克煎汤代水煎药,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方解】

1.方中石苇甘苦性平,功专利水通淋,且能消除肾小球之病变,有抑制过亢卫气之功;

2.黄芪甘温,专司益气培本,促进血液循环,且能利水;

3.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且有利尿之效;

4.附子辛热,补阳益火,温中焦,暖下元,在慢性肾炎全过程中,脾肾阳虚是主要证型,而黄芪、仙灵脾、附子是关键药物,除舌质红绛、湿热炽盛者外,均应选作主药,附子、仙灵脾除温肾外,还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5.仙灵脾辛甘性温,功补肾阳,祛风湿;

6.川芎辛温,为活血理气之要药;

7.红花辛温,活血破瘀生新,且有降压之功;

8.川续断苦温、利水、消肿;

9.益母草用大剂量时,有明显的活血利水作用,且能消除尿中之蛋白,屡试不爽。

【加减】

1.血胆固醇高者:加生山楂20克,泽泻15克;

2.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或各型慢性肾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出现严重蛋白尿者:去黄芪、红花,加鱼腥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连翘18克,漏芦18克,巴莫18克,地鳖虫9克,蝉衣4.5克;

3.临床辨证为阳虚者:加鹿角霜10克,巴戟天10克,肉桂4克;

4.尿少且短涩者:加蟋蟀18克,沉香4.5克(共研末入胶囊,每服6粒,一日3次),有较好的利尿之功;

5.肾阴虚者:加生地黄15克,龟板15克,早莲草12克,枸杞子12克,女贞子12克;

6.脾虚者:加苡仁米30克,怀山药2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

7.非蛋白氮及肌酐明显升高者:加六月雪30克,托托活30克,生大黄10至20克,丹皮12克,并配合中药煎液灌肠;

8.水肿明显并伴高血压者:加水蛭1.5克(研末装入胶囊早晚分吞)以化瘀利水;

9.血压高者:去川芎,加桑寄生30克,广地龙15克;

10.各型慢性肾炎以肾功能低下为主者:加炮山甲片7.5克;

11.血尿者:加茅根30克,琥珀3克(研末分早晚吞服);

12.尿蛋白增高者:加芡实15克,金樱子12克,益智仁12克;

13.浊阴上泛而出现呕吐、眩晕,病情危笃。服药困难者:改用白花蛇舌草30克,六月雪30克,生牡蛎30克,生大黄10至30克,丹参18克等:煎成200毫升作保留灌肠,每日二次,并就以“醒脑静”治之。

【特别说明】

慢性肾炎的病因较为复杂,脾肾两虚为发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为发病之诱因,而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是构成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一人的津液排泄,主要依赖脾肾两脏。脾虚则水液难以蒸化,停滞而为肿,肾虚则开阁不利,膀胱气化失司,水湿停滞,形成水肿。水为阴邪,得阳始化。因此,古往今来医编治疗慢性肾炎均注重温振脾之阳,即所谓“益少之源,以消阴翳”之法。然而,在用此法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日久者,多奏效不著。治疗上当标本两顾,补泻并举,益气化瘀,通腑泄浊,庶可奏功。朱氏总结五十余年治疗经验,提出“慢性肾炎,脾肾两虚为发病的内因,风、寒、湿、热诸邪为发病诱因,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是发病的病理基础”的学术见解,从而在治则上提出了“标本两顾,补泄并举,益气化瘀,通腑泄浊”的十六字方针,拟制了“益气化瘀补肾汤”为慢性肾炎的临床治疗和研究,独辟蹊径,开拓了临床医家的思路。

“益气化瘀补肾汤”组方配伍十分严谨,既承袭了古代名家温补脾肾的传统用药,又独具匠心地运用益气、化瘀之品为伍。温阳、补肾、利水、益气、化瘀,相得益彰,古训新知,融一炉治。值得指出的是方中诸多温热之品,加入了苦寒之益母草为使,既可防热药太过,又增强了活血利水之功,可谓药物配伍组方中的“巧夺天工”也。朱氏在五十余年的临证中,总结出用益母草利水消肿必须大剂,非60至120克不可(儿童酌减),尤其对血瘀水阻或水、气同病之肿胀,堪称的对之品。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创见。

在慢性肾炎尿毒症阶段,本方的加减运用,朱氏指出:当肾虚为本,湿热水毒,浊瘀为标,绝不能只治其本,不治其标;在治肾的同时,必须配合化湿热、利水毒、泄浊瘀之品,方能逆转。

患者呕吐、眩晕、服药困难,使临床医家颇感棘手。怎样才能保证汤药进入人体发挥药效?朱氏提出了用汤药保留灌肠,以力图转机,这在各科疾病中医诊治领域中,皆可借鉴。

中华医药2:名医王耀献的保肾方

《中华医药》2015年3月18日的洪涛信箱《肾病防衰进行时》讲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学会肾病分会常务副会长)王耀献提倡用简单方法养肾护肾。

   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肾功能的检查,因为高血压、糖尿病与肾病有密切的联系。早期肾病往往没有临床症状;等到起病了,再去检查、医治,往往为迟已晚。如果尿有泡泡,往往是尿有蛋白,证明肾功能不全、肾出了问题。定期检查,及时医治,防患于未然。如果出现肾衰竭,就很难医治。

   名医王耀献提供肾病防衰经验方基本药物:黄芪,当归,三七(功效:益气扶正,养血活血),海藻,牡蛎,鳖甲(功效:软坚化积,消痰散结)。这是治肾病的基础方,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加减,例如,加一些党参之类的补气药等等。

   名医王耀献还提供简单的肾病防衰经验方:用一份冬虫夏草、二份西洋参、三份三七(三种药的比例为:1:2:3)打粉装入胶囊;用法:一次三粒,一日三次。这种肾病防衰经验方可以抗肾纤维化,延缓肾病进展的作用。

   名医王耀献特别提醒:恐伤肾,如果有了肾病,不要害怕,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他还提醒:肾脏是排泄药物的重要器官,但最容易受到药物毒性的损伤。急性肾衰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药物毒性引起的。伤肾的药物有:1、解热止痛类药物。2、肾毒性抗生素药物。3、肿瘤用化疗药。4、心脏病用造影剂。5、脑血管病用脱水剂。

慢性肾炎水肿法

方例:益气化瘀补肾汤《朱良春方》

1、组成:生黄芪30克、仙灵脾20克、石苇15克、熟附子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川续断10克、怀牛膝10克。

2、功能:益气化瘀、温阳利水,补肾培本。

3、主治:慢性肾炎日久,肾气亏虚,络脉瘀阻,气化不行,水湿潴留,肾功损害,缠绵不愈者。

4、用法:须用益母草90-120克,煎汤代水煎药,日一剂,早晚分服。

5、方解:慢性肾炎病因较为复杂,脾肾两虚为发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为发病的诱因,而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是构成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治疗上当标本兼顾,补泻并举,益气化瘀,通腑泄浊,方可奏功。故以益气化瘀,温阳利水,补肾培本为法治之。故拟制“益气化瘀补肾汤”。

方中黄芪甘温专司益气培本,促进血液循环,且能利水;仙灵脾辛甘性温,功补肾阳,祛风湿;附子辛热,补阳益火,温中焦,暖下元。故黄芪、仙灵脾、附子是关键药物。故为主药。石苇甘苦性平,功专利水通淋,且能消肾小球之病变,有抑制过亢卫气之功;川芎辛温,为活血理血之要药;红花辛温,活血破瘀生新,且有降压之功;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且有利尿之效;续断苦温,利水消肿。益母草用大剂量时,有明显活血利水作用,且能消除尿中蛋白。

6、按语:人的体液排泄,主要依赖脾肾两脏。脾虚则水液难以蒸化,停滞而为肿;肾虚则开阖不利,膀胱气化失司,水湿停滞,形成水中。

水为阴邪,得阳始化。古往今来,医家治疗慢性肾炎均注重温振脾之阳,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

然而在用此常法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日久者,多效果不明显。朱氏总结五十余年治疗经验,提出“慢性肾炎,脾肾两虚为发病内因,风、寒、湿、热诸邪为发病诱因,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是发病的病理基础”的学术见解,并治则提出“标本兼顾,补泻并举,益气化瘀,通腑泻浊”十六字方针,拟制“益气化瘀补肾汤”,为慢性肾炎的临床治疗研究,独辟蹊径,开拓了临床医家的思路。

“益气化瘀补肾汤”组方配伍严密,承袭了古代名家用药,即温补脾肾的传统,又独具匠心地运用益气、化瘀之品为伍。温阳、补肾、利水、益气、化瘀,相得益彰。值得指出的是,方中诸多温热之品,加入了苦寒之益母草为使,既可防热药太过,又增强了活血利水之功,可谓配伍组方中“巧夺天功”也。朱氏总结,用益母草利水消肿,必须大剂,非60-120克不可(儿童酌减),尤其对血瘀水阻或水、气同病之肿胀,堪称克星之品,不能不说是一大创见。

慢性肾炎尿毒症阶段,本方的加减应用,朱氏指出:当肾虚为本,湿热水毒,浊瘀为标,绝不能只治其本,不治其标;在治肾的同时,必须配合化湿热、利水毒、泄浊瘀之品,方能逆转。

患者呕吐、眩晕、服药困难,临床医家颇感棘手。怎样才能保证汤药进入人体,发挥药效?朱氏提出了用汤药保留灌肠,以力图转机,这在各科疾病的,中医诊治领域中,皆可借鉴。

7、加减:

1)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或各型慢性肾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出现严重蛋白尿者,去黄芪、红花,加连翘18克、漏芦18克、巴契18克、地鳖虫9克、鱼腥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蝉衣4·5克;

2)各肿慢性肾炎,以肾功能低下为主者,加炮山甲片7·5克;

3)临床辨证为阳虚,加肉桂4克、鹿角霜10克、巴戟天10克;

4)肾阴虚者加生地黄15克、龟板15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

5)脾虚者加党参15克、白术15克、怀山药20克、苡米仁30克;

6)尿蛋白增高者,加金樱子12克、芡实15克、益智仁12克;

(7)浮肿明显,并伴有高血压者,加水蛭1·5克(研末单服)以化瘀利水;(8)血压高者去川芎,加桑寄生30克,地龙15克;

(9)血尿者加琥珀3克(单服)茅根30克;

(10)尿少且涩者加蟋蟀18克、沉香4·5克(单服)有较好利尿功能;

(11)血胆固醇高者,加泽泻15克、生山楂20克;

(12)尿中题粒透明管型多者,加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15克;

(13)非蛋白氮及肌酐明显升高者,加生大黄10-20克、丹皮12克、六月雪30克、扦扦活30克,并配合中药煎液灌肠;

(14)浊阴上泛,而出现呕吐、眩晕、病情危笃,服药困难者,改用生大黄10-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六月雪30克、丹参18克、生牡蛎30克等,煎成200毫升作保留灌肠,每日2次,并配以“醒脑静”治之。

慢性肾炎水肿法二

方例:清化益肾汤《李寿山方》

1、组成和用法:生黄芪30-50克、白术10-15克、当归10-15克、丹参15-30克、冬葵子30-50克、土茯苓30-50克、益母草30-50克、益智仁15-20克、浙贝母10-15克、白茅根30-50克。用法:文火久煎,分温两服。有水肿者,少盐饮食。

2、功能:益气化瘀,清利湿热。

3、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症见水肿时重时轻,时起时伏,或始终水肿不明显,腰痛倦怠,或无明显症状,舌质偏淡,或有紫气瘀点,面色无华,脉沉细或弦。尿常规检查有蛋白、管型、红白细胞等,或有血压高、贫血、胆固醇与类脂质高等。辨证属于脾肾亏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而兼挟湿邪血瘀之水肿、肾劳证者。

4、方解:方中黄芪、白术补气健脾助运以扶正,气虚甚者,宜量大;黄芪配当归、丹参,增强益气养血化瘀之功,使瘀消而不伤正;冬葵子、土茯苓、浙贝母、白茅根,清热解毒利湿,为祛邪之主药,量宜大,有黄芪、当归之助,使湿去而不伤阴,可放心大胆用之;益母草活血化瘀而利湿,且有降压之效,对血瘀湿甚水肿,甚者可用至60-100克无妨;益智仁温肾摄精,以固肾气治本。诸药共奏益气化瘀,清利湿热之效。

5、加减:尿少浮肿明显者,加石苇、车钱草;有胸水、腹水者,另用蟋蟀7只、蝼蛄7只,研细末,分2次服,酌加黑白丑;有血尿者,加琥珀、小蓟;瘀血明显者,舌有紫气瘀点,或舌下络脉淡紫粗长,水肿难消者,加红花、水蛭粉(每次一克吞服)面色光白,短气者,加人参(或党参、太子参);头眩烦热,口干不多饮,舌质偏红加生地、女贞子;舌质偏淡加熟地、枸杞子;背寒怕冷、便溏、面光、血压偏高者,加怀牛膝、苦丁茶;食少难消者,加谷麦芽、鸡内金;尿但白久不消失者,加芡实、金樱子、鱼螵粉(每次2克吞服);遇新感冒而有表证者,加麻黄、生石膏,或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曾用激素者,加菟丝子、鹿角霜,待病情缓解后,渐停激素。

6、按语:本方系《金匮要略》防已黄芪汤、葵花茯苓散、当归贝母苦参丸等化裁组成。

7、医案:王某,男,16岁,幼年有肾炎病史,近因发热、水肿、尿少,到大连某医院急诊,3天后热退,而水肿增剧。中医诊为慢性肾炎。症见面色苍白,眼周晦暗,精神不振,全身高度水肿,阴囊肿大光亮,脐凸,背平足心平,腹部及下肢肌肤有多处水泡隆起;小便色黄短少,大便2-3日一行,纳呆食少,有时恶心,倦怠短气,卧床不起,有胸水腹水征;脉象沉涩,舌质淡红胖嫩,边有瘀点,舌下络脉淡紫细长。脉证合参,证系脾肾阳虚湿瘀互结,蕴滞三焦,水气泛溢,治以益气化瘀,淡渗泄水,佐以扶阳予清化益肾汤加减。

清化益肾汤加减《李寿山方》

由黄芪50克、党参30克、丹参20克、桂枝7·5克、炮附子6克、二丑各15克、益母草60克、土茯苓30克、冬葵子30克、大腹皮15克、白茅根30克、当归10克、鹿角霜15克、菟丝子15克。

水煎服。日一剂,10剂后小便增多,大便已调,水肿渐消,饮食少增,除间断补充血浆蛋白外,激素渐撤。原方加减治疗2月余,水肿全消,面转红润,食量增加,二便通调。肾功能正常,脉象弱滑,舌质淡红,瘀点消失,舌下络脉淡红细短,湿祛瘀消,正气渐复,遂出院回家调养。嘱食黄芪大枣粥,配服鱼鳔粉、枸杞子等。3个月体重增加,一切正常。

慢性肾炎常见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慢性肾炎因其主要临床表现不同而分属中医水肿、虚劳、腰痛及眩晕等病症的范畴,发病以正虚和标实相兼多见。以正虚为主者,可见肺、脾、肝、肾的亏损,以脾、肾亏损多见;标实为主者,以湿热、瘀血多见。患者常虚实夹杂,故要标本兼治。常见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如下:

1.肺肾气虚,水湿内聚

  表现为:面黄浮肿,气短乏力,腰膝酸软,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固表,利水活血。药用黄芪、白术、防风、茯苓、泽泻、益母草、泽兰、蝉衣、僵蚕。

  2.脾肾气(阳)虚,水湿停滞

  表现为: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纳呆便溏,浮肿,遗精、阳痿或月经失调,甚则畏寒肢冷,舌淡胖,有齿印,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治宜健脾补肾,利水活血。药用党参、黄芪、白术、枸杞、菟丝子、淫羊藿、山药、茯苓、泽泻、车前子、当归、川芎。畏寒肢冷者,加炙附子、桂枝。

  3.肝肾阴虚,湿热内蕴

  表现为:头晕耳鸣,两目干涩或视物模糊,腰膝酸软,梦遗或月经失调,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滋补肝肾,潜阳活血。药用生地、知母、女贞子、枸杞、菊花、牛膝、地龙、钩藤、丹参、益母草、当归。

  4.气阴两虚,瘀血内阻

  表现为:面色少华,气短乏力,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伴咽痛,舌偏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治宜益气养阴,清热活血。药用黄芪、太子参、生地、山茱萸、女贞子、丹皮、茯苓、山药、泽泻、丹参、益母草、当归。

  治疗慢性肾炎,一定要坚持服药,即使病情完全缓解,也要继续治疗观察一个较长时期。慢性肾炎的疗效评价,不应当只看尿蛋白及血尿的改善,更应当重视肾功能的进退变化

慢性肾炎单方

慢性肾炎全称慢性肾小球肾炎,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因其病程和治疗周期均长,故用中药治疗更具优势,尤其单味中药更是简便、有效、副作用小。

  黄芪:黄芪为补气药,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血压,消除蛋白尿,并能增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善肾小球功能。用法:炙黄芪30克~6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或与粳米100克共煮成粥,早晚食用。尤宜于肾炎之高血压、蛋白尿者。

  玉米须:属利水药,含脂肪油、挥发油、生物碱等成分,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并能抑制蛋白质的排泄。用法:玉米须60克~120克,水煎分2次服或代茶饮,每日1剂,可连用6个月。尤宜于肾炎之水肿、蛋白尿者。

  水蛭:属于活血化瘀药。药理学证实,鲜水蛭含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蛋白质等,能阻碍血液凝固,从而明显改善肾脏的血凝状况,促进患者康复。用法:取鲜水蛭若干,风干后,粉碎成粉,过筛,每次服2克,每日2~3次,可连用2~3个月。尤宜于肾炎之血尿、蛋白尿者。

  五倍子:属收敛止涩药,可减少肾炎患者尿中蛋白流失。用法:五倍子若干,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服3~4粒,每日2次。尤宜于肾炎之蛋白尿、血尿者。

  益母草:属活血化瘀药,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等生物碱和苯甲酸、氯化钾等成分,有兴奋子宫、降压、抑菌、活血化瘀、抑制微小血管血栓形成、防治肾衰等作用,尤长于利尿消肿。用法:益母草90克~120克,加水水煎后分2~3次服或代茶饮。尤宜于肾炎之高血压、水肿者。

  此外,单味中药白花蛇蛇草、川芎、冬虫夏草、葛根、升麻、地龙等也有一定效果。

慢性肾炎辨证加活血化瘀法

肾气虚:主要临床表现为夜尿增多、小便清长、神疲乏力、腰部酸软、易感冒、蛋白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组方:生黄芪、何首乌、杜仲、党参、熟地、桑枝、冬虫夏草、土茯苓、丹皮、蚤休、益母草、丹参、川芎。

肾阴虚:主要临床表现为夜尿增多、眩晕耳鸣、多梦、腰膝酸软、午后潮热、时有盗汗、蛋白尿,舌质偏红,脉细数。组方:生黄芪、何首乌、熟地、山萸肉、枸杞、女贞子、茜草、旱莲草、土茯苓、丹皮、蚤休、益母草、丹参、川芎。

肾阳虚:主要临床表现为夜尿增多、小便清长、面目肢体浮肿、腰膝酸软、微寒怯冷、蛋白尿,舌质淡,舌边有齿痕,少苔,脉沉细无力。组方:生黄芪、熟地、附子、仙灵脾、杜仲、肉桂、赤芍、土茯苓、、益母草、丹参、川芎。

阴阳两虚:主要临床表现为夜尿增多、小便清长、面色光白、心悸气短、肢冷、腰膝酸软或盗汗、遗清,舌质淡或红,脉沉弱或细弱无力。组方:生黄芪、生地、熟地、巴戟天、肉桂、桂枝、附子、车前子、桑寄生、白术、龟板、土茯苓、益母草、丹参、川芎。

备注:附子有毒,宜先煎30分钟,或用肉桂代替。蚤休有毒。冬虫夏草太贵可用枸杞代替。有毒药详见太医黑名单。活血化瘀中药能够改善肾小管功能,具有抗凝、减少血小板凝集、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微循环和调节免疫、代谢方面的功能,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养血祛瘀 清热利湿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中国中医药报  2009年12月7日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最终将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临床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损害为基本表现。部分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表现为镜下蛋白尿或血尿。本病只有少部分是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本病属于传统中医学“水肿”、“虚劳”、“腰痛”、“血尿”等范畴。《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所列的“石水”与慢性肾炎相对应,指以反复发作的浮肿、蛋白尿、高血压、面白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

辨治方药

慢性肾炎的治疗应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为主要目的,需要长期坚持,标本兼治,以本为主。从慢性肾炎的临床证侯及病程来分析,本病之根本在于脾肾虚损,导致气化失司,水湿停滞;气虚失固,精微下泄。因此,中医治疗慢性肾炎,一般主张以健脾益肾为治本原则。

目前,中医学一般将本病列为4型进行辨证论治:脾虚湿困型,治宜健脾利水,用防己黄芪汤合春泽汤加减;肾气亏虚型,治宜补肾利水,用济生肾气丸加减;肝肾阴虚型,治宜滋养肝肾,用归芍地黄汤加减;湿热蕴结型,治宜清热利水,用三仁汤或疏凿饮子加减。

此外,笔者从临床实践中体悟到,用滋阴养血、活血化瘀法,配合清热、解毒、利湿治疗慢性肾炎,亦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基本方药:生地15克~30克,赤芍15克,当归、川芎、桃仁连翘各10克,红花6克,蒲公英、益母草、白茅根、土茯苓各30克。儿童酌减量。方中主以四物汤养血活血,滋补肝肾;辅以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配以蒲公英、连翘、土茯苓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益母草、白茅根活血利水。

临床辨证加减: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疮疡、痒疹者,选加蝉蜕、白僵蚕、忍冬藤;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血尿明显者,加小蓟、阿胶(烊化冲服);肿甚者,选加泽泻、冬瓜皮、麻黄(量宜小)、椒目等,并以大剂益母草煎汤代水煎药;腹胀满者,选加枳壳、厚朴、槟榔;肾阳虚者,去连翘、茅根,生地改用熟地,加熟附子、淫羊藿;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脾虚纳少者,去生地,选加山药白术苍术、鸡内金、陈皮等。

这一治法思路的形成,主要出自如下考量:

一是慢性肾炎多长期反复迁延难愈,久病多虚,滋阴养血即补肝肾,属治本之法,久病多瘀,宜活血化瘀,是中医传统的有效经验;二是现代医学认为,本病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以致衰竭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肾小球的硬化,而活血化瘀可以疏通血脉,去除瘀滞,防止和清除肾内微血栓,提高肾血流量,软化和吸收增生性病变,从而控制或延缓肾小球硬化及肾功能衰竭的进程;三是慢性肾炎的发病与急性肾炎一样,多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有关,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体会到,西医所谓变态性反应类疾病,用养血活血的方药配合清热解毒之类的药物治疗,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

预防与调护

1.限制食物中蛋白质的摄入,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在0.5克~0.8克之间;肾功能不全者,忌食植物蛋白;低盐饮食,控制在每日3克以内。

2.避免受冷及潮湿,不要过度劳累;病情轻者,可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以增强体质。

3.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

慢性肾炎血尿从瘀论治

血尿是慢性肾炎的基本临床表现,发病率高,病程冗长,治病困难,因而也是肾病科的重要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原研究,学术界已经认识到瘀血是导致慢性肾炎血尿迁延难愈的重要病机,因而应该重视对慢性肾炎血尿瘀血病机和治法的研究。下面是笔者研究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体会,仅供同道参考。

一从瘀论治的理论根据

1 离经之血为瘀血
        中医认为,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离开经脉就必然形成瘀血。血尿属于出血的范畴,出血当然属于“离经之血”,出血溢于膀胱,经小便排出者就是血尿;如果所出之血全部经膀胱排出就只有出血而无瘀血,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没有排出体外的“离经之血”就是瘀血。

2 久病入络为瘀血
        中医的理论还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慢性肾炎病程冗长,显然符合“久病入络为瘀血”的传统理论。

3 久漏宜通
       “久漏宜通”是妇科治疗崩漏中久漏不止,淋漓不尽的治法。其理论基础是瘀血阻滞经脉,血液不得归经,即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因而出血不止。慢性肾炎的血尿与妇科的久漏,在病机上有相同之处。

4 有关瘀血的实验研究根据
        学术界已经对瘀血证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确定了一些公认的指标可以作为瘀血证的微观辨证根据,如血液流变性异常、血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高、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阳性等。而这些实验指标的异常在慢性肾炎中是普遍存在的。

二 从瘀论治的基本方法

瘀血是慢性肾炎血尿的重要病机,但并非全部病机。比如,血尿的原始病机可能是血热妄行,也可能是气不摄血,因此,仅用活血化瘀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辨证与相应的治法同用,才能提高疗效。
        1 疏风散热,活血化瘀:用于慢性肾炎因外感风热而致血尿复发或加重者。证见咽红咽干咽痛,口干喜饮,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等风热症状仍在,同时有血尿;或每因咽痛而有镜下血尿者。其病机为肺热下迫于肾而致血尿,即王肯堂所谓:“肺金者,肾水之母,谓之连脏,肺有损伤妄行之血,若气逆上则为呕血矣,气不逆者,此之何不从水道下降入胞中耶,其热亦直抵肾与膀胱可知也”。可疏风散热,活血化瘀同用,方如银蒲玄麦甘桔汤(银花、蒲公英、玄参、麦冬、生甘草、桔梗)加白茅根、益母草、参丹等。

        2 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用于实火引起的血尿。实火引起的血尿以尿路感染多见,多伴有尿痛;慢性肾炎血尿变亦有因实火而致者,多为无痛性血尿,现一并讨论。若心炎亢盛,移热于小肠,则见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治宜清心泻火,活血化瘀,方用导赤散(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加滑石、益母草、白茅根、藕节、生侧柏、马鞭草等;若是无痛性血尿,则宜清心泻火,活血化瘀,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生大黄、黄连、黄芩)加生地榆、白茅根、藕节、生侧柏、马鞭草等;若属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而有胁痛口苦,小便涩痛带血者,则宜泻肝通淋,活血化瘀,方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山栀、黄芩、柴胡、生地、车前草、泽泻、木通、当归、甘草)加益母草、白茅根、生侧柏、马鞭草、琥珀末等;若为无痛性血尿,则宜清肝泻火,活血化瘀,方用丹栀逍遥散(牡丹皮、山栀、当归、赤白芍、白术、柴胡、茯苓、生甘草、生姜、薄荷)去生姜、薄荷,加生地榆、白茅根、生侧柏、马鞭草等;若为膀胱湿热,则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用八正散(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生甘草、滑石、大黄、山栀)加白茅根、生侧柏、马鞭草、琥珀末等。

        3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用于阴虚内热,血热妄行引起的血尿。若思虑劳心,心阴虚损而致血尿,则可见心烦失眠,舌尖红,脉细数,治宜清心泻火,凉血活血,方用小蓟饮子(小蓟、蒲黄、藕节、木通、滑石、生地、当归、山栀、生甘草、竹叶)加玄参、麦冬、生侧柏、马鞭草、白茅根等;若肝伤血枯,多因气郁化火,进一步耗伤阴血所致,治宜养肝清热,凉血活血,方用一贯煎(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加牡丹皮、生栀子、生地榆、生侧柏等;若肾阴不足,阴虚火旺所致血尿,治宜滋肾清热,凉血活血,方以知柏地黄汤(知母、黄柏、生地、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山萸)加藕节、白茅根、生侧柏、马鞭草等。

4 益气温阳,活血化瘀:用气虚阳虚所致之血尿。脾虚气虚所致之血尿,可见倦怠乏力,腹胀便溏,少气懒言,舌质淡有齿痕,脉搏虚弱无力等,治宜补中益气,化瘀止血,方用我的导师时振声教授拟订的益气化瘀止血汤,药物有党参、黄芪、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刘寄奴、阿胶珠;若属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者,治宜温肾壮阳,活血化瘀,方用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杜仲、菟丝子、当归、制附片、肉桂、鹿角胶)加阿胶珠、刘寄奴、三七粉等。
总之,慢性肾炎血尿的治疗应强调活血化瘀,而活化瘀应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对于阴虚、血热者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白茅根、生侧柏、马鞭草、琥珀末等俱有凉血活血止血作用的药物;气虚阳虚者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刘寄奴、三七粉等温性的活血止血药物。
“四逆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慢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免疫性疾病。此病病程较长,时轻时重,难以控制。西医治疗本病效果不理想。王光宇老师经过四十几年的临床摸索,运用中医中药进行辩证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我个人体会介绍如下:

    慢性肾炎中医认为多为正虚邪实,故中医辩证要从正虚(气虚、阴虚、阳虚)和邪实(水湿、湿热、血於)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王老指出在临床病例中,最后患者都会有脾肾阳虚,气虚血瘀。肾虚为主,先天之气不足不能充盈后天,水谷经微运化失衡,久病必瘀,肾不纳气,故为气滞血瘀。治宜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为主,再予以临证加减。在实踐中我宜感受到慢性肾炎的患者尺脉多沉涩弱,肾气的盛衰与尺脉的强弱关系密切。如《伤寒论》“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以四逆汤。”《伤寒论》只提到少阴病以沉脉多见,但在跟王老学习时发现,在临床上涩脉往往与沉脉同见。涩脉的轻重也可提示病情的轻重。故从脉象上来诊断、辨别病情轻重是很有必要的。
辨证论治:
      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神疲倦怠,形寒肢冷,周身浮肿,胸满腹胀,心悸喘促,纳少呕恶,甚时咳逆,上气不得平卧,小便清量或反多,苔薄或白腻,脉沉细或沉涩。
      症候分析;
      脾肾阳虚,阳气不能散布,不能温养肢体,故祛寒肢冷,神倦乏力,面色苍白,肾阳亏虚,膀胱气化不利失司,故尿少色清,若肾气不固,则小便仅多,水气上凌心肺,则出现心悸、喘促甚至咳逆上气,不得平卧,脾阳虚衰运化无力,则脘闷纳减,苔薄或白腻,脉沉细或沉涩,所示均为脾肾阳虚水湿内盛之候。
      治法:湿补肾阳健脾,利水
      方药:四逆汤加减
      附子 15g   桂枝 10g   芍药 10g    生姜 10g   大小蓟各20g
      益母草 10g  泽泻 10g  丹皮 10g  茯苓 10g  杜仲 10g
      蒲公英 50g 炒薏仁 10g   白术 10g                         
      方中附子:桂枝温肾助阳以助气化为主,白术健脾补肾,水之制在脾,故配以白术、茯苓、泽泻、薏仁、健脾渗湿通阳利水为辅,芍药调和阴营,又能缓和附子辛燥之性,杜仲补肾强腰,生姜健脾温散水寒之气,蒲公英利水消肿,加减肾水凌心,心阳反遏,淤血内阻,出现心悸、喘促、脉虚或结代为重用附子15-30g(先煎)加黄芪30g 丹参10g 滋补心肾,活血利水,小便清长可去泽泻加菟丝子15g 补骨脂15g等温固下元。

例子:彭--   女  22岁   长江大学学生   2005年9月13日初诊

   患者慢性肾炎多年,在几家大医院诊治疗效不好,病情时轻时重。患者今日感冒后,病情加重。慕名来找王老求诊.患者查尿蛋白(+++)血压150/90mmHg。双眼睑浮肿,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双下肢肿。四肢发冷。胃纳差,小便黄,大便调。舌质淡,舌苔薄润。两尺脉弱沉涩。四诊和参,王老辩证此为正虚邪实。正虚脾肾阳虚,邪实湿热於阻并有表征。患者病情复杂,应当解表祛湿热,并同时补肾健脾。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正气虚则邪不易除。故祛邪扶正应同用。方可显奇效。方药为:附子桂枝 芍药 生姜 大蓟 小蓟 益母草 泽泻 丹皮 茯苓杜仲 蒲公英 炒薏仁 白术。5服。增元液一瓶,以补肾温阳。嘱患者一定要防止感冒。 9月19日患者复诊病情得已好转,表征已除,双眼睑浮肿,面色苍白,精神可,双下仍肢肿。四肢发冷较前好转.蛋白尿(-)血压:130/80。胃纳可,小大便调。舌质淡,舌苔薄润。两尺脉弱沉涩。附子 芍药 大蓟小蓟 益母草 泽泻 丹皮 茯苓杜仲 炒薏仁 白术。5服。增元液一瓶,以补肾温阳。壮水之注以制阳光。
   用药体会:运用此方,我对其中几位中药的一点小认识,首先谈谈对附子的认识,谈到附子就不得不提到它在中药中的地位。1、附子为中药四大主药之一,附子之功在于温补五脏,汪昂《本草备要》:其性浮而不沉,其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散失之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奏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附子有毒,常人常避之,岂知用好即为良药。附子在本方中,既能补肾阳健脾,又能强心。2、桂枝《本草纲目》曰: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溢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本经》。心痛胁痛胁风,温筋通脉,止烦出汗《别录》。去冷风疼痛。去伤风头痛,开奏理,解表发汗,去皮肤风湿(元素)。清邹润安指出它的主要作用有六: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王老对桂枝的应用功夫娴熟。他遵仲景之法。用桂枝配白芍以调和营卫,配人参以益气解表,配茯苓以通阳行水。在本方中主要用桂枝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3、益母草《本草拾遗》“主浮肿下水”。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之功,其主要成分益母草减,能增加人体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微循环,能扩张外周血管及降压作用。在本方中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其降压作用很好。4、杜仲补肾强筋骨,杜仲较好的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炒杜仲大于生杜仲,炒杜仲煎剂比酊剂好。5、大小蓟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大蓟小蓟主治相同,常配伍同用,但小蓟有利尿作用,二者都对高血压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取其清肝解毒、降压之功。在本方中具体应用吾师教导我要胆大、心细、行圆志方。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丹参、川芎、赤芍、红花之外,并给予西药潘生丁、肝素、华法令、尿激酶等血小板解聚药、抗凝药和溶栓药,以加强活血化瘀的效应。

   3针对西医病理的中西药联合运用:如对慢性肾炎高血压的治疗,按照西医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临床药理学的理论指导用药。对容量依赖型高血压,常用西药利尿剂以增加水钠的排泄,并配合选用中药利水渗湿药,诸如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等加以治疗。对肾素依赖型高血压,除选用转化酶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外,还常配合中药川芎丹参等可起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类似转化酶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作用的药物。

  4、重视活血化瘀药的运用 瘀血内阻是慢性肾炎贯穿病程始终的病机,在慢性肾炎的发生、发展与预后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瘀血形成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因实致瘀,它与慢性肾炎时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停气滞、血脉不畅有关。二是因虚致瘀,因慢性肾炎病程冗长,久病必虚,常因气虚无力帅血,血虚脉细行涩,阴虚血浓而黏,阳虚血寒而凝,继而引起血行迟滞,瘀血内阻。临床上瘀血一经形成,又可作为新的致病因素而作用于人体,进一步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阻滞、经络壅塞、水湿停聚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使病情日趋复杂危重。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凝血是肾炎病变形成的重要因素。纤维蛋白沉积是血凝的后果,也是肾小球纤维化、萎缩的前奏。肾炎的发生与微循环障碍有关,提示肾炎是全身微循环障碍性疾病,故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上十分重视活血化瘀药的运用。它不仅能够改善瘀血所产生的诸多临床的表现,还对截断虚、瘀、水交互作用形成的病理性恶性循环,促进疾病的逆转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现代医学的理论与实践来看,活血化瘀能够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改善肾微循环和高凝状态,减轻血小板聚积,增加纤溶活性,从而有助于免疫复合物的消除和增生性病变的转化与吸收,促进已损组织的修复。在活血化瘀药物的运用上,常选用桃仁红花丹参赤芍益母草川芎等,并配合西药潘生丁、华法令、尿激酶和链激酶等血小板解聚药、抗凝药和溶栓药。通过中西药物的联合运用,以达到理想的活血化瘀效果。

(1)祛邪法:主要有利水、化湿、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等。因之又派生出许多治法。

①宣肺利水法:用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水肿较盛,伴发热、恶寒、咳嗽等肺卫之证。偏风寒者,用宣肺疏风散寒利水方法,越婢汤为主方;偏风热者用疏风清热,宣肺利水法,可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②健脾利水法;用于慢性肾炎见脾虚证者,表现为水肿,下肢为剧,纳呆、疲乏、便溏,尿色白,面色萎黄,偏脾气不足者,用防已黄芪汤,偏脾阳虚伴有四肢冷,畏寒者,用实脾饮。

③温阳利水法:用于慢性肾炎脾肾阳虚,水肿多较重,按之陷下,可选用济生肾气丸加上淡渗利水药;若见水邪凌心射肺,可用真武汤配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④养阴利水法:用于慢性肾炎阴虚水肿者,选用猪苓汤治疗。

⑤活血利水法,用于水肿伴有血瘀表现者,所谓瘀水交阻,血不利则为水之证。

⑥清热利水法:用于湿热偏盛的水肿,表现为肢体浮肿,舌苔黄腻,尿色黄,脘腹胀满,大便不爽等。

⑦攻逐利水法:用于体质尚壮实,肿势较盛,一般利水消肿药无效,此法不可多用,否则易伤正气,导致病情恶化,某些峻下逐水药有损肾脏之虞,不可用之。

⑧清热解毒法:用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或湿热蕴结成毒,见于咽喉红肿,舌红苔黄等,可用甘露消毒丹等。

⑨化湿祛邪:湿偏盛者,在上焦为主用宣化法,选用三仁汤;在中焦者用疏化法,选用藿朴夏苓汤;在下焦者用淡渗利水法,选用茯苓导水丸。湿热俱重者用清热化湿,用王氏连朴饮;寒湿者用温化寒湿法,可用理中汤加减。挟风者,用疏风化湿,选用羌活胜湿汤等。

⑩活血化瘀法:慢性肾炎瘀血征象明显者,可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选用益肾汤(桃红四物汤去地黄加丹参、益母草、银花、白茅根等)。热毒亦重者,采用解毒活血法,上方中重用板蓝根、紫花地丁等。

⑾凉血止血或凉血活血: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血尿为主,见血热之表现者,心烦不寐,甚则肉眼血尿鲜红,舌红边尖起刺,甚则舌质红绛,脉细数,可选用小蓟饮子治疗。

⑿扶正法:主要根据临床表现,治疗慢性肾炎虚损表现突出者。

①益气法:用于慢性肾炎气虚证。若见肺气不足,卫表不固,反复感冒者,用益肺固表法,可用玉屏风散治疗;若见食少纳呆,大便不调,脾气不足者,用健脾益气法,可以参苓白术散或四君子汤治疗。若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肾气不足者,用补肾气法,可用左归丸治疗。

②温阳法:用于慢性肾炎阳虚证。如脾阳虚,可用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如肾阳虚者可用桂附八味丸治疗。若心阳亦不振者,可用四逆汤、参附汤合炙甘草汤等治疗。

③养阴法:慢性肾炎见阴虚为主者。若见肺阴不足,口咽干燥,易发风热感冒者,用养阴润肺法,可选用桑杏汤、养阴清肺汤等治疗。若见肾阴不足,口咽偏干,腰酸耳鸣,舌质干红,脉细者,用滋阴补肾法、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等治疗。若见阴虚火旺,盗汗颧红,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若见肝肾不足者,阴虚阳亢,血压偏高者,用镇肝熄风汤,若血压不高者,可用二至九合六味地黄九治疗。若见肺肾阴虚者,用麦味地黄丸(麦冬、五味子加上六味地黄丸)。

④补血法:用于慢性肾炎伴有贫血等血虚表现者,当参合补血治疗,方如四物汤等。

⑤双补法:实际上慢性肾炎的虚损表现,由于病程长,虽有单一的气、血、阴、阳不足的表现,但往往表现出气阴双亏,气血不足,甚则阴阳俱虚的证候。根据目前报道,慢性肾炎中气阴两虚证较为多见,治疗亦以益气养阴方法,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人参、麦冬等治疗。气血双亏,气虚血弱者,可用归脾汤治疗。阴阳俱虚,多见于慢性肾炎病情较重,属虚损重证,可以滋阴助阳、阴阳双补之法,用左归饮合右归饮化裁治疗。

总之,慢性肾炎的中医治法,根据各家报道,几乎遍用中医大部分治法,这也可以看出,尽管临床报道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各地经验尚无规律性,即意见分歧较大,也反映了在慢性肾炎治疗过程中,探索性的经验较多,尚未形成一个定式,推广应用比较困难。当然,也从某一侧面反映出慢性肾炎的复杂性,作为病人,切忌乱投医,乱服药,应当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诊治,以期有良好的效果。

最全伤肾中药名单,看到哪些你会中枪呢?

很多时候外国人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中医就是看似简简单单地弄点树枝、树叶、花花草草,煎上一碗药居然可以治病!他们觉得这很不可思议!

也许,这就是中医的奥秘之初,也正是中医最吸引人的地方。

所以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医学领域你都能看到中医的影子,中医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中药治标又治本,基本没有毒副作用”。

正是基于这一点,很多肾病患者也就相当程度放心地、毫无顾忌地使用中药治疗自己的肾脏病。

可是在医学界同样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是药三分毒!中药当然也不例外!

尤其对于肾友们来说,一旦服用的药物含有过于强烈的肾毒性,不仅疾病治疗没有效果,甚至还会增加肾衰尿毒症的风险。

注意!注意!注意!我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如果大家不明就里乱用中药,甚至服用偏方,这样纯属于瞎折腾,其结局往往得不偿失。

现在说最关键的,以下是我这么多年总结的20多种常见的肾毒性中药,希望大家一定要记下来!

譬如雷公藤、马兜铃、草乌、木通、朱砂、雄黄、全蝎、蜂毒、砒霜、鱼胆、明矾、苍耳子、棉酚、巴豆、山慈菇、天花粉、土贝母、苦楝皮、牵牛子、土荆芥、海马、芦荟、蜈蚣、昆明山海裳、益母草、使君子和野百合等等。

这就有点尴尬了,是不?居然有这么多肾毒性药物,那还用中药治肾病干嘛啊?

话可不能这么说,治病也没有这个理儿。不同药物有不同的安全的剂量范围、使用疗程、也有特殊的减毒炮制方法,更有药物的适应症。

这一点就要考验中医的医术水平了,也因此,肾友们就医时一定要找专业的医院的专家医师准确问诊,肾病的治疗一点都马虎不得。

最全伤肾中药名单,看到哪些你会中枪呢?

如果因为不小心或者说特殊需要不得以摄入了肾毒性中药,这时就应该注意服药的前中后期自身肾功能指标的详细变化,做到及时咨询专业中医医师,如果反应不好,要及时停服相关的药物,以免疾病加重。

可能还有一些具有肾毒性的药物,这里暂时就不再列举了,最关键的是你的中药处方里面有上面提到的那些肾毒性药物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