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之色彩

 吴越尽说 2019-08-18

夏之色彩


作者:谈燕


夏日的夜晚,那忽近忽远的雨声,是梦中最美的音符,晨晓漫步,一切仿佛繁华尽洗,铅华尽去,只留下清新爽怡的绿,绿水缠绕着青山,绿地衬映着碧天,历经了姹紫嫣红的春天,绿,成为夏日唯一的色彩。

山间的竹海松林,不再是春天时新老叶子交替时的灰黄,夏雨淋过,只留下一味的苍翠,那种绿,绿得深邃,绿得广厚,绿得成熟,绿中透着沉稳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那种绿,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色调,它的范围之广,遍铺了山川沃野、溪水河流。正因为这种广博,才成就了绿色丰富沉稳的底蕴,夏日的颜色因此而明朗,循着绿色,我们才能领悟到夏日的真谛。

夏日的湖水是绿色的,湖边深深的芦苇荡,青得可爱,绿得逼人,延绵数十里,宛若绿色的帷帐,雾锁着如烟太湖。夏日的湖光碧青如蓝,湖水倒映着洞庭山,湖心深处,烟雾氤氲,湖中七十二峰,便全部隐现在浩瀚的烟波之中了。

江南的夏日,在深宅古巷中,感受最深的,是岁月积淀的厚厚青苔和浓郁的文化气息,漫步在陆巷古村,踏着千年的石板,走在探花、会元、解元的古牌坊下,迈进三进的大院,凝望那精美的砖雕和飞檐翼角,显示着当年的轩昂华丽,富丽豪华的画栋雕梁,无不显示着主人当年的富有和雅趣,脑中仿佛能想象出当年明朝大学士王鏊冠插翎羽,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的盛景。沿着石板径很快可以走到太湖边,当年这位宰相不贪恋官场浮华,隐居于此,以读书著作为娱,兴致古澹,悠然于物外,那是何等的一种舍取?

夏日的颜色是富于幻想的,可以迎着太湖的风泛舟,可以在园林中流连,可以在绿林山间漫想。在灵岩山,我仿佛看到范蠡和西施悲惨传奇的爱情故事,吴王夫差在给这位绝色美人建造“馆娃宫”时,是否感受到佳人内心之痛?当西施独自一人在玩花池边赏花,与赏月池里的月影形影相吊时,那种相思,那种孤独,又岂能是今人所能悟透?

迎着太湖之风,感受夏日的清凉,把古今文人浓缩于一景,我仿佛听到风流才子唐伯虎和“画家四祖”之一的陆探微在探讨画技;仿佛可以看到伍子胥和孙吴丞相顾雍在一起探讨治国之术;仿佛可以看到汉武帝大臣朱买臣和北宋名臣范仲淹遥相呼应,做诗赋词,共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仿佛可以看到田园诗人陆龟蒙和南宋名家范成大在古藤树影下手持泥壶米酒,共享田园之乐;仿佛可以看到“塑圣”杨惠之在精雕着神圣的罗汉像,而他的身后,有着“蒯鲁班”之称的蒯祥正埋头设计宏伟的紫禁城;还有史学家顾野王、“狂草”鼻祖张旭、同样是书法家的蔡羽、文学家金圣叹……虽然不属于同一年代,却都来自同一个吴县,相信这些名人,越过时光,神交已久。寻访他们的故居,拜读他们的著作,在先人的面前,我们可以找到相通的文化气息,正是这些相通的文人,成就了吴中深厚的文化底蕴。

感受夏日,感受清凉,感受心情,感受文化的熏陶。夏日的色彩,在感悟中渐渐丰富,在浓郁的绿色中,我也想随着古人一起归去了。

2019-08-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