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提到健康、一提到养生,我们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平衡】、就是【排毒】。而一提起排毒,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拉屎撒尿;而一提起平衡,人们就会联想到阴阳、想到水火。如果单单从字义上理解和简单的中医治病理论上看,无可厚非,但是其中潜含的哲学意义未必就那么简单。就像一位大思想家非要老子说出什么是道,道到底存在于何处一样,最后老子不耐烦的指着路边的一滩粪便说:此中便有道。我一直强调,治病的平衡和养生的平衡不是一回事,这个问题可能一般人很难理解,甚至大部分专家也会怀疑这个命题。中医讲的平衡说白了就是通过药物、通过穴位刺激等手段干预人体的自然状态,使之达到所谓的平衡,并不能帮助人体建立真正的动态平衡系统,所以才会有‘真药治假病,真病无药治’的正确结论。神医扁鹊遇见【已死的】虢国公子,妙手回春,使其起死回生,使其声名远扬;但是遇见活着的蔡桓公却无能为力,逃之夭夭。是因为虢国公子不该死,而蔡桓公已经病入膏肓,该死。即使是神医也无回天之术。由此也可见治病和养生之差别。之所谓道亦不同。 养生之道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于日常的细微之处。是谓道无处不在。 吃辣椒可以略看出道之一二。辣椒属于辛辣食物,中医讲辛入肺经,而肺主皮毛。少吃辣椒,可以刺激肺,会出现痰多的现象,我认为吐痰是好事,也属于一种排毒。但是吃的多了也会产生毒。当产生的毒大于排出的毒时,人体就会失去平衡,就会上火。可是,当你再吃多点后,反而又会出现新的排毒,就是出汗,一旦出汗后又会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而当吃多了,身体没有多于的动能出汗,打不开汗毛孔时,又会在体内积存更多的毒素。我有一次早餐吃馄饨,刚开始吃时嗓子有些疼,但是等我把整碗的浮着辣椒的馄饨吃完后,大汗淋漓,嗓子早就不知不觉的不疼了。我们北方人不太善于吃辣椒,一吃辣椒很容易上火,外表会出现嗓子疼、红眼、便秘、痔疮等现象,而南方的四川、湖南等地,他们即使吃再多的辣椒反而没事。一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二是最主要的就是吃的过了那个极限,出了大汗,反而健康了。反而平衡了,反而排毒了。而北方人恰巧是因为吃得少,没有出汗,反而把毒素留在了体内,形成了上火的症状。这种平衡机制来源于哪儿?不是外部,恰恰是我们自己。 吃辣椒如此,运动也是如此。中医讲动能生阳,运动是最好的健康营养品。但是中医又讲,劳则气耗。运动过了头,反而会折寿。许多人就会困惑,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中医是不是变戏法呀。中医是辩证法,不是变戏法,养生之道更是如此。 吃辣椒如此,喝酒亦是如此。在中医中,酒是百药之长,也是许多中药的药引子。少量的饮酒对我们的健康,对我们的长寿的确功不可没。但是喝酒一旦超越了自身的平衡时,酒又会变成毒药,会侵蚀我的脏器,在我们的体内产生毒素。而间隔一段时间豪饮一次,却能打通我们的经络,洗涤我们的肠道,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一次全身的排毒。你看看是不是也是很矛盾? 不管是吃辣椒也好、喝酒也好、运动也罢,其实里面都有道,可能你看不见,但是它确实存在。这个道可以建立我们自己的平衡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排毒。而这个道却时时刻刻存在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饮食中,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 感悟了自身道的存在,感悟了道的奥秘,既是掌握了养生之道的钥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