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闽国时据五州(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统治区域与今福建省大致相当。开闽王氏以唐光启二年(886年)丙午岁王潮官拜泉州刺史开始确立对福建的统治,经过一甲子,再到丙午年即公元老派945年殷国被南唐灭亡,标志着王氏对福建统治的结束。丙午年属马年,因而在闽台民间流传着王氏“骑马来,骑马去”的谶语。 其始祖王潮为福建固始县人,在县里做小吏,二弟和王审知在家,在当地兄弟仨以勇武出名。在黄巢起义军打进长安,各地起义不断时,寿州人王绪也起兵打进了固始,然后扩充军队,发展势力,听说王潮兄弟很有名气,便将他们招进军中,任命王潮为军校。据说王审知状貌雄伟,隆准方口,因常骑白马作战,军中美称为"白马三郎" 王绪趁乱世起兵,虽然豪爽,但度量极小。当时有术士谎称其军中有暴乱之人,于是他借机将魁梧的和有才干的人杀死,最后惹恼王潮兄弟。王绪领兵到了漳州(今福建漳浦),借口路险粮少,命军中不得携带老弱。当时只有王潮兄弟扶着老母亲随军而行,王绪命人杀王潮母亲,众将士见状,纷纷为他们求情,王绪只好作罢。此事令王潮担心日后再被王绪借口加害,于是挑选了几十个心腹勇士发动兵变,王绪自杀。 王潮被拥为将军,并与部将相约,改变以往的恶习,整治军纪,努力作到「所过秋毫无犯」,因而深受百姓欢迎,在漳州站稳了根基。后又攻占了泉州,荐唐福建观察使陈岩表为泉州刺史。公元891年,陈岩死去,陈的妻弟范晖夺取政权。王潮不承认范晖,命王审知进兵讨伐。王审知围攻福州很长时间内没奏效,伤亡很重。王审知请求退兵,王潮不准。王审知又请求援兵,让王潮亲自去督战。王潮回信“兵尽添兵,将尽添将,兵将俱尽,吾当自来。”王审知见信亲临前线,指挥将士决一死战。福州城内粮草已尽,属将杀了范晖,开城投降。王潮将官署搬到福州,又礼葬陈岩,厚待其家属,其言行又赢得了福州的民心。占领福州后,王潮已经有了福建五州,唐昭宗任命他为福建观察使,承认了他对福建的控制。 公元八九六年,唐廷升福建为威武军,正式任王潮为节度使。王审知在统一全闽过程中出力最多,功劳最大,这使王潮对其异常信任器重。八九七年王潮病倒后,没有让儿子主政,把军政大权交给王审知。不久唐朝廷在福州建威武军,任命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后又封为琅邪郡王。九○九年,后梁封其为闽王,其国即为后世所称之闽国。此即“开闽王”的由来。 当时中原大地,群雄割据称帝,但王审知一直尊奉中原王朝正朔,称臣纳贡,未曾称帝。王审知注意节俭,礼贤下士,又广泛收揽由北方入闽的衣冠士人,并广招蛮夷商贾,东南海陬蛮荒之地,经王氏开发后变成了“海滨邹鲁”。故三十年间一境安然。由于王审知在开发闽地上的杰出贡献,他被尊为"开闽第一"。他去世后,被谥为忠懿。后来其子建号称天子,正式建立闽国。追谥王审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这样,尽管王审知生前未做皇帝,但死后不久,却被追奉为五代闽国的开国皇帝了。 王审知死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十二日,享年64岁。他也许不会想到,由他兄弟三人开创的基业终将随着他的辞世而灰飞烟灭。因为他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身后的接班人。王审知去世后,其子相继嗣位称王称帝。但王审知的众多儿子非但没能光大父业、传祚久远,反而为争夺皇位骨肉相残,互相攻杀,最后终于在王审知死后十四年,闽国终于在各种内忧与外患中分崩离析了。 其长子王延翰顺利地接过权力。后唐天成元年(926年)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设置百官。王延翰先是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而后又于辖区内各州大肆采择少女充作后宫。这引起了泉州刺史王延钧与建州刺史王延禀的强烈不满。天成元年十二月,王延禀与王延钧订立攻守同盟,各自率兵奔袭福州。王延翰仓促下应战,被先期到达的建州王延禀军所败,城破被俘。王延禀即于次日将他斩杀于宫城门外,此时距其登基还不到一年。 斩杀王延翰后,延禀考虑到自己毕竟是王氏义子,不便继闽王位,便拥立延翰亲弟,泉州刺史王延钧登基,自己则率兵退回了建州。 王延钧继位初的几年倒还相安无事,然而建州王延禀的势力却使王延钧寝食难安。时刻想着清除建州势力。长兴二年(931年)夏四月,王延钧诈病,消息传到建州,王延禀认为机会来了,于是调发军队,奇袭福州,不料正撞在王延钧的阴谋之中,王延禀父子兵败,双双被斩杀。不久,福州兵在都教练使王延政的带领下进入建州。 长兴四年(公元932年),王延钧正式即皇帝位,改元龙启,国号闽,立五庙,置百官,以福州为长乐府。这是开闽王氏第一个正式称帝者。龙启三年(935年),王延钧病重,太子王继鹏带兵杀入宫殿。王延钧闻变,藏匿于九龙帐中,叛兵用长枪乱刺,延钧身负重伤,却一时不死,在血泊中辗转哀号,宫女和宦官不忍心看他受苦,帮他结束了生命。 王继鹏在位时,更加荒淫无耻,政治腐败,他当年弑父杀弟而得皇位,即位后又诛杀五叔王延武。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王继鹏后果然不得善终。闽国通文四年(939年)拱宸、控鹤军使朱文进、连重遇因被王继鹏怀疑对皇宫纵火,恐惧之余合谋兵变,王昶率子弟仓惶出逃,后被其叔王延曦与侄王继业捕杀,谥曰康宗。在这次兵变中,王昶妻、子被杀戮无遗。遂迎立王延羲称帝。 王延羲是王昶的叔父,在康宗朝中任左仆射、平章事,王继鹏个性猜忌因此屡杀宗室,其叔王延羲为避祸,遂装疯卖傻,被王继鹏软禁自宅。后被王昶强令穿上道服,送到开夷山修道。王延羲命好,他受不了山中的清寒,跑回家里时,时任控鹤军使的连重遇发动兵变造反,造反就要找个领袖,于是派人前去请王曦主事。一群人抓住王延羲,硬要他当领袖,王曦误以为是康宗派人捉拿他,吓得躲进厕所中不敢露面。过了许久,弄清来意之后,王曦才出来,与连重遇见面。 王延羲不敢当皇帝,通报了石敬瑭,说是当闽国国王,石敬瑭高兴地封他为国王。王延羲改名叫王曦。 王曦是王审知的第八子,也是王延翰、王延钧与王延政的同母兄弟。排行在王延政之前,因此兵变之后,他是继位的第一人选。但此人对宗室中人的猜忌比起他的兄长和侄儿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对他的同母弟,时任建州刺史的实力派人物王延政十分忌恨。据《资治通鉴》卷282记载:“闽王曦既立,骄淫苛虐,猜忌宗族,多寻旧怨。其弟建州刺史延政数以书谏之,曦怒,复书骂之”。其弟建州刺史王延政多有规劝,王曦反而回信怒骂,又差人探听王延政的隐私,二人因此结怨。永隆二年(940年)王延羲攻建州,开启了闽国内战,二人于数年争战中互有胜负。成为仇敌。天德元年(943年),王延政在建州公开称帝,国号殷,改元天德。这样,本来就国土狭小的闽国居然又被生生剜去一大块。殷国虽号称三州,但实际上只有将乐、昭武、建阳、建安、浦城等五县之地,难怪连王延羲的优伶也嘲笑道:“只闻有泗州和尚,不见有五县天子。” 情事发展到现在,兄弟反目、内政失修、强邻在侧、裂土失疆,种种迹象表明,闽国的覆灭已在所难免,一切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王曦对王延政恨之入骨,此后不再信任兄弟亲人。对宗室子弟猜忌日甚,凡有可能被拥为新帝的,一律格杀毋论。汀州刺史王延喜也是王曦弟弟,王曦怀疑他与王延政是一道的,将王延喜抓进了牢房。听说王继业与王延政勾结,将这位立大功的侄子赐死,还杀了王继业一家。还听说继任泉州刺史的从子继严很得人心,也马上召归用药酒毒死。全不念父子之情,更不分是非曲直。以血腥的手段树立起自己的绝对权威。 对朝中大臣,他也滥用刑罚,动辄笞打,甚至杀头。宰相杨沂丰等人相继被杀,已故的宰相王被他挖出斩尸,校书郎陈光逸直言上书,指责王曦的过错,王曦便命令卫士鞭挞之,抽了一百下还没死,于是又叫卫士用绳子拴住他的脖子,挂在树上,一直看着他死去,“鞭之百而不死,以绳系颈,挂于木,久而乃绝”。弄得大臣们朝不保夕,人人自危。 好杀之外,王曦好财(,泉州刺史余廷英强抢民女,被王曦知道了,准备治罪。余刺史立即送上十万白银。王曦说道:“皇后的那一份呢?”余刺史马上再送了十万,这罪就免了。王曦嫁女儿的时候,更厉害,下通告让全朝官兵送贺礼,不送的打鞭子。后来发现有十二个大臣居然没有掏份子钱,大怒,命武士把这帮吝啬鬼扑倒在地,扒掉裤子,各赏他们一顿棍子。而御史中丞刘赞没有弹劾这些人,王曦要拿鞭子抽刘赞。谏议大夫郑元弼上谏,王曦不高兴,郑元弼便说:“陛下似唐太宗,臣为魏郑公可矣”,把王曦比作唐太宗,自然很是受用,于是王曦“乃释赞不笞”。看来再不好伺候的皇上也有人能适应,就看能否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了。中国本就是藏龙卧虎之地,历来不缺能人志士。 好财之外,还好色,王曦四处选美女,还召大官尚保的女儿为妃,这尚妃美丽动人,她说什么,王曦就听什么,尚妃想杀人,王曦就杀给她看,为讨美人笑,杀人如除草。 王延羲的外甥李仁遇长相美丽,为王曦所宠幸,并任用李仁遇做宰相。王曦和李仁遇这种极,汉惠帝娶外甥女为妻,已经很不象话了,王曦居然霸上了外甥,不寻常的乱伦关系实在让人惊奇。只是不知道李仁遇的母亲看到弟弟和儿子乱伦,会做何感想。 江山坐稳了,纵情畅饮几乎就成了他生活中的主要内容。王曦的嗜酒,在历代帝王中非常罕见。据史书记载“曦常为牛饮,群臣侍酒,醉而不胜”。王曦是个酒疯子,每次举办宫廷酒宴时,都要让心腹之人担任酒监,不管是王孙贵族还是朝中要员,酒监让喝多少就必须喝多少,喝不下就硬灌,那些陪酒的大臣酒后失言或是敬酒不喝,动不动就被杀掉, “有诉及私弃酒者辄杀之”。 在喝酒时,王曦也不忘奢侈,他让人将银叶打造成酒杯,,赐给大臣饮酒,银叶柔软,他们称之为冬瓜片和醉如泥,酒倒满后,就没法放下了,只能喝完后才能放下,群臣不胜酒力,因为喝酒出错而被杀的人不计其数,于是,在当时闽国的都城长乐府(今福建省福州市),赴皇上的御宴简直成了天下最恐怖的事了。 一次,王曦同宰相李光准晚上夜饮,喝醉后二人发生争执,王曦一气之下,让武士将李光准推出去斩首。李光准这陪酒的也够可以的,到了刑场酒还没醒,弄得监斩官不敢行刑,便将李光准悄悄带回暂押狱中。第二天王曦酒醒了,就问侍从“光准何在”?这样,被判了死刑的李光准才得以从狱中出来。 不仅王曦能喝,王曦的皇后李氏也是个喝酒不可忽视的好手,“妻李氏悍而酗酒”,酒量大,作风硬。两口子每天上朝,就在朝中摆酒席,天天让一班大臣陪着喝酒,不能喝酒就不能升官(与如今的中国官场商场相似)。某天王曦的二儿子王继柔不会喝酒,实在不下去。王曦已经有了几分醉意,见他不喝,大怒(大概不知道这是他儿子了)道:“给……我砍了,不会喝酒,做什么……官。”好在守卫们没喝酒,知道这是王子,没敢真砍,但一帮陪酒的大臣吓坏了,个个找了什么尿遁之类的理由跑回家去。只有翰林学士周维岳还在旁边陪他喝,王延羲问道:“维岳身体很小,怎么这么能喝?”侍从们顺口应了一句:“他酒肠弯曲,不需有高大身材。”王曦闻所未闻有此怪事,来了兴致。命人立即把周维岳拉下大殿,要剖开其腹,看看酒肠到底是怎么长的。左右侍从见他又要杀人马上机智应对道:“如杀掉维岳,就没人能陪陛下痛饮了。”周维岳遂逃脱了一死。 李光准和周维岳在一场虚惊后保住了性命,但是并非人人都能这么幸运。一次,王曦的侄子王继柔同群臣一起参加皇叔的酒宴。不知什么原因,王曦特意让人找来一个最大的酒杯给侄子。王继柔酒量有限,生怕喝醉了会做出对皇帝不恭之事,便趁人不备悄悄地倒了一些。不幸的是,这个小动作却被王曦发现了。王曦不禁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将推出午门斩首。为了不喝醉而耍滑,却滑掉了脑壳,确定令人匪意所思,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在王曦的酒宴上耍赖了。 不但和大臣喝酒作乐,王曦与皇后也经常在后宫里饮酒淫乐。点上几百支蜡烛,亮如白昼,喝酒时不摆桌子,让几十个宫女端盘子递酒,喝到最后,他和皇后便裸体嬉逐取乐。他又让人打造大床,放上长枕头,揽着皇后和几个宫女裸卧床上淫乱。他淫乱得不知如何是好,用水晶屏风围住大床,他和皇后在里边淫乱,让宫女们隔着屏风观看。王审知为儿子们种了大树,儿子们却如此乘凉淫乱,丝毫不知珍惜。 王曦以牛饮杀人为乐,人的生命在权力面前是一文不值的。但王曦却偏偏杀错一个人,致使惹出一场大乱,最终丧身亡国。王曦酒后因为一点小事,杀了控鹤军都指挥使魏从朗。魏从朗是个小人物,但他身后却站着两个人:六年前杀掉王昶迎立王曦的朱文进、连重遇。 朱文进和连重遇擅杀皇帝,心中有鬼,几年来一年忐忑不安,王曦虽然是他们所立,但这又能代表什么?加上王曦对他们也颇加猜疑,王曦杀了控鹤指挥使魏从朗,并对朱、连二人咏起白居易的诗:“惟有人心相对间,咫尺之情不能料。”使二人心惊。 自此以后,二人处处小心,躲避王曦,并暗生杀心,密谋除掉王曦。正巧当时皇后十分忌恨王曦宠爱尚妃,也想杀掉王曦,立自己的儿子为帝。于是二人一拍即合,紧锣密鼓地做政变准备。 闽永隆六年(公元944年)三月,王曦出外游玩,喝醉了才回来,被事先埋伏好的连重遇、朱文进杀死,“曦出游,醉归,重遇等遣壮士拉于马上而杀之”,估计死的时候酒还都没醒。 ![]() ![]() 〔起玄黓摄提格(壬寅),尽阏逢执徐(甲辰)正月,凡二年有奇。〕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下 天福七年〔(壬寅、九四二)〕 1春,正月,丁巳,镇州牙将自西郭水碾门导官军入城,〔碾,鱼蹇翻。水碾,水硙也。〕杀守陴民二万人,〔陴,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俗称“城垛子”。〕执安重荣,斩之。(安重荣(?——942),五代后晋朔州(今朔州)人。小字铁胡。自幼有膂力,善骑射。后唐长兴年间,为振武巡边指挥使,曾因犯罪入狱,几乎被杀。其母赴东都洛京(今河南洛阳)申告,后唐明宗李宜下诏释放。石敬瑭起兵太原派人暗招,以巡边千骑赴太原。石敬瑭称皇帝后,授镇州(今河北正定)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虽系武夫,但通晓文吏之事,在任期间勤于政事。对后晋高祖石敬瑭与契丹约为父子、割让幽云十六州,以为“此晋之万世耻也!”曾上表直斥。石敬瑭固执已见,不听劝谏。安重荣后起兵反晋,大败,被杀。)杜重威杀导者,自以为功。庚申,重荣首至邺都,帝命漆之,函送契丹。〔重,直龙翻。〕 2癸亥,改镇州为恒州,成德军为顺国军。〔镇州本恒州,今河北正定,唐避穆宗名改焉。今以安重荣反,改州名从旧,又改军号。恒,胡登翻。〕 3丙寅,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赵莹为侍中,以杜重威为顺国节度使兼侍中。 安重荣私财及恒州府库,重威尽有之,帝知而不问。又表卫尉少卿范阳王瑜为副使,瑜为之重敛于民,恒人不胜其苦。〔少,诗照翻。为之,于伪翻。敛,力赡翻。胜,音升。〕 4张式父铎诣阙讼冤。〔张彦泽杀张式事见上卷上年。〕壬午,以河阳节度使王周为彰义节度使,代张彦泽。 5闽主曦立皇后李氏,同平章事真之女也;嗜酒刚愎,〔愎,蒲逼翻。〕曦宠而惮之。 6彰武节度使丁审琪,养部曲千人,纵之为暴于境内;军校贺行政与诸胡相结为乱,攻延州,帝遣曹州防御使何重建将兵救之,同、鄜援兵继至,乃得免。〔校,户教翻。鄜,方无翻。〕二月,癸巳,以重建为彰武留后,召审琪归朝。重建,云、朔间胡人也。 7唐左丞相宋齐丘固求豫政事,唐主听入中书;又求领尚书省,乃罢侍中寿王景遂判尚书省,更领中书、门下省,〔更,工衡翻。〕以齐丘知尚书省事;其三省事并取齐王璟参决。〔所以制宋齐丘。〕齐丘视事数月,亲吏夏昌图盗官钱三千缗,齐丘判贷其死;唐主大怒,斩昌图。〔夏,户雅翻。〕齐丘称疾,请罢省事,从之。 8泾州奏遣押牙陈延晖持敕书诣凉州,州中将吏请延晖为节度使。 9三月,闽主曦立长乐王亚澄为闽王。〔乐,音洛。〕 10张彦泽在泾州,擅发兵击诸胡,兵皆败没,调民马千余匹以补之。〔调,徒钓翻。〕还至陕,〔自泾州代还至陕。还,从宣翻。陕,失冉翻。〕获亡将杨洪,乘醉断其手足而斩之。〔断,音短。〕王周奏彦泽在镇贪残不法二十六条,民散亡者五千余户。〔王周代彦泽,故得奏其在镇事。〕彦泽既至,帝以其有军功,又与杨光远连姻,释不问。〔欧史,张彦泽与帝连姻,又讨范延光有功。〕 夏,四月,己未,右谏议大夫郑受益上言:「杨洪所以被屠,由陛下去岁送张式与彦泽,使之逞志,致彦泽敢肆凶残,无所忌惮。见闻之人无不切齿,而陛下曾不动心,一无诘让;淑慝([shū tè]犹善恶。《书·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 孔 传:“言当识别顽民之善恶,表异其居里。”《旧唐书·懿宗纪》:“凡合诛锄,审分淑慝,无令胁从横死,元恶偷生。” 宋 司马光 《迩英阁读毕<后汉书>蒙恩赐御筵》诗:“兴衰炳辙跡,淑慝粲龟符。” 章炳麟 《官制索隐》:“且暴露愈甚,则观之者益奋兴。岂非以 汉 官威仪,於此得其放物,故弗计事状之淑慝耶。”)莫辨,〔诘,去吉翻,问也。让,责也。慝,吐得翻。〕赏罚无章。中外皆言陛下受彦泽所献马百匹,听其如是,臣窃为陛下惜此恶名,〔为,于伪翻。受献而释有罪,是恶名也。〕乞正彦泽罪法以湔洗([jiān xǐ]洗涤。《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 宋 苏辙 《登南城有感示文务光王遹秀才》诗:“清风皎冰玉,沧浪自湔洗。” 清 李渔 《奈何天·软诓》:“那沐猴兀自解风流,预知湔洗毛间垢。”除去;洗雪。《旧唐书·刘晏传》:“使僕湔洗瑕秽,率罄愚懦,当凭经义,请护 河 堤,冥勤在官,不辞水死。”《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七年》:“中外皆言陛下受 彦泽 所献马百匹,听其如是,臣窃为陛下惜此恶名,乞正 彦泽 罪法,以湔洗圣德。”《金史·完颜弼传》:“得 邦佐 书云:‘我辈自军兴,屡立战功,主将见忌,阴图陷害,窜伏山林,以至今日,实畏死耳。如蒙湔洗,便当释险面缚。’”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三章:“﹝ 刘国能 ﹞无耻地跪在 熊文灿 的面前说:‘幸蒙大人法外施恩,湔洗前罪,如赐重生。’”)圣德。」〔湔,则前翻。〕疏奏,留中。受益,从谠之兄子也。〔郑从谠见唐僖宗纪。谠,音党。〕 庚申,刑部郎中李涛等伏合极论彦泽之罪,语甚切至。〔伏合者,伏合门下奏事,合门使以闻。〕辛酉,敕:「张彦泽削一阶,降爵一级。〔阶,武散阶。爵级,封爵之级。〕张式父及子弟皆拜官。泾州民复业者,减其傜赋。」癸亥,李涛复与两省及御史台官伏合〔复,扶又翻。两省官,中书、门下省官也。〕奏彦泽罚太轻,请论如法。帝召涛面谕之。涛端笏前迫殿陛,声〔【章:十二行本「声」上有「论辨」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张校同;退斋校同。】〕色俱厉。帝怒,连叱之,涛不退。帝曰:「朕已许彦泽不死。」涛曰:「陛下许彦泽不死,不可负;不知范延光铁券安在!」〔谓许范延光以不死,而杨光远杀之也,事见上卷五年。〕帝拂衣起,入禁中。丙寅,以彦泽为左龙武大将军。〔为张彦泽为契丹用以残灭晋国、李涛诣彦泽而不惧张本。〕(徇私枉法,天理不容) 11汉高祖寝疾,以其子秦王弘度、晋王弘熙皆骄恣,少子越王弘昌孝谨有智识,〔少,诗照翻。〕与右仆射兼西御院使王翷谋出弘度镇邕州,弘熙镇容州,而立弘昌。〔为弘熙杀弘昌及翷张本。翷,求仁翻。〕制命将行,会崇文使萧益入问疾,以其事访之。益曰:「立嫡以长,违之必乱。」乃止。〔萧益引经义以沮立弘昌之义。长,知两翻。〕 丁丑,高祖殂。〔南汉高祖刘龑(yǎn,889年-942年):今简化为“刘?”,不能误作为“刘龚”,原名刘岩(刘岩),又名刘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917年-971年)开国皇帝。年五十四。〕 高祖为人辩察,多权数,好自矜大,常谓中国天子为「洛州刺史」。〔好,呼到翻。以中国天子都洛阳,洛阳之地,盖本洛州刺史所治也。言其政令不能及远,特昔时洛州刺史之任耳。〕岭南珍异所聚,每穷奢极丽,宫殿悉以金玉珠翠为饰。用刑惨酷,有灌鼻、割舌、支解、刳剔、炮炙、烹蒸之法;或聚毒蛇水中,以罪人投之,谓之水狱。同平章事杨洞潜谏,不听。末年尤猜忌。以士人多为子孙计,故专任宦官,由是其国中宦者大盛。〔自刘龑之后,专任宦者,谓百官为门外人,传至于银而国亡矣。〕 秦王弘度即皇帝位,更名玢;〔更,工衡翻。玢,府巾翻。〕以弘熙辅政,改元光天;尊母赵昭仪曰皇太妃。 12契丹以晋招纳吐谷浑,遣使来让。帝忧悒不知为计;五月,己亥,始有疾。〔悒,乙及翻。〕 13乙巳,尊太妃刘氏为皇太后。太后,帝之庶母也。〔徐无党曰:帝所生母也。〕 14唐丞相、太保宋齐丘既罢尚书省,不复朝谒。〔复,扶又翻。朝,直遥翻;下同。〕唐主遣寿王景遂劳问,〔劳,力到翻。〕许镇洪州,始入朝。 唐主与之宴,酒酣,齐丘曰:「陛下中兴,臣之力也,柰何忘之!」唐主怒曰:「公以游客干朕,〔事见二百六十六卷梁太祖干化二年。〕今为三公,亦足矣。乃与人言朕乌喙([wū huì]形容人之嘴尖。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夫 越王 为人长颈乌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一本作“ 鸟喙 ”。《宋史·奸臣传二·郭药师》:“ 药师 瞻视不常,趣向怀异,蜂目乌喙,怙宠恃功,逆节已萌,凶横日甚。”因史载 越王 勾践 乌喙,后世遂以乌喙指代 勾践 。闽 徐夤 《勾践进西施赋》:“乌喙年年,誓啄 夫差 之肉; 稽山 日日,拜听 范蠡 之言。” 明 高启 《姑苏怀古》诗:“乌喙计成楣栅至,蛾眉舞罢綺罗非。” 清 吴伟业 《谒范少伯祠》诗:“浪掷红颜终是恨,拜辞乌喙待如何。却嗟爱子犹难免,霸 越 平 吴 事总虚。”中药附子的别称。以其块茎形似得名。《墨子·杂守》:“常令边县豫种畜芫、芸、乌喙,袾叶。”《急就篇》卷四:“乌喙附子椒芫华。” 颜师古 注:“乌喙,形似乌之觜也。” 宋 苏轼 《盖公堂记》:“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瘭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二》:“ 布越 无所藉於 汉王 而 汉王 藉之,犹治病者之服乌喙、藜芦也。”)如句践,难与共安乐,有之乎﹖」〔越范蠡遗文种书,言越王为人,长颈乌喙,可与同患难,不可与同安乐。句,读如钩。乐,读如洛。〕齐丘曰:「臣实有此言。臣为游客时,陛下乃偏裨耳。今日杀臣可矣。」明日,唐主手诏谢之曰:「朕之褊性,〔褊,补典翻。〕子嵩平昔所知。少相亲,老相怨,可乎!」〔少,诗照翻。自古君臣之间,岂无亲故,未有如宋齐丘之挟旧矜功,唐主之启宠纳侮者也。〕 丙午,以齐丘为镇南节度使。〔践洪州之约。宋齐丘本洪州进士,宠之以衣锦也。〕 15帝寝疾,一旦,冯道独对。帝命幼子重睿出拜之,又令宦者抱重睿置道怀中,其意盖欲道辅立之。〔重,直龙翻。考异曰:汉高祖实录:「晋高祖大渐,召近臣属之曰:『此天下,明宗之天下,寡人窃而处之久矣。寡人既谢,当归许王,寡人之愿也。』此说难信。今从薛史。〕 六月,乙丑,帝殂。〔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后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是为(后)晋高祖。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时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后唐末帝李从珂继位后,石敬瑭时为河东节度使,双方互相猜忌。 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后唐军兵围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儿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称帝灭后唐,定都汴梁,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忧郁成疾,于六月在死去,时年51岁,庙号高祖,谥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葬于显陵(河南宜阳县西北)。五代会要,殂于邺都大内之保昌殿。〕 道与天平节度使、侍卫马步都虞候景延广议,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乃奉广晋尹齐王重贵为嗣。〔晋高祖托孤于冯道,与吴主孙休托孤于濮阳兴、张布之事略同。难,乃旦翻。〕是日,齐王即皇帝位。延广以为己功,始用事,禁都下人无得偶语。〔以防奸人谋为变。〕 初,高祖疾亟,有旨召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入辅政,齐王寝之;知远由是怨齐王。〔为刘知远不入援张本。〕 16丁卯,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高祖之庶母刘氏也。〕皇后曰皇太后。〔高祖之后李氏也。〕 17闽富沙王延政围汀州,闽主曦发漳、泉兵五千救之。〔九域志:泉州西至漳州二百九十五里,漳州酉至汀州五百四十里。宋白曰:梁山有漳浦水,一名漳溪水,唐垂拱二年,析泉州之西南置漳州。垂拱之泉州,今之福州也。〕又遣其将林守亮入尤溪,大明宫使黄敬忠屯尤口,〔九域志:尤溪县在南剑州南一百五十五里,盖王氏初置县也。尤口,尤溪口也。〕欲乘虚袭建州;国计使黄绍颇将步卒八千为二军声援。 18秋,七月,壬辰,太皇太后刘氏殂。 19闽富沙王延政攻汀州,四十二战,不克而归。其将包洪实、陈望,将水军以御福州之师;丁酉,遇于尤口。〔尤溪口。〕黄敬忠将战,占者言时刻未利,按兵不动;洪实等引兵登岸,水陆夹攻之,杀敬忠,俘斩二千级,林守亮、黄绍颇皆遁归。 20庚子,大赦。 21癸卯,加景延广同平章事,兼侍卫马步都指挥使。〔赏其定策之功也。为景延广挟权制上、构契丹之隙张本。〕 22勋旧皆欲复置枢密使,〔罢枢密使见上卷上年。〕冯道等三奏,请以枢密旧职让之;〔并枢密于中书,故谓枢密院旧所典之职为旧职。〕帝不许。 23有神降于博罗县民家,〔博罗,汉古县,唐属循州,时为汉土。郡国志:循州有博罗山,浮海而来,傅着罗山,故名博罗。宋朝博罗县属惠州。九域志:在州北四十五里。宋白曰:博罗县接境于罗山,故曰博罗;东接龙州,南接西平,西接增城界。〕与人言而不见其形,闾阎人往占吉凶,多验,县吏张遇贤事之甚谨。时循州盗贼群起,莫相统一,贼帅共祷于神,神大言曰:「张遇贤当为汝主。」于是〔【章:十二行本「是」下有「群帅」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共奉遇贤,称中天八国王,改元永乐,〔乐,音洛。〕置百官,攻掠海隅。〔循州东南距潮、惠二州,皆海隅之地。〕遇贤年少,〔少,诗照翻。〕无他方略,诸将但告进退而已。 汉主以越王弘昌为都统,循王弘杲为副以讨之,战于钱帛馆。汉兵不利,二王皆为贼所围;指挥使陈道庠等力战救之,得免。东方州县多为遇贤所陷。〔东方州县,谓番禺以东州县也,即惠、潮之地。九域志:广州东至惠州三百一十五里,又自惠州东至潮州八百一十里。〕道庠,端州人也。 24高行周围襄州踰年,下不。〔去年十一月,高行周围襄州,事始见上卷。〕城中食尽。奉国军都虞候曲周王清言于行周曰:〔曲周县,属洺州。宋熙宁三年,省曲周县为镇,入鸡泽县。〕「贼城已危,我师已老,民力已困,不早迫之,尚何俟乎!」与奉国都指挥使元城刘词帅众先登。〔元城县带魏州。帅,读曰率。〕八月,拔之。安从进举族自焚。(安从进(?-942),原为代北振武索葛部落人。五代后晋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因叛变被杀。) 25甲子,以赵莹为中书令。 26闽主曦遣使以手诏及金器九百、钱万缗、将吏敕告六百四十通,求和于富沙王延政,延政不受。 丙寅,闽主曦宴群臣于九龙殿。从子继柔不能饮,强之。〔从,才用翻。强,其两翻。〕继柔私减其酒,曦怒,并客将斩之。〔王曦之酗虐,孙皓之流也。将,即亮翻。〕 27闽人铸永隆通宝大铁钱,一当铅钱百。 28汉葬天皇大帝于康陵,庙号高祖。 29唐主自为吴相,兴利除害,变更旧法甚多。〔梁均王之贞明四年,唐主始得吴政,吴王隆演之十五年也。〕及即位,命法官及尚书删定为升元条三十卷;〔时唐以升元纪元。〕庚寅,行之。 30闽主曦以同平章事候官余廷英为泉州刺史。廷英贪秽,掠人女子,诈称受诏采择以备后宫。事觉,曦遣御史按之。廷英惧,诣福州自归,曦诘责,将以属吏;〔诘,去吉翻。属,之欲翻。〕廷英退,献买宴钱万缗。曦悦,明日召见,谓曰:「宴已买矣,皇后贡物安在﹖」廷英复献钱于李后,乃遣归泉州;自是诸州皆别贡皇后物。未几,复召廷英为相。〔见,贤遍翻。复,扶又翻。几,居岂翻。史言闽主曦之好货甚于昶。〕 31冬,十月,丙子,张遇贤陷循州,杀汉刺史刘传。 32楚王希范作天策府,〔王举天下大定录曰:希范建天策府于州城西北,造天策、光政等一十六楼,又造天策、勤政等五堂。〕极栋宇之盛;户牖栏槛皆饰以金玉,涂壁用丹砂数十万斤;〔丹砂出辰、溪、溆、锦等州及诸溪峒,皆楚之境内也。本草图经曰:丹砂生深山石崖间,土人穴地数十尺,始见其苗,乃白石也,谓之丹砂床。砂生石上,其块大者如鸡子,小者如石榴颗,状若芙蓉头、箭镞连床者;紫黯若铁色,而光明莹澈,碎之,崭岩作墙壁,又似云母片可析者,无石弥佳。过此则淘土石中得之。〕地衣,春夏用角蕈,〔角簟,剖竹为细篾,织之,藏节去筠,莹滑可爱;南蛮或以白藤为之。〕秋冬用木绵。〔木绵,今南方多有焉。于春?之@畦种之,至夏秋之交结实,至秋半,其实之外皮四裂,中踊出,白如绵。土人取而纺之,织以为布,细密厚暖,宜以御冬。〕与子弟僚属游宴其间。 33十一月,庚寅,葬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于显陵,〔陵在河南府寿安县。〕庙号高祖。 34先是河南、北诸州官自卖海盐,岁收缗钱十七万;又散蚕盐敛民钱。〔蚕盐所以裛茧。唐天成二年,敕:每年二月内一度俵散蚕盐,依夏税限纳钱。宋白曰:周显德三年,敕齐州蚕盐于秋苗上俵配,谓之查头,每一石征钱三千文;沧、棣、滨、淄、青,每石征绢一匹。后齐州减征一半,五州所征绢加倍。先,悉荐翻。〕言事者称民坐私贩盐抵罪者众,不若听自贩,而岁以官所卖钱直敛于民,谓之食盐钱;高祖从之。俄而盐价顿贱,每斤至十钱。 至是,三司使董遇欲增求羡利,〔羡,延面翻。〕而难于骤变前法,乃重征盐商,过者七钱,留卖者十钱。由是盐商殆绝,而官复自卖。〔复,扶又翻。〕其食盐钱,至今敛之如故。〔五代会要:时言事者请将食盐钱于诸道州府,计户每户一贯至二百为五等配之,然后任人逐便兴贩,既不亏官,又益百姓。朝廷行之,诸处场务且仍旧。俄而盐货顿贱,去出盐远处州县,每斤不过二十。掌事者又难骤改其法,奏请重置税焉。盖欲绝兴贩,归利于官。场院粜盐虽多,人户盐钱又不放免,民甚苦之。〕 35闽盐铁使、右仆射李仁遇,敏之子,〔李敏,闽主昶元妃梁国夫人之父。〕闽主曦之甥也;年少,美姿容,得幸于曦。〔有龙阳之宠也。〕十二月,以仁遇为左仆射兼中书侍郎,翰林学士、吏部侍郎李光准为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并同平章事。 曦荒淫无度,尝夜宴,光准醉忤旨,〔忤,五故翻。〕命执送都市斩之;吏不敢杀,系狱中。明日,视朝,〔朝,直遥翻。〕召复其位。是夕,又宴,收翰林学士周维岳下狱。〔下,户嫁翻。〕吏拂榻待之,曰:「相公昨夜宿此,尚书勿忧。」醒而释之。他日,又宴,侍臣皆以醉去,独维岳在。曦曰:「维岳身甚小,何饮酒之多﹖」左右或曰:「酒有别肠,〔此俚俗之常语。〕不必长大。」曦欣然,命捽维岳下殿,〔捽,昨没翻。〕欲剖视其酒肠。或曰:「杀维岳,无人〔【章:十二行本「人」下有「复能」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张校同。】〕侍陛下刻饮者。」乃舍之。(一酒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