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想界的“量子力学”:确立感知理念,结束世界对立!

 沧海为书 2019-08-18

王建平:每日一文:一个人问答录(41)

问:整体存在观念有什么意义?

答:并不是事物之间在发生着各种关系,而是事物本身就是整体存在、不可分割的,只是为了方便于认识和信息整理,我们赋予它们各种概念,这些概念就成了它们各自独立存在的依据,这是人们认识上不经意间犯下的错误,这错误甚至还扩大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它使我们孤立地看待和理解面对的事物。久而久之,这样的错误使我们从根本上误解世界和误解自己,是无端地将事物对立起来的认识根源。而整体存在观念将事物还原到运动状态、它们未被割裂开来的本态上,在本来的运动状态下,事物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才会一清二楚,我们才会重新发现它们的运动规律,重新开始建立与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分别认识到整体认识,这是认识方式的回归与跨跃,人类将在整体认识中重建与世界和与自己的关系。

问:之前的分别认识,建立了错误的关系?

答:不但发生主观性的错误关系,还让事物处于长期的对立状态,这就是矛盾不断发生和不断激化的总根源。

问:生命与物质的矛盾就是因此而起的吗?

答:对,生命与存在的对立,意识与物质的对立都是源于这样的思想逻辑。其实对立只发生在我们的认识概念中,存在本身从无对立。生命与物质在感知运动中存在,正是我们赋予感知体与被感知体以概念,其实它们在存在中的区别只是正向运行和反向运行的感知活动,我们把正向运行的感知运动命名为生命,把反问的感知运动命名为物质。其实离开了感知运动,生命与物质都不会存在。而我们却执意把它们分离开,再找到它们各自存在的理由,这种认识岂不荒唐。

问:这里的焦点是:物质是先在的还是感知运动是先在的?

答:物质的存在是我们感知到的,感知不但是物质存在的方式,还是物质存在着的证明。我们假设物质存在于感知以外,以什么方式存在和存在为什么形态我们无法得知,更无法证明。物质的存在必然在我们的感知方式和范围以内,否则它无法存在。现在的科学研究已经发现,物质在成为有属性的物质以前,是游离的散乱的粒子群。所以,正是感知运动,也只能是感知运动(观测)使粒子群有序集结为物质,并显现出相应的属性,这就是物质的形成过程。因此,按一般逻辑推断,只能是感知运动先在,生命与物质后在。其实更准确地说,是生命、物质在做感知运动,它们三者同时存在。生命与物质做感知运动的方式是一开始就决定了的,三者只能同时出现,不可分开出现。这就是存在开端的真相。

问:存在的本源是什么?

答:就是感知运动。

问:感知运动之前是什么?

答:是非感知。

问:非感知是什么?

答:是不可感知,是感知的起始和终止处。

问:非感知是不是如同黑洞一般的存在?

答:不是,黑洞在感知以内。

问:非感知存在于哪里?

答:非感知并不存在,所以不会存在于某处。

问:我们怎么理解非感知?

答:非感知限制了感知的存在,非感知就是感知的边界,正因为有非感知,才有有限的感知存在。

问:非感知是不是另一种形态的存在?

答:这种假设没有意义,因为我们永不可能感知到,我们能感知到的,就不是非感知。

问:人类是否有能力和有可能了解非感知?

答:逻辑不允许你了解非感知,你不可能用任何感知的方式去了解非感知,而非感知的方式对人毫无意义。

问:最先进的或未来的科学手段也不可了解非感知吗?

答:科学的一切手段都在感知以内,科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感知范围,但科学无法逾越感知的方式。

问:宇宙大爆炸的奇点是不是从非感知而来?

答:不是,奇点是从感知而来,是感知的内容,只有感知运动的方式、范围及其规则从非感知而来,其后一切存在都在感知以内。

问:未知和非感知有什么区别?

答:未知包括了可感知和非感知,可感知就是可能的感知,而非感知则永不可能感知。

问:无中生有的无是不是非感知?

答:不一定,无是一种感知态,无可以是一种未感知,也可以是一种非感知,但我们感知到的无是一种已感知。非感知的本质并不是无,而是对有的一种限制,有和无都是一种感知态,而非感知不是一种态,是使感知态得以呈现的相反的背景,没有非感知,就没有感知态;没有非感知,就不会有感知运动。

问:我们能理解非感知吗?

答:能,但不能用有和无的对立方式来理解它,它无所不在,但我们不能感知,我们要利用非感知的存在,来获得感知的意义,我们要以非感知为依据,来建立我们的感知世界,并珍惜维护好我们的世界。我们得感谢非感知,使我们拥有了感知的一切。我们不能否认非感知的存在,试图感知它就是试图逾越它和否定它的存在。(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已在亚马逊、京东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亚马逊、京东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