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要想好看,总是需要装饰,紫砂壶也不例外。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紫砂壶装饰技艺有:陶刻、贴花、彩绘、描金等。 有些装饰技艺,在古时可能风靡,却随着审美的演化逐渐消失,变得鲜为人知。下面这4种紫砂装饰工艺,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 - 01 - 百宝嵌 百宝嵌工艺又称周制,是在螺钿镶嵌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宝石、象牙、珊瑚等材料而成的镶嵌工艺。 百宝嵌花纹能随着光照角度的变化,发出多种缤纷的光彩。紫砂与百宝嵌工艺的结合,在传世紫砂器中极为罕有,可谓凤毛麟角。 2015年,北京东正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杨彭年制乾隆内赏吉祥款嵌百宝太平有象】以人民币3,450,000元成交。 在大象前额,有「乾隆内赏吉祥」六字描金楷书款,是乾隆皇帝的御玩之物。 - 02 - 髹漆彩绘 雍正时期,造办处开始在紫砂器上,进行包漆、描金彩绘,以黑漆衬托紫砂器的灵秀文雅。 乾隆时期,彩漆与砂胎的粘合问题,被完全解决,漆皮与胎体结合紧密,浑然一体,经数百年的光阴,依旧金碧辉煌。 这些包漆描金彩绘紫砂器,造型朴拙浑厚、彩绘华丽,极为吸睛。 - 03 - 均釉装饰 紫砂均釉装饰,又被称为宜均。 宜均制作时要先以高温烧成紫砂素胎,施釉后再用低温进行第二次烧成。 釉水主要以宜兴当地白泥、土骨、石脂以及石灰窑内壁凝结物(俗称窑汗)等原料制作而成。 由于胎骨和釉面,两者膨胀系数有较小差异,产品烧成后会微显网状裂纹,古色古香,别具一格。 釉色以天青、天蓝、云豆等色居多,也有葡萄紫和越窑的甜白、淡青,其中灰蓝釉最为名贵,有“灰中有蓝晕,艳若蝴蝶花”之名。 也正因如此,“宜均”虽为民间窑场,也在明中晚期后名声渐起,同时也受到皇家的喜爱。 - 04 - 剔红 剔红,又称“雕红漆”、“红雕漆”,漆器品种之一,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 剔红常以木质、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八九层,多则一二百层,是待漆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的一种髹饰技法。 紫砂胎漆雕壶,传世极少,被认可的明清紫砂雕漆壶仅几件而已。 最早的见于故宫博物院,时大彬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 ,台北故宫藏有两件乾隆时的雕漆砂壶,其他几件就是在拍卖会上所见,都是百万级的艺术精品。 【小韵说】 ▼ 紫砂壶为人们所爱,不仅仅在于它蕴含的古朴韵味,也在于它自创立以来,不断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形成的丰富的装饰艺术美。 这四种装饰工艺附加于紫砂壶之上,达到了浑然天成、巧夺天工的艺术臻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