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六镇”之一,地处阴山北麓的武川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也是自古以来兵家的必争之地。不过,有关武川的来历就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了。那么,武川这个地名究竟是怎么由来的呢?原来呀,这跟历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战役“女水之战”有着直接的关系。 北魏从盛乐(今和林县境内)迁到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以后,势力就逐渐强大了起来,并计划统一北方。这个时候北魏最大的敌人和对手就是柔然(也叫蠕蠕),而柔然的势力和实力同样也很强大。北魏与柔然的战线就是现在大青山的北坡一带,而这条战线的重心地带就是白道(今呼武公路)。因此,为了抵御柔然的进攻,北魏设置“六镇”来守护。虽然在平时与柔然的战争中,北魏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柔然经常不断地进行骚扰和侵犯,北魏的献文帝总觉得这是个心腹大患,不打败柔然对北魏的威胁就一天也不会减除。为了表示打败柔然的决心,献文帝决定御驾亲征,并于公元470年8月正式出兵征讨柔然。按照《魏书.显祖纪》的记载,这次御驾亲征献文帝共分四路大军出征,于当年的9月会师于女水河的。那么,这个女水河又在哪里呢?根据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里的记载,女水河就是“白道中溪水”。这条河从现在的武川县大青山乡发源,沿着牌楼馆南下,一直出回民区的乌素图后汇入小黑河。不过,当年的女水河并不像今天这个样子,那时的女水河里的水流很大,尤其是在夏秋两季雨季时的水流就更大了。据史书上记载,在女水河顺利会师后,献文帝就在女水河畔召开了隆重的誓师大会,有数万将士参加。在誓师大会上,献文帝号召将士们要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得到了广大将士们的积极响应。之后,北魏大军一鼓作气,经过浴血奋战后终于打败了柔然的军队,歼敌数万,缴获了无数的军械马匹等物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女水之战”。关于“女水之战”古战场的具体位置在哪里,虽然史书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是,田彬先生分析后认为,大致的位置就在现在武川县可镇到呼武公路中断的牌楼馆这20多公里的河道两侧内。自从“女水之战”被打败之后,柔然便主动向北魏妥协纳贡,并积极要求与北魏通婚,而北方地区也出现了一段时间内难得的和平局面。 再说北魏取得“女水之战”的胜利之后,献文帝特别高兴,为了纪念这场有着特殊意义的战役,献文帝还专门作了一篇文章《北征颂》,并且下令将“女水”改名为“武川”。《北魏.蠕蠕传》中“武川”一词就是这么出现的。因为,“川”的意思就是河,“武川”的意思就是用武力征服的河,也就是“显示武功的河”。在“女水之战”30多年后的北魏宣武帝景明年间(公元500年——503年),北魏开始在武川建城,这座城就因河得名,就叫做“武川镇”,这就是武川的来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