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中境界最高的一首,1000个人读有1000种体会,读过都忘不了

 360QAQ 2019-08-18

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很推崇一首词,甚至将它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这首词的境界之高,在于二重,一是词作本身意境高妙,美不胜收;二是反映的人生况味和境界,沧海桑田,不同年龄的人,定能读出不同体会。

此外,这首词的主体意境太美,终于让人搞不懂是爱,是颓废,是狂欢,还是人生!想必一千个人,定然会有一千种心底的滋味。这样一首词,估计算得上最难模仿,也无法超越之作了吧。曾记得年少时,被逼着诵读这首词,虽然是为了应付高考,依然觉得很美很美。如今慕然回首,终于读懂了它,却已是中年!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词中境界最高的一首,1000个人读有1000种体会,读过都忘不了

最是那慕然回首,看尽人世浮华,灯火阑珊,度尽甘苦自知!繁华落尽,寂寞无声!这首词的上片,呈现出一幅最为绚烂的人间繁华图。元夕之夜,东风吹散了千树繁花,那是夜空中升腾的焰烟火。升腾,迸裂,绽放最美的光彩。

然而仅仅一瞬间,繁花落尽,繁星点点,转瞬即逝。犹如星星点点的星雨,幻灭不再!豪华的马车一路散发着幽香,远处传来悠扬的凤箫之声。天上的明月如玉壶高悬,光灭迷离,余晖掩映着鱼龙的灯舞队伍。

人生的闹热和喧嚣,短暂的喧闹后的幻灭之感,在这上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里虽看似写闹热,写狂欢,实则已经暗藏凄清的线索,暗含凋零的宿命。

词的下片,作者的镜头开始聚焦,由群体性的叙写聚焦到个体的感受。美人穿者镶嵌金丝的美丽衣服,头戴着雪柳般的头饰,微语含笑,盈盈含香,没入人群,不见了。这瞬间的偶遇,让主人公情不能已。“众里寻他千百度”,这千百度的寻找一定是极为甜蜜,也极为煎熬的,这才是人生上下求索的真滋味。

宋词中境界最高的一首,1000个人读有1000种体会,读过都忘不了

然而漫漫人生路,又有多少次擦肩而过,有多少次似曾相识,有多少次蓦然回首呢?最是那一回头的娇羞,蓦然间的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是灯火阑珊处的那人,真的是我们要找寻的那个人吗?

在灯火阑珊处之后的人生路,又该如何行走呢?这一点,辛弃疾没有给我们答案。然而纵观辛弃疾的人生路:21岁抗金,后归南宋,一生足迹遍布、浙、赣、湖、广、闽。力主抗金,上《美芹十论》与《九议》,却不被重用,最终退隐江西带湖。

宋词中境界最高的一首,1000个人读有1000种体会,读过都忘不了

他的人生恰如这首词,有绚烂,有绽放,也有失意,有彷徨。然而究其一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最终都未能实现一统大业。可见,灯火阑珊处,辛弃疾要寻得那个她,并未寻到!

那我们灯火阑珊处等待的那个人呢?她在何方?或许我们要用一生去找寻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