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夷陵之战:吴蜀战略规划至此破灭,双方失去统一北方的可能

 思明居士 2019-08-18
夷陵之战:吴蜀战略规划至此破灭,双方失去统一北方的可能

夷陵之战地图

一、孙吴的战略规划

汉献帝建安五年,孙策薨,孙权统领东吴国事。鲁肃与孙权一席“和榻对饮”使孙权眼前一亮,天下局势顿时清晰起来。

“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这样,鲁肃为孙权规划的“图天下”之战略规划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剿除黄祖”;第二步,“进伐刘表”;第三步,“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第四步,横贯长江而北定中原。需要指出的是,这里鲁肃所说的“竟长江所极”之“极”究竟在什么位置?现在我们知道,长江的源头在青海南部的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冰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即便当时的人不熟知长江源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当时的人肯定知道长江流经益州。秦人已经利用长江支流岷江使成都成为天府之国,那么“竟长江所极”当然就包括益州了。

夷陵之战:吴蜀战略规划至此破灭,双方失去统一北方的可能

夷陵古战场

两年之后,建安七年,曹操即威胁孙权。江表传曰:“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责权质任子。”建安十一年,江夏太守黄祖乘机袭击东吴的柴桑县。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进入荆州,刘琮“举众降”。这样,曹操在所率北方军队的基础上又得荆州之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在曹操还没有对孙吴发起攻击之时,孙吴内部已经开始动摇了。孙权与臣下商议,议者都说:

“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这一情况表明,孙吴对于曹操是非常惧怕的,一旦曹操率军东进,孙吴将顷刻瓦解。汉献帝建安十三年,甘宁向孙权献计:“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甘宁的规划比鲁肃的“竟长江所极”更具体,提出“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退回北方,只留曹仁等守江陵。刘备占据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孙吴只得荆州一部分。益州还在刘璋控制之下,此时的孙权,其只实现了战略规划的第二步中的一部分。瑜乃诣京见权曰:

“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周瑜的规划比鲁肃、甘宁二人更加详尽,更加具体化。他明确提出,乘曹操忙于北方事务之机,一举占据益州,吞并张鲁,并让奋威将军(奋威将军指孙权的堂兄孙瑜)留守汉中,与马超结援,以其为汉中一线,自己则与孙权从襄阳北上,这样,便是“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图天下的完整战略规划。只可惜,“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横贯长江的军事部署只能暂时搁置了。

夷陵之战:吴蜀战略规划至此破灭,双方失去统一北方的可能

夷陵古战场

鲁肃死后,吕蒙屯陆口。

“蒙乃密陈计策曰:“今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

吕蒙认为应当“循江上下”,他自己则据襄阳,这与鲁肃、周瑜、甘宁的规划不谋而合。上面分析,鲁肃、甘宁、周瑜、吕蒙为孙权的战略规划基本上都是全据长江,军事部署都是横贯长江,并且,规划逐步详尽,情势逐步明了。

二、蜀汉的战略规划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赤壁之战前夕,刘备在徐庶的推荐下,三顾草庐见到之后有如鱼水之情的诸葛亮。在此之前,刘备先是投靠公孙瓒,后徐州牧陶谦为曹操所攻,备率兵相救,陶谦死,刘备据其遗命,代为徐州牧。与盘踞寿春的袁术相拒,为另一军阀吕布所乘,败归曹操,很为曹操看重,又因谋杀曹操事泄,逃到徐州,统众数万人。建安五年,被曹操击破,往依袁绍。官渡之战后南奔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在隆中草庐中,刘备问计于诸葛亮。亮答曰: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大致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占据荆州;第二步是在占据荆州的基础上连跨荆、益二州,并特别强调“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第三步是等待时机两路出击,明确提出从荆州出宛、洛,从益州出秦川的两路出击战略。

夷陵之战:吴蜀战略规划至此破灭,双方失去统一北方的可能

插在夷陵绝壁上的宝剑,名为“怨恨的剑”

在第一步中,他特别强调荆州的重要性,荆州乃“用武之国”,言外之意,在将来的北伐路线中,必定有荆州一路。第二步中,他特别强调“若跨有荆、益”,跨就是连的意思了,荆、益二州必须是同时占据,如只占据其中一州,则达不到第三步两路出击的战略规划。诸葛亮之所以能将连跨荆、益的战略规划描述得如此详尽细致,并且之后的实践也充分证明这种战略规划的可行性,这与他出山之前所居住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荆州北据汉、沔”,需要指出的是,汉、沔之沔水自西向东依次流经益州的汉中郡,进入荆州,汉水流经魏兴郡、襄阳郡,于夏口汇入江水,夏口再往东南就是江夏郡。同时,汉水的支流堵水流经上庸郡,汉水的支流筑水又流经新城郡。此时的诸葛亮就隐居在南阳的邓县,而邓县又位于襄阳城西二十里。《三国志》:“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夷陵之战:吴蜀战略规划至此破灭,双方失去统一北方的可能

鲁肃和周瑜(剧照)

据此可知,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就位于汉、沔一线上,他对汉、沔沟通荆、益二州之概况应当说要比刘备、鲁肃、甘宁、周瑜、吕蒙等人更要清楚。他在规划中的第三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此处的宛(宛县)就在淯水边上,淯水由北向南流经荆州注入比水,比水在襄阳郡汇入汉水。据上面分析,可以得出诸葛亮战略规划是以荆州之襄阳郡为中心的,向西可以溯汉、沔入汉中,从而援助从益州出秦川一线;向北可以据荆州伐宛、洛。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攻樊城,樊城就在襄阳郡的西边,离得很近。这样的战略规划,基石就在于连跨荆、益。连跨荆、益实现不了,这一规划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三、两败俱伤的夷陵之战

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五年,建安十六年,曹操便急匆匆攻汉中,他充分认识到汉中的重要性。夺取汉中,东可以沿汉、沔击荆州包抄关羽,南可以一路坦途直取益州,往西则可以巩固对凉州的统治。刘备一听说曹公定汉中,赶紧与孙权讲和,并以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用这样的代价去换得东线的稳定,以保汉中,可以推知汉中之于益州乃至刘备整个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夷陵之战:吴蜀战略规划至此破灭,双方失去统一北方的可能

诸葛亮剧照

刘备之所以能接受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自己只占据南郡、零陵、武陵,一方面是急于救汉中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他据南郡、零陵、武陵仍然控制着汉、沔的绝大部分,其战略规划还存在,这是他所能容忍孙吴的底线。当襄樊之战孙吴控制整个荆州之后,刘备失去了对汉、沔的掌控,这样的形势就为他所不能容忍了,这才有了221年的夷陵之战。

“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于襄阳,曹公遣左将军于禁救之。……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

襄樊一战,刘备荆州之地尽失,其两线出击的战略规划之东路战线不复存在。为了重新实现其战略规划,刘备于黄初二年发动了对吴国的战争。据此,认为夷陵之战是刘备为了消灭吴国的说法有待商议。夷陵之战是刘备为了收复荆州,重新实现其两路出击伐魏的战略规划,下面作几点分析:

第一、夷陵之战,刘备并没有采取水路、陆路并重的军事部署,而是以陆路为主。猇亭在江右,夷道在江左,从猇亭沿长江往东不远就是江陵。而夷陵是荆州的重要关限,陆逊也认为,夷陵一旦被攻破,荆州将不保。刘备完全可以采取黄权的建议,水路、陆路两路大军齐下,一鼓作气攻下荆州,但他却不听从黄权的建议,把黄权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自己率主力在江南,大军在夷道、猇亭驻兵不前,换句话说,刘备放弃了水路进军吴的策略,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这样,刘备只以陆路做准备,却将水军顺流而下的作战优势弃之不用,虽然“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但也毕竟是天下所共知的枭雄,还能连这点认识也没有?

夷陵之战:吴蜀战略规划至此破灭,双方失去统一北方的可能

刘备兵败夷陵

这里,我们可以参考《三国志》中刘晔对刘备伐吴的一段评说:“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

第二、刘备伐吴的真正目的:震慑东吴,迫使东吴送还荆州失地。220年,本属蜀汉的上庸(申耽治)、魏兴(申仪治),均因申耽、申仪叛变而归曹魏所有,曹魏在东三郡这个地方建立了一个新的郡———新城郡,治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以孟达为新城太守。221年,刘备大举伐吴。刘备面对东三郡的巨大变故与关羽失荆州,并没有依法正所规划的以益州北部为战略中心,却于一年后大举伐吴,以他与法正、诸葛亮的关系而言,他不可能既不接受法正的战略规划,同时又与诸葛亮的战略规划背道而驰。因此,刘备伐吴是为了重新实现以襄阳为中心的战略规划,其真正目的是为了收回关羽丢掉的荆州之地,实现诸葛亮指出的以襄阳为中心的两路出击的战略规划。

夷陵之战:吴蜀战略规划至此破灭,双方失去统一北方的可能

陆逊

“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

夷陵之战:吴蜀战略规划至此破灭,双方失去统一北方的可能

天下归晋地图

夷陵大战以后,刘备由夷陵退回永安,与东吴言和,此后,蜀汉与东吴以巫县为界,以东属吴,以西归蜀。刘备收复荆州失地的尝试至此失败。而孙吴虽然占据荆州,但此时,位于荆州西北方位的魏兴、上庸、房陵已因申仪、申耽、孟达的叛变而归魏所有,魏将原来的三郡合为新城一郡,由孟达任太守。同时,黄权降魏,又使得曹魏巩固了对新城郡的控制。孙吴要想在这样的情势下实现其“竟长江所极”的战略规划,其可能性已经是微乎其微了。这样,蜀汉收复荆州的尝试至此以失败告终,孙吴“竟长江所极”的战略规划被曹魏与蜀汉共同截断,横贯长江的战略规划至此破灭。夷陵一战,蜀汉、孙吴失去了统一北方的可能性。结束三国鼎立,统一全国的任务只能由北方曹魏、西晋司马氏来完成。

参考文献:《三国志 》、《资治通鉴》、《古今纪要 》、《后汉书》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