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尔夫文化维度之美

 阳光大男孩戴运 2019-08-18

各位朋友,你们好,时间到了,我给大家聊聊高尔夫文化,高尔夫文化这个话题,一点都不新鲜,好像我们每个做高尔夫的都知道,顺口都会背出来,“诚信、自律、为他人着想”。

对于这个老生常谈、人尽皆知的话题,我一直觉得对文化的定义不全面。对高尔夫这一运动的肤浅理解,造成了高尔夫文化的残破不全,而高尔夫文化的不全面,造成了现在高尔夫所有的困惑,我觉得市面流行的高尔夫文化维度是不够的。因为,高尔夫运动很有趣儿,他和别的运动不一样,别的运动,比如说乒乓球、台球,再大一点儿,像篮球啊,这些运动呢,它的场地是有限的,也是无生命力的,他和我们周围的自然与居民社会是不产生多大关系的。

        比如台球、乒乓球,家里都可以装一个台球、乒乓球案子,这个场地不会与其他居民或者是自然环境生关系的。所以这些运动没有场地文化。而高尔夫运动则完全不同,高尔夫运动拥有丰富的场地文化,是高尔夫运动合理存在、发展的基础,高尔夫场地文化是高尔夫的基础文化。好了,我们回到高尔夫文化,“诚实、自律、为他人着想”,人人会背,但,太残破不全了,找不到场地的一丝一毫。据我十多年的实战经验和研究,高尔夫文化是由四个文化维度构成的,就是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我们不具备这四个文化维度,不按这四个文化维度传承和发展高尔夫,那么这个高尔夫就会发生问题。中国高尔夫30多年的发展,所犯的重大的错误是中国高尔夫文化从来没有传承过人自然和人与社会两个维度的文化。

        我大学学的是沙漠治理与水土保持,这个专业囊括了高尔夫场地所能涉及到的所有知识,完全可以用于高尔夫场地的实战,比如土壤学、水资源学、气候学、植物学、草坪学、景观学、水文学、测绘学、水工制图等等,高尔夫场地所涉及到所有的行为,我几乎都学过。2000年在北京进入高尔夫行业,我发现高尔夫行业存在好多误区,在高尔夫场地选址、规划、设计、建造、养护与运营的诸多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一切前提是资本说话——为了商业交际和企业利润,很少考虑到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发展高尔夫场地没有法则,或者说是没有任何指导性意见。几乎是全部从商业自身的诉求来考虑来布局。比如为了追求打球效果,场地用什么草,只用单一的维度来考虑,没有考虑到高尔夫场地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那么大家也许会说,那你不是瞎扯吗?你怎么扯到四个文化维度呢?

那你往下听,看我是不是瞎扯,我在实战中得出四个维度的文化之后,为了论证这一文化创新,我到世界各地考察,比如英国的圣安德鲁斯老场地。我发现老场地具备了四个文化维度,非常鲜明的给予了呈现。但是很遗憾,作为高尔夫圣诞的老场地,他这么精髓的文化,我们很少或者在国内几乎看不到传播。这也导致中国高尔夫30多年历史所传播的高尔夫文化是残缺的,中国高尔夫文化缺乏一个全面的理论支撑,导致中国高尔夫缺乏社会的认知,缺乏国家政策支持,或者说缺乏一个生态承载和社会共识的基础。

人与自己的关系,绅士做的应该是目前是最好的,人与自己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人与人呢,这个英国绅士做的也很好, 英国作为一个辉煌的帝国,一个曾经辉煌的帝国,社会没有因为金钱而烂掉的原因是他创造了绅士文化,绅士文化超越了贵族文化,超越了向钱看的金钱认同。英国的绅士文化糅合了当代很多优秀文化,形成了广大社会共同认同的绅士文化。绅士文化强调,人的价值和高贵不能用钱作为衡量标准,而是修养。所以绅士文化支撑了英国这个国家。这个国家没有被金钱锈蚀,国家和国民精神没有烂掉,高尔夫文化是在这个文化大背景下的诞生,绅士精神也成了高尔夫文化的一部分,这里不做过多人与自己,人与人的文化拓展,今天主要说说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来谈谈圣安德鲁斯老场地是如何处理人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很多人朝圣或者打过球这个高尔夫圣地者——圣安德鲁斯老场地,我们朝圣往往是看什么呢,他的老会所,还有那个老得掉牙的桥,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深桶一样的沙坑,还有高尔夫传奇人物老汤姆的高尔夫专卖店,……,好像或者几乎少有人去关注老场地的生态,他如何处理和自然的关系。老场地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呢?首先他所有的草皮就是原生态的,七月份的时候天气炎热,草皮处于休眠状态,放眼一望是一片枯黄,他的草是冷季型的,英国尤其是苏格兰,温度是几度到20几度,超越他最佳温度后,冷季型的草就开始休眠。休眠就休眠,老场地绝对不催醒草坪,老场地不用化肥,也不用农药去催醒草皮。场地枯黄的草皮发出一种油亮亮的光,能展示他生命的存在、健康的存在,他只是在睡觉,这点就令我我非常非常的震撼,作为一个伟大的球场,在夏天热的时候,草皮在休眠的时候,并不为了草坪更绿而去动用人工手段,莅临老现场回答了长期潜伏在我大脑里的疑惑。我进入这个行业看英国公开赛,大赛的草坪是枯黄的果岭,甚至有旱死的斑秃,当时我就有了大疑问,英国把高尔夫和绅士作为一种国家荣誉,向全世界借助高尔夫去推广绅士文化,他们认为英国公开赛这是高尔夫的最高荣誉,英国公开赛是超越了时空的国家行动,但是作为最有传统的英国公开赛,请问英国绅士为什么给世界展示了这么一个面孔?,草坪是枯黄的,不是娇艳的绿色,甚至还有大面积的旱季斑秃?英国没有水吗?英国人懒吗?英国人不爱惜自己的公开赛吗?英国绅士……?这个问题揪住了我,一直揪着我,我到这儿之后,一切豁然开朗,英国绅士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非常好,英国公开赛枯黄的果岭背后逻辑是大生态、大胸怀、大自信。

苏格兰大部分场地,没有地下喷灌设施,大部分场地靠天吃饭,老场地现在据说有了喷灌,但安装的时间不长,大部分时间是不用的,可能是也是为了公开赛非常之需。那么在英格兰如此,苏格兰如此,其实在爱尔兰亦如此,我在夏季打过一些场地,在缺雨的时候,哪个场地不仅仅枯黄,而且出奇的硬,击球比较非常难受,“为什么不浇水”,“如果我们用地下水浇水,马上被投诉,球场就会封闭关掉”,这是高尔夫场地的答复,从现代高尔夫场地发源地行为我们可以还原高尔夫的场地文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到位,否则马上枪毙。这里的高尔夫场地道法自热,天人合一,不用地下水,无化肥和农药。回过头来,打开手机,在网上搜索,英国,爱尔兰并不缺少淡水,因为他是海滨气候,他的降雨量还是足够的,有些地方,绝对不允许抽取地下水浇灌高尔夫草坪。

其他草坪呢?如果你到过英国,请停下脚步,你会发现在英国的的任何公共绿地、人工景观和公共设施的草坪几乎都不采取地下水浇灌,自然而然的任由繁茂枯黄,为了得到更大数据支持,我在英国驻留时间较长,漫步各种绿地观察,温布尔登、海德堡等各种公园,也包括女王王宫草坪,很少采取地下水浇灌草坪,干热季节,你很少看到喷洒水珠的喷头在工作,好似时光倒流,英国还没有诞生工业革命,一切绿地看天吃法。枯黄就是枯黄,五彩斑斓,非常的自然,非常的美,一点都不造作,一点不娇柔。当然啦,如果是这样对待草皮,自然就没有化肥和农药,不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

看了英国落后的草坪,我们在看看他们的高尔夫景观,打球人能看到的围绕草坪的植被区就是的景观,对于热衷精细处理景观的人来说英国高尔夫场地的景观没法看了,可以说全部是原生态的,没有任何的处理,茅草就是茅草,刺菜就是刺菜,几十种禾本科的杂草混居在一起,没人浇水,也不用去维护。所以苏格兰高尔夫场地很自然,就如同长在那里,是自然的一部分,与周围无差别的融为一体,她不华丽,不妖娆,也不艳丽,但是她非常的质朴,非常的健康,非常的耐看,这就是高尔夫场地的一个精神,人与自然的精神,高尔夫场地的自然精神。

     圣安德鲁斯老场地,作为公认的现代场地的发源地,又是高尔夫现代标准的制定地,他作为一个行业的最高领袖,或者说最受尊敬的一个场地,在他遇到旱灾或者遇到大赛——英国公开赛的时候,他并不会破坏自然,依然顺其自然,不会为了维护草坪浓艳而透支周围的地下资源,或者是其他资源。高尔夫场地如何和自然相处呢?我认为这一点在国内没有任何报道与传承,在国内传播高尔夫文化的时候,把这一点严重的忽视了,这些导致后续我们的高尔夫场地遇到的所有困境皆源于此。

     那我再往下说,他是怎么处理高尔夫场地和社会的关系,我在圣安德鲁斯待了一段时间,丈量了她每一寸土地,不仅细细观赏老场地,还访问了好多不打球的人,并不是人人都打高尔夫,请记住,即使在这个现代高尔夫的发源地。由于工作、爱好、体质等各种原因并不是人人都打高尔夫,他是怎么处理和社会的关系呢。在圣安德鲁斯镇有片海滩,实际上是小镇唯一的海滩,按现在场地布局来看,老场地并没有把海滩圈入场地内,中间拥有巨大的缓冲绿地,与辽阔的海洋不想干,所以呢,不打高尔夫的人,你到海滩游泳,跑步,钓鱼,开趴体,玩儿帆船,开房车,都不受影响。

在中国经常讲什么高尔夫洞,占有稀缺资源,创造高尔夫名洞是很多中国高尔人的梦想。围着独有的景观,占有稀有资源,创造名洞。圣安德鲁斯是有这个机会的,这个小镇拥有这种稀缺资源,沙滩、峭壁都有,但是老场地非常的低调,非常的单纯,非常的安静,非常的害羞,他就窝在那么一个内陆里,不张扬,不显示,蜗居在没有任何景观价值的地方。所以这一点,我们要学习,我们可以反复对比一下,为什么我们做一个高尔夫场地,一定要圈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景区还是稀有资源,还是临海稀有资源呢?其实,这是完全是错误的,高尔夫场地如何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高尔夫场地占地如此之大,必然与社会产生联系,你给了不打高尔夫人的方便,你才有你存在的理由和你的方便。

老场地还有一个最让人震惊的就是他有条小道儿,因为老场地的布局是单循环布局,1洞打出18洞打回来,球道是并行线。小镇居民如果去海滩的话,可以从18洞的果岭1号洞的发球台后面开车或者步行到达海滩,其实没有多长的路,算不上绕道。但是,他为了居民方便,在1和18洞两个球道中间横着给修了条路,就把这个球道愣生生给切开了,也就破了场地的相,这是高尔夫的大忌讳。如果居民去海边呢,他可以走这条近道,打球的人会照顾走路的人,什么时候发球或者不发球,走路人与打球人互相配合的非常好,这个让我非常非常震惊,打破了常规思维,想一想,按常规的思维,这可是全世界高尔夫球员朝圣的圣地,为什么不给把它做得更好呢?可不可以不修这条道呢?或者是协商把这条道取消,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圣安德鲁斯老场地告诉我们一个高尔夫场地的社会哲学,少数人的利益,绝对不能凌驾在多数人的利益上。就是说,打球儿是少部分人,大部分人是不打球的,他们去海滩拥有自己取得方便的权力,形成互相照应,你打你的球,我走我的路,想象一下,一条路横穿两条球道,破了场地的相,你想是多可惜呀。但是,我觉得这恰恰是老场地的最美丽、最伟大、最值得称赞的一个地方,就是高尔夫场地要处理要好与不打球人的关系,也就是高尔夫场地与社会的关系,圣安德鲁斯老场地处理的非常非常的好,令人非常的震惊之余,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好了,看看老场地的收费,第一呢,作为一个全世界朝圣的场地,我想每个高尔夫人都有个梦想去打一场球。除了提前约定外,为了尽量给全世界人留下机会,她还留出一定的名额,采用现场临时抽签制度,尽量给大家留下机会,看看自己的运气如何。另外呢,老场地如此的珍贵,它在固定的节假日还要封场不让打球,然后周围任何居民可以进入场地,可以散步,可以遛狗,可以野餐。当然啦,这些不打球的居民,绅士修养非常好,他们不会破坏果岭和球道,不打球的任何人都可以上去享受近在眼前的草坪。去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和愉悦自己的时光。

      圣安德鲁老场地拥有四个维度的文化,也就是人与自己的秩序,人与他人的秩序,人与自然的尊秩序,人与社会的秩序,这理应是所有高尔夫场地必须坚守的文化。任何一个高尔夫场地,如果你不坚守四个秩序,你是很难发展的,不管东方或西方,高尔夫这么大的场地,一定涉及到社会的问题、自然的问题。因为高尔夫场地是有生命力的,你养活草坪,你是用水还是不用水,你用化肥还是不用,还有是否使用农药。任何高尔夫场地超越不了四个维度的文化,所以中国高尔夫走到今天,遇到困境和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这就是中国高尔夫的困局,不涉及高尔夫与自然的关系,不关心高尔夫与社会的关系,忽视了这两个文化。以至于久病不愈,这也导致高尔夫人和国家的整顿的意见往往发生冲突,高尔人立足的是前两个文化:诚实、自律、为他人着想,“多好的运动,国家为什么不支持,凭什么不支持”。这是中国高尔夫人的困惑,我想这一观点,在高尔夫论坛,在高尔夫俱乐部里,在高尔夫的微信里,所有的焦点只集中在传统的片面的高尔夫文化,种固步自封,很少有人、几乎无人去谈高尔夫与社会什么关系是什么?高尔夫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高尔夫文化维度的残缺,导致行业整体致盲,沿着错误的道路一去不回头。

高尔夫四个维度的文化,在英国和美国的高尔夫文献里都看不到,那是不是陆斌瞎编出来的?其实我本人就是高尔夫实战家,我不是学者,我也不想写书,是错误百出的中国高尔夫促使我去解决实际问题。我做过几个球场的总经理,我太知道中国高尔夫面临的问题,甚至国内每个场地我都考察过,全世界我考察了300多个场地。英国进入全球百佳的场地,我都去过,英国非常非常的漂亮的一个场地,场地布满了大松树,非常原始,但是一条公路把场地给拆开了,有个志愿者拿着旗子指挥,有人打球,提示车子停下,打过球车子通行,但这条路是什么时候修的呢?绝对不是建球场时修的,如果那样,球场不会这样布局,但是,政府为什么修了这条路?有资格进入百家的场地,都有来头,在旷野里,路是完全可以绕着过去的的,但是路修过去了,大家说修的对不对呢?,这是不是高尔夫场地与社会的关系?美国的东海,进入百家的优秀场得,依然有四五个场地和这个球场有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照顾大多数人的市政大道要过来,你是很牛的场地,但是我就把路给你修过去了,所以这是不是高尔夫场地和社会的关系?它的宗旨是什么?所以高尔夫文化四个维度的文化英美没有人提出,但是,陆斌提出了,我坚信这个四个维度文化的正确,甚至可以拯救中国高尔夫。

回到中国,来看看中国高尔夫场地,高尔夫俱乐部总经理,高尔夫场地的草坪总监,也有高尔夫俱乐部的老板,看看自己的高尔夫场地是否符合高尔夫固有的四个文化维度呢。

比如在选高尔夫场地地址的时候,是否考虑场地与社会什么关系,另一个是高尔夫场地的建造用草和景观与自然是什么关系呢?尤其是比较有争议的城市高尔夫,先看看中国国情,中国城市化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中国占了世界五分之二还要强的人口,一个人口庞大资源有限的国家,一个深圳、上海、北京等巨大城市的人口几乎是加拿大人口的总和,甚至比澳大利亚人口的总和还要多。那么把这么大的密度人口压缩在城市,空间的压抑可想而知。我在伦敦,我骑自行车走了很多地方,伦敦拥有很多近郊和远郊高尔夫场地,但他的布局有一个原则,有私人俱乐部的地方一定有公众球场,不但有公众球场,一定有绿地公园。也就是说,少数私人拥有打球空间的时候,一定会兼顾大多数人的绿地消费诉求。私人打球领地需要巨额资金,公开的场地需要小额消费,不打高尔夫的你也有绿地的休闲,所以英国伦敦的高尔夫场地布局遵守了人与社会这一高尔夫文化定律。高尔夫消费是少数人的消费,少部分人的利益,少数的利益服从多数人的利益,如果这样来布局高尔夫场地,非打球的民众会仇恨高吗?绝对不会!高尔夫为什么不受社会待见?或者为什么遇到那么多的挫折?需要高尔夫客观理性的反思和检讨一下,高尔夫场地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和自然的关系是否符合高尔夫四个属性精神呢?

中国高尔夫要想获得发展必须严守4个文化维度,因为中国的国情非常非常的特殊,中国淡水、耕地、森林等资源及其稀缺,而人口众多,不严格遵守4个维度的文化会导致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步履艰难,对于四个文化的坚持要严于欧美才有可能获得高尔夫的发展。

      比如中国的水资源,只能宽松的养活4亿多人口,中国的耕地能宽松的养活5亿多人口,森林是6亿多人口。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在大国、在发达国家中只有中国人的生存挑战最为严峻,我们活着,但活的并不宽裕,甚至是透支资源在活着,就像人的一个健康,你在透支未来才活着,健康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以水资源为例,黄河以北,中国的城市化在人类上是没有见过的奇观,中国的一个三线城市,超过美国的大城市,一个二级城市,几百万人口不算什么,这是很可怕的城市化。每个人都可以借助现代工具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大家请看一看,黄河以北有大河流吗?那个城市拥有源源不断的河流,几乎所有这些城市全部依赖地下水,包括北京,北京功能疏解关键的问题是水的问题,如果有一条滚滚的大河从首都穿过,首都拥有了足够的水资源,北京就不怕大。

     再说回来,英国以及爱尔兰这些地方高尔夫场地不能用地下水,但他们又有充足的水资源,为什么呢?过度抽取地下水,会破坏水平衡,为种族延续埋下隐患。再看看日本,高尔夫进入中国,日本人把他的高尔夫节水理念带入中国,最早日本人建的高尔夫场地全部采用节水的结缕草,但是,从我进入这个行业开始,无论是高尔夫场地投资人或者俱乐部的从业者,为了追求打球效果,或者是追求差异化竞争力,最节省水资源的结缕草逐步被高尔夫场地淘汰,耗水的早熟禾逐步成为高尔夫场地的标准配置,甚至更加娇贵的匍匐剪股颖也从尊贵的果岭走向球道和发球台,这种草更加娇贵和耗水。每个植物都有它的生命节律,中华结缕草原产地中国北方,是此地生态原住居民,几千年生活在这里,非常抗病、抗旱,生态灾难都无法灭绝。但中华结缕草秋天黄的早,春天绿的晚,草叶纤维量大,没有那么好的打球手感,故此被逐出了高尔夫场地

但是,当早熟禾和匍匐剪股颖登场后,水的问题,农药化肥的问题全来了,2000年我进入这个行业,看到这一逐步背离节水的高尔夫现实,已经预感到未来问题的严重性,关于这些问题我和很多高尔夫精英都谈过,“如此下去高尔夫必然遭到毁灭性的打压”、“建的起高尔夫场地,但交不起水费”。大家一致的观念是:“不管你的事,你也管不着”。一个项目可以投机取巧,但是一个产业,如果这样干下去,是一场灾难,因为,这些高尔夫行为违背了自然的关系,这和中国生态现实和生态趋势完全背道而驰,所以,今天中国高尔夫被整顿,一点都不奇怪。中国早期的高尔夫基本上没有理论指导,各种要素的决定屈从于资本,职业经理人也是围着资本转,鲜有干预资本错误的行为。中国高尔夫30年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缩影,追求经济效益,忽略生态规划和环境保护,导致很多经济行为和一些高尔夫场地规划不符合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导致今天高尔夫的灾难——中国高尔夫的发展遭受重大挫伤。但是从中国高尔夫言论和行为来看,中国高尔夫场地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错误依然存在,甚至在贫水地区改造的场地上,更加耗水的草取代了相对耗水的草,这些高尔夫人并不清楚国家管制高尔夫的要点是什么,高尔夫场地如何顺应政策发展,看似自己俱乐部的私人决定已经触犯了国家条例,这会给整顿甚至禁止高尔夫再次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把柄,“反正我合法了,没有被取缔,我用什么草,我说了算”,这对项目不负责,对行业也不负责。

作为一个绅士运动的从业者,在处理场地与自然的关系上,诚实守信,实事求是,是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或者一个从业者应该承担的责任。专业从业者的第一个责任是纠正资本的错误行为,高尔夫应该遵守的四个维度的文化不要去碰,这是高尔夫行业禁忌的高压线,这是对资本负责。非常奇怪,为何国家高尔夫政策如此严厉,那么多的场地还去触碰死亡的高压线呢?也许资本不会听、或者职业经理人的职位和利益受损,但,这是高尔夫职业经理人的责任,这是对资本的最大负责和最高的职业操守。每当高尔夫遇到困难了,高尔人总会把绅士这块招牌抬出来,“这么好的绅士运动为何被禁止了呢?”,高尔夫人既然说高尔夫是绅士运动,首先高尔人不要撒谎,自己作为一名合格的绅士,高尔夫场地到底用多少水?水从那里来的?怎么用的?用了多少化肥和农药?绅士要诚实。话又说回来,当一个场地地点和草品确定了,气温、光照、蒸腾等所有参数会出来,这个场地如果维持住草坪健康成长,这块场地每日、每年用水数量,需要的农药和化肥数量,可以很快计算出来,坦率的说,说或不说都没有关系。我和地方关系好,我该怎么干,还怎么干,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是这种不反思的惰性把中国高尔夫带入灾难之路。高尔夫人必须如实的按高尔夫场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开展工作,否则高尔夫没有未来。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其实每一个人,最多存活百年有余,每个人有追求过上好日子的权力和自由,但没有资格透支和浪费任何资源的权力,无论你多么富有,都没有这个资格,因为资源是子孙后代繁衍生息的基础,浪费了,后代靠什么生存呢?比如黄河以北,是中国的大粮仓,但是地下水透支严重,已经形成很多地下干枯的大漏斗,几乎永远无法恢复,井越打越深,水越来越少,这是一个预埋的灾难,中国人的后代一定会与这代透支资源的人算这个总账,以透支资源或者破坏资源来建功立业没有任何意义。那些违背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场地固然有存在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是三十几年,这样的场地不主动求变,前途渺茫,因为,一个项目或者是一个行业都无法与趋势对抗。如果知道这些生态知识,就会明白国家生态政策是如此的严厉,生态政策并不是针对高尔夫,而是面对所有经济行为,这是对中华民族负责,是对整个民族的未来负责。

      今天的话题主要讲述了高尔夫四个维度文化的后两个,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秩序。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秩序在中国高尔夫届被忽视了,这导致了中国高尔夫遭遇了一个灾难性的垮塌。而高尔夫人总在第一、二维度里打转转,“诚信、自律、为他人着想,这么好的运动,国家为什么不支持高尔夫呢?”,缘木求鱼,永远找不到答案。以上所谈内容,在《高尔夫新纪元》这套书中有更加详细的记述,论据更加充足,这套书给了几乎所有高尔夫俱乐部职业经理人和董事长,11部位领导,行业协会和高尔夫传播机构,但是看的人实在太少了,好多人带着作者的签名把书抛售到二手书市场,所以这是一个行业的时代悲剧,送出4500套价值450万的书并没有影响到几百个俱乐部。其实这套书不是来炫耀的,不是让高尔夫人看着玩儿的,用印刷界的劳斯莱斯——雅昌把它印出来,就是让高尔夫同仁重视此书,那是作者16年走遍世界总结的心血,是可以挽救行业的一套书。这套书指出了国家为什么整顿高尔夫?整顿的理由是什么?高尔夫错在哪儿?高尔夫如何应对政策挑战和改正等机会所有关键问题。

学术问题可以有争议,不针对任何人,任何组织,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高尔夫工作者,有责任为高尔夫的发展做一些事情。

     好的,感谢大家,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和我来探讨。

(以上内容为《高尔夫新纪元》内容的一部分,发表于2015年6月4日,此文是2019年7月在高尔夫新纪元大讲堂第一讲的讲话内容,据录音整理,因为时间有限,难免有错别字和病句,请多谅解。图片为圣安德鲁斯小镇风光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