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邓幼文:
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
-
邓幼文(右一)正在与同事进行业务探讨。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肖芳 摄
人物名片
邓幼文,致公党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急诊科副主任。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肖芳
为了能够第一时间救治病人,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通畅,总是随叫随到;遇上危重患者,从手术台上下来已是深夜成了家常便饭;半夜回到家,清晨迎着朝阳,又马不停蹄地奔波在救治病人的路上……从医20多年来,历经脊柱外科、急诊科,无论掌握了多高的技术、赢得了多高的荣誉,邓幼文始终秉持一个信念:医生给患者开出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
不仅救病人身体,更要救心灵
“手术很成功,现在你只需要多吃东西补充营养。”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病房里,邓幼文仔细询问轩轩的恢复情况,习惯性地把左手搭在小患者的肩上。他说,这是要给患者一个暗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竭尽全力。
今年8月5日,10岁的轩轩被隔壁小区的一条阿拉斯加犬咬伤。“原本活泼好动的小男孩一语不发,仍显得惊恐,让人格外心疼。”邓幼文不是轩轩的主治医生,但无论多忙,他每天都会跟这个小患者聊天,问一问食堂的饭菜是否可口,讲一讲病房其他患者有趣的事情,同时引导他克服恐惧的心理。就这样,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轩轩内心的防护墙渐渐融化,脸上也有了笑容。
“除了身体的救治,患者更需要心灵的帮助与安慰。”在邓幼文看来,救治一个病人就是拯救一个家庭。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不仅是缓解医患矛盾的关键,更是工作中的一部分。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多国研究表明,在综合医院门诊与住院患者中,25%至3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平时接诊、查房的时候,要设身处地帮病人想问题。对于比较乐观的患者,给他讲医学问题的时候要严肃一点;对于比较消极的患者,就要用轻松诙谐的方式。看似不经意,其实每句话都有深意。”邓幼文说。
帮助病人作出正确选择
3月31日,庄女士不小心被鱼刺卡住,鱼刺穿透了食管,刺入主动脉。从镇里的医院到桃源县医院,再到常德市的医院,医生均表示: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建议转诊。4月1日深夜,庄女士转诊至第五家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科。
由于手术可能导致较多并发症,邓幼文立即召集耳鼻咽喉科、胸外科、心血管外科等知名专家大会诊,并进行术前讨论,随后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手术事宜。“如果这根鱼刺能经喉镜取出且不伤及主动脉,对病人伤害最少,费用最低。如果主动脉损伤了,就要开胸放入血管支架,这样一来,费用约20万元。”邓幼文向庄女士和家属介绍手术方案。
“还有一个最坏的可能,是手术中大血管破裂,人财两空。”邓幼文只把这句话告诉了家属。庄女士来自农村,经多方筹措,全家只能凑足5万元。面对巨额的治疗费用、极大的手术风险,家属几乎选择了放弃。
“这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啊,就因为一根鱼刺而逝去吗?”邓幼文开始给两方面做工作:一方面建议家属通过网络等渠道筹钱;另一方面,说服医院领导和相关科室专家,先做手术,再补齐手术费用。
4月2日17时,庄女士被推入手术室。邓幼文团队顺利取出3厘米长的鱼刺,并完美保护了庄女士的主动脉。
“在生命面前,我们应该用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帮助患者作出正确的治疗选择。”邓幼文说,行医者,只求无愧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