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人衣柜里必不可少的三件衣服

 千冰室 2019-08-18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自古以来,中国自称华夏大地,足见其对于服饰礼仪的重视。而女子服饰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历来受到各朝代作坊的追捧,因此出现了两个代表性的女子服饰:汉服和旗袍。

古有汉服翩翩,随风摇曳,今有旗袍婀娜,尽显风情,女子的衣着不仅仅是有遮蔽之用,更有让人产生审美愉悦,恰合心意的要求,它们像是一首首诗,值得人欣赏和品位。

历史概况

人们对汉服一直有这样的误解,认为汉服是指汉代的服饰,实际上则不然。因为汉代的前身是华夏族,故而整个汉族的传统服饰可以溯源至周代,经过秦朝的发展,到了汉代逐渐臻于成熟。

样式

汉服的基本用料是布和帛(古代一般以麻、葛之织品为布,丝织品为帛),具有一定的舒适性。而汉服的结构就比它的用料讲究的多。其结构从上至下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个部分。前后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布料长短一致。

它的穿着特点有三个。

第一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

第二是“褒衣广袖”,汉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宽袖,可以方便人们身体的任意舒展。

第三是“系带隐扣”,汉服中的隐扣,其实包括有扣和无扣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汉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而不显露在外面。而“系带”就是用带子在腰间打个结来系住衣服,有大带和长带。

汉服,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套服装,它包含着一整套的服饰系统,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就衣裳本身来说,也是两个概念,即上衣下裳,衣接近于我们今天的上衣,而裳则是裙裾。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

历史

普遍看法是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旗袍的传承可谓是命途多舛。旗袍在民国时期风靡一时,成为民国女性最心仪的服装,但好景不长,文革期间它被当成“四旧”“封、资、修”的象征进行批斗而备受冷落,一直到了改革开放后对旗袍才又逐渐发展了起来。

样式

古典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旗袍的襟、领、袖、裙摆等部位风格别样:襟有圆襟、方襟、长襟等;领有上海领、元宝领、低领等;袖子有长袖、短袖,有挽大袖、套花袖,还有喇叭形的倒大袖,在袖口镶、绣、滚、荡各种纹样,十分别致;裙摆除了长短变化,还增加了鱼尾形、波浪形等裙摆款式。

旗袍是近代兴起的中国妇女的传统时装,而并非正式的传统民族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当今时代。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比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价值。

圣妃罗服饰

汉誉纱旗下的服装品牌圣妃罗是让所有懂得沉淀自己的女人一见就爱的。

它的服装追求古典美,往往会结合汉服的裙摆和旗袍的细节,整体看起来高贵大气,力求为中国女性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它的整体色调普遍低调,采用莫兰迪高级配色,奢华而不失庄重。

另外在用料方面,圣妃罗也十分讲究,它采用的是有“软黄金”之誉的香云纱。香云纱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是用广东特色植物薯莨的汁水对桑蚕丝织物涂层、再用珠三角地区特有的含矿河涌塘泥覆盖、经日晒加工而成的一种昂贵的纱绸制品。由于穿着走路会“沙沙”作响,所以最初叫“响云纱”,后人以谐音叫作“香云纱”。

衣服的雅致、精美总是会带给人一天的好心情,而衣服的文化韵味更是会给予穿者久久回味的清香。“女人衣柜里总是少一件衣服”,何不让自己拥有中国女人该有的“三大件”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