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塞进孩子嘴里的东西,他不会,也根本咽不下去。 01 前段时间,上海一位5岁小男孩的入学简历,刷爆了朋友圈。 这份PPT有15页之多,页面精美、内容丰富,全方位展示了小朋友的优秀履历。 他读“万卷书”:识1500字,每周写3篇英文日记,一年阅读500本英文书。 他行“万里路”:5年时间足迹遍布全国,以及日本、东南亚。 除了这些惊人的履历,他更是文史、艺术、数理、运动等才能样样兼备。 据了解,孩子的父母都是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而作为典型的“复(旦)二代”,孩子从小就被要求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简历一出,众多网友惊呼:自己不如一个5岁的孩子! 无疑,他成了父母眼中完美的孩子,但这对于只有5岁的他来说,真的太辛苦了。 网友@huuuasir评论说:“在童年承受这些,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噩梦。” 1 02 昨天闺蜜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女儿的照片,并配文道:“妈妈再也不逼你学习了,只希望你健康成长。”
高强度的“超前教育”一直持续着,直到前段时间,医院检查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孩子得了弱视,右眼视力只有0.05,几近失明。 闺蜜看到这一幕,想起医生说只能尽力治疗,情绪突然崩溃,抱着女儿大哭起来。 孩子的成长有阶段性,用危害健康来换取“神童”光环,换来的只是孩子身心的损害,和父母无穷无尽的悔恨。 03 曾经的天才少年魏永康,以逆天的履历惊叹世人,却又在世人的惊叹声中摔落神坛。
但在20岁时,魏永康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勒令劝退了。 劝退的理由是“自理能力差”。 原来,为了让儿子学习更多知识,母亲把魏永康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念高中了,还坚持喂饭。 超前教育,培养了一个又一个“魏永康”,但又一个接一个摔下神坛,泯然众人矣。 儿童发展有自身规律,打破这一规律往往会适得其反。 04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屡禁不止的超前教育其实是: 1、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焦虑心理的投射,导致诸多成人世界的短视行为,在儿童教育上就是不断超前的补习和学习。 2、严重违反儿童成长规律。一方面父母需要学习哪些是耸人听闻制造焦虑的课程贩卖,另一方面要寻找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项目和方法。 3、在各国都有关于超前教育的研究和结论,著名的[四年级大滑坡]指的就是,无论儿童参与了何种超前教育,只能获得短期优势,而这一点“优势”在四年级也消失殆尽。 ![]() 明确的研究成果显示,超前教育和儿童成长后期的学术没有任何正向关系,甚至人生成就落后于那些成长在“以儿童为中心”的早期项目中的儿童。 超前教育正在迅速填满补习机构的腰包,同时毁掉儿童学习的乐趣和内在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