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愿吃学习的苦 就得吃更多生活的苦

 zyloayybdtya89 2019-08-18

暑假一个多月过去了,你对学习有怠慢吗?你不止一次地抱怨:在校学习已经很苦了,在家可以放松放松。


你可知,十几、二十几岁的时光既是简单的,又是充满可能性的。

这段时光影响了你的事业选择、爱情走向、甚至整个人生,同时也拉开了你与别人之间的差距。

今天你吃了学习的苦,明天你可能就会少吃生活的苦。

01

一、为什么要吃学习的苦?

前段时间,《朗读者》上请来了袁泉,她以一袭轻盈的白裙,略施粉黛的优雅,惊艳了无数观众和网友。

她是“中国话剧百年话剧名人堂”里最年轻的演员,事业一路蒸蒸日上,婚姻也甜蜜幸福。

能有今天的甜,全在于她从小吃苦学习。她11岁离家,孤身一人去北京学习戏剧。

小小年纪,她练压腿、踢腿、扳腿,练到手指变形,一个人大半夜在铺位上默默流泪也不放弃。

没有哪一种学习不辛苦,但是学习会带给你很多回报。

首先,你学会的越多,选择就越大。

这就好比高考填志愿。分数高,你选学校,分数低,学校选你。

找工作也一样,本领大小与选择空间成正比。举个例子,有一家商贸公司,经营各种奶茶,有库房,送货上门。

工种有:包装工、快递员、客服、奶茶调配师、制表员,管理经理等。

其中,包装工作最简单,不要考试,不用学历,工资也最低,只有2000元。

后面几个工种工资都比包装工资高,有3000元,3800元,4500元,6000元不等,但要求也逐步提高。

比如,快递员要会开车,熟悉路线;客服打字速度要1分钟150个字;奶茶调配师要迅速准确地根据每位顾客需求调配奶茶;制表要熟悉电脑绘图制作等。

如果你没有技能,只能选择门槛很低的包装工作,收入微薄,被淘汰的几率也越大。

这些本领和技能都不是天生具备,而是后天学习的成果。

其次,你学历越高,收入高的可能性越大。

以往是凭体力挣钱,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教育背景,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

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大多收入也越高。

网上有一组数据,可以更直观地说明这个现象。如图:



“中金在线”的财经号上有一则更触目惊心的数据:硕士学历以上家庭比高中学历家庭的百万富翁比例高达30倍。

在我国,学历仍是很多人的一道门槛儿。

很多国企、事业单位对学历仍旧非常看重,“硕士”以下基本连面试的机会也没有。

也许有人会对你说,博士跟小学生打工,北京煎饼大妈月入3万,这样的事例有没有?

有!不过是凤毛麟角,不要以偏概全。

更多事实是,收入高的人群,都聚集在高学历人群中,从互联网大佬中,可窥见一斑。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国语系英语专业,曾任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

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化腾,高考739分,本来可以进清华、北大,但他选择了感兴趣的深大;

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以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搜狐创始人张朝阳,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毕业于西安交大;

巨人网络集团董事长史玉柱,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后又到深圳大学攻读研究生,为软件学硕士。

…...

他们大部分人都毕业于名校或有海外留学经历。

虽说学历不等同于能力,但它是求职应聘的敲门砖。没有它,你会与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失之交臂。

《网易新闻》里有句话说得好:学历就像一张车票,它决定了你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那些说学历不重要的,很可能是因为人家有了学历。

没学历的人不配说学历没用,说学历没用的,是自己没用。而学历,是靠学习获得的。


2

二、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更多生活的苦

你总说学习好累,总想快点毕业,那是因为你没吃过生活的苦。

等你走入社会后会发现,生活有很多辛酸和无奈。

如果你现在不吃学习的苦,将来一定会吃更多生活的苦。

生活的苦,90%与金钱有关。

比如我认识的李小草,因为学历低,又没技能,她一直做着低薪工作,买不起城里房,也买不起汽车。

住乡下的她每天骑电瓶车上下班,日晒雨淋,辛苦自不必说。

因为收入低,她会绕道几里路去远处菜场买便宜3毛5毛的菜;

她不敢跟朋友聚会,因为没钱打扮,也没钱回请别人;她没钱去充电学习,只能日复一日靠微薄的薪水过日子。

也许有人会说,女孩子收入少点没关系,找个好老公嫁了,通过婚姻实现财富增值。

可事实是,你是什么层级的人,就会吸引跟你同层级的人。

因为婚姻从来是强者对强者的欣赏,而不是强者对弱者的同情。

你看到霍启刚是富豪,请你也看清郭晶晶是世界冠军。

富豪首屈一指,冠军万里挑一,强强联手,倚剑天涯。

也有极少数灰姑娘嫁王子的,可如果灰姑娘不能与王子吃同舟共济的苦,又岂能心安理得拥有坐享其成的甜?

当灰姑娘伸手要钱时,婆婆会高高在上“没看到我儿子挣钱那么辛苦吗,就不能省着点!”

当你们吵架了,老公会理直气壮:“你整天吃闲饭,就会找茬!”

比如前段时间大火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主演程勇因为没钱,他交不起房租;

因为没钱,他的妻子带着孩子跑了;因为没钱,父亲重病卧床不得医。

现实的残酷,比电影有过之而无不及。摧毁一个中年人,简直易如反掌。

吴晓波曾说过一个故事:

有一户人家,夫妻双双下岗,孩子尚在读书。一次学校要开运动会,孩子需要一双运动鞋。
可那时他们勉强吃饭,妻子怨丈夫没本事。面对妻子的数落和孩子的失望,丈夫一言不发,默默走向阳台,一跃而下。
没有钱,会是痛苦的来源。

摧毁一个中年人,可能是一场生意的失败,可能是一拨突发的裁员,可能是孩子的一次重感冒,也可能是一张罚单……

经济学中有个“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你只有通过学习让自己变强,才能在面对生活的刁难时,手握利剑,披荆斩棘。




3

三、 越努力学习,越幸运

孩子,十几、二十几岁是最好的增值期。

你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都会回报你,化作你对抗生活的铠甲。

作家王小圈根据付出和回报两个维度建立了一个坐标系:

高付出高回报:称之为“正事”。

低付出低回报:称之为“消遣”。

高付出低回报:称之为“倒霉”。

低付出高回报:称之为“幸运”。

倒霉事没人愿意做,幸运事可遇不可求。我们主要说说正事和消遣。

高付出和高回报的“正事”有:

想得到名牌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需要付出多年的埋头苦读。

想得到高收入的职务,需要付出多年的职场拼搏,学习知识技能、懂得人际交往。

想得到博大精深的学识,需要付出耐心和毅力,勤思考多看书。

低付出低回报的是“消遣”:

比如,想得到杀伐决断的快感,只需点开游戏软件。

想得到口舌之快,只需吃一顿丰盛大餐等等。消遣只能让人陷入“死循环”,逐渐麻木。

所以,孩子,请你多做“正事”,适当做“消遣”,这样你才会得到巨大的回报。

考上一个好大学能让数十年的人生道路更轻松,学会一项技能能让职业发展更顺利,而学到一门深刻的学问、练习一项门槛不低的技艺能让人受益终身。

作家苏心在《教育圆桌》中说过一段话:

“人生就像一只储蓄罐,你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打包还给你。别人拥有的,你只要愿意去付出,一样可以拥有。”


学习的苦,苦一时;生活的苦,苦一世,还会遗传。

愿你多吃学习的苦,这样才有资格享受生活的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