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荣誉村民”吴志坚:追随“西塞神舟”11年东楚网

 mylxl 2019-08-18

东楚网消息(东楚晚报)本报记者 涂明/文 吴建新/摄
  近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来好消息:我国正式向联合国递交了申报表,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
  令黄石人自豪的是,由湖北省代表我国“端午申遗”,将“西塞神舟会”、“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苏州端午习俗”一起“打包”,黄石的“西塞神舟会”位居第二,是其重要的代表作。
  “西塞神舟会”能走到今天,不得不提到一位功臣,他就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西塞山道士洑村“荣誉村民”吴志坚。
  摄影师从“西塞神舟”看到希望

  对“西塞神舟会”了如指掌的吴志坚,让很多人以为他是黄石人。其实,吴老1951年出生于汉正街,是个地道的武汉人。
  吴志坚从小学到中学,各科成绩都不错,尤其是美术最为了得。入伍转业后,他作为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被保送到湖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后来到湖北省群艺馆,从事摄影工作。
  1986年,为了系统收集湖北民间文化的“十套集成”以及迎接第一届中国艺术节,吴志坚背起相机开始走访民间。从此,他的身份发生变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摄影师,而是用相机来挽留那些即将逝去的东西。
  那个年代,吴老头脑里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他最大的乐趣就是背着相机在民间采风。当他在坊间寻找一些艺人时,却看到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面:有的艺人已经离开人世,手艺却没有传给后人。有的艺人卧床不起,不能说话,无法交流。还有一些艺人只争朝夕,性命堪忧。吴老痛心疾首。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岂能让现代工业文明的物质所挤压,最终走向消亡?
  绝不允许。从此,吴志坚加入到湖北省“非遗”的保护行列中。
  1998年,吴志坚无意看到一幅摄影作品:照片上的龙舟用篾骨搭架,白纸红布裹身。舟上安置有亭台楼阁,上有女娲氏、福禄寿三星等66位神仙。与楚民俗打了多年交道的吴志坚当即意识到这决不是普通的龙船。于是他开始了追随“西塞神舟会”的生涯。
  被授予“荣誉村民”称号

  为了真切体会西塞神舟的魅力,1998年农历五月十七,吴志坚从武汉赶到西塞山道士洑村,实地考察。
  在与当地居民交谈中,吴志坚了解到,“西塞神舟会”是当地村民端午节纪念活动之一,每年春夏交替之时扎制“神舟”,并将它放入长江,顺流而下,祈求它带走疾病和灾害。从“神舟”出宫到下水,每一项都有复杂的仪式。
  时间长了,西塞山道士洑村村民将吴志坚当作自己人。每年“神舟会”,等“吴老师”成了所有村民的期盼。
  2005年农历五月十八,是“神舟”下水的日子。神舟“出宫”时间已过,但道士洑村村民站在“神舟”宫前翘首盼望,“吴老师今年是不是不来了?”有人开始怀疑。“不会的,吴老师有天大的事,也会赶来的。”更多的声音坚定地说。
  最后吴老师赶来了。他的身后,跟着一帮扛着摄像机的朋友。原来,为了组织省里专家前来观摩“神舟会”,吴志坚忙着开车四处接人,从而耽误了时间。吴老师到后,神舟才“出宫”。村民们说,吴老师要是不到,“神舟”决不轻易“出宫”。
  2008年,因为对“西塞神舟会”的贡献,吴志坚被授予西塞山道士洑村“荣誉村民”称号。对此,吴志坚十分高兴。“我现在一到西塞山道士洑村,感觉到了自家一样。”
  用镜头敲开“非遗”大门

  从1998年开始,每年“西塞神舟会”,不用任何单位或个人邀请,吴志坚都会如期而至。
  从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举行扎制“神舟”开工仪式,到农历五月初五“神舟”开光、五月十八“神舟会”正式开始,其中每一个重要环节都是从当天凌晨开始。
  凌晨时分,道士氵伏村很多村民都进入了梦乡,吴志坚仍和“神舟会”人员一起,用相机拍下每一个重要环节。2004年农历五月初五凌晨,正在进行龙舟开光程序,已经跟踪了几天几夜、累得筋疲力尽的吴志坚不知不觉睡着了。
  “哎呀,错过了一个重要镜头!”半个小时后,吴志坚醒来后悔不已。从此,只要凌晨的“神舟”活动,他都要泡几杯浓茶,带在身边。当稍有睡意,他就猛灌几口,用来提神。
  这一干就是10多年。吴志坚用他的镜头和笔记录了“西塞神舟会”的全过程。而这些靠10多年搜集的第一手资料,很快成为“西塞神舟会”敲开“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门的砖石。
  2005年7月,黄石将全部材料报到省文化厅。同年9月18日,在吴志坚的帮助和指导下,“西塞神舟会”的材料又顺利上报到文化部。
  同年12月30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公示。“西塞神舟会”没有出现在公示名单中。吴志坚大为惊讶。他匆匆赶到北京询问,原来,“西塞神舟会”里面祭祀的内容太多,有人认为是迷信。吴志坚认识到,很多人对“西塞神舟”不了解,他要让这些人改变观念。
  机会终于来了。2006年春节期间,国家博物馆正在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吴志坚作为湖北展区的讲解员,每天守在博物馆里等待机会。当时,有很多部级干部和中央领导人前来观赏。吴志坚看到这些重量级人物,立即上前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极尽所能将对方引到他所拍摄的“西塞神舟”巨幅照片前,对他们讲解西塞的历史,讲“西塞神舟会”每一个细节。“领导你看,这样的好东西,怎么就不能上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公示名单呢?” 
  在吴志坚及黄石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情况发生了改变。
  2006年6月2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公示中没有名字的黄石“西塞神舟会”作为端午民俗,与“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苏州端午习俗”一起被批准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黄石目前唯一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