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这些鉴定技巧,告别防不胜防的收藏陷阱!

 Bao5685 2019-08-18

做假之强,强在一群人一个产业、与时俱进、不眠不休。我之弱,弱在一人一身、如一叶扁舟沉浮于收藏之海,但绝不随波逐流。收藏的乐趣,在于有名师引路、有一群志趣相投的人相守相携、风雨与共,收到倾心的藏品以共赏!

——鸿观收藏

【鸿观收藏】元明清瓷器断代鉴定培训基础班圆满结束。徐鸿老师通过讲授青料、器形、工艺等各方面的鉴定知识和实用鉴定技巧,上千片瓷片、几十件各种程度的仿品、数十件完整器,徐鸿老师这种系统、直观、实用、自成一体的教学方式和鉴定方法,让很多学员非常感叹:原来瓷器还可以这样学!原来瓷器还可以这样看!原来瓷器还可以这样鉴定!

【瓷片大观】

徐鸿老师具体讲授了哪些?到底有多实用?举一个例子:很多藏友都知道“月亮门”这一名词,有些人全年奔波于全国各地各大瓷器鉴定培训机构,学了好久,也没有弄清楚到底啥是月亮门。在【鸿观收藏】老师不但会直观的让学员明白“月亮门”,更会给大家讲授月亮门在哪些朝代和哪些时代常见,真品月亮门和假的月亮门怎么区分辨别等问题,真正让学员们看得清楚、学得明白。这种实用、直观的鉴定技巧还有无数,让学员不用耍降龙十八掌的架子,一招就可以制敌,判断出器物的年代,从而再结合其他工艺、纹饰等特点判断出器物的真伪。

1、 元代瓷器碗、盘底足的特点

瓷器鉴定,一定要先断代然后才能辨伪。确定一件器物具有哪个时代的风格,然后再看它的表现是不是符合时代的特征,进而判断真伪。元代瓷器的盘、碗底足普遍具有五个鲜明的特点: 一、大口小足;二、足端平切;三、修胎规整;四、露胎不施釉;五、小乳突。

2、瓷器的工艺之酱口

瓷器有酱口,多出先在明代的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景泰、嘉靖、万历、天启、崇祯以及清代的顺治、康熙、乾隆、道光,民窑多见。但有两种官窑有酱口的情况:一、成化仿哥釉的官窑器是酱口,一般都有“大明成化年制”底款;二、乾隆豆青加彩的官窑器是酱口。

【酱口】

【成化仿哥釉官窑器】

【乾隆豆青釉加彩官窑器】

3、瓷器工艺之玉璧底

玉璧底常见于明代的万历、天启;清代的康熙、乾隆。明代的玉璧底:足端比较宽、比较平;足墙比较浅、比较直。清代的玉璧底足端比较窄、比较斜;足墙比价深。

4、开片

开片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导致的,另外窑温以及胎质的因素也有影响。1、元代青花瓷器开片较少,明代早期的官窑、民窑瓷器开片居多,特别是民窑生烧现象很多。这种开片现象一直影响到明代中期偏晚一点开始消失,但以后有些瓷器还是会有少数开片现象,但属于个别现象;2、明代早期的开片布满器身,很多器物开片密布,大小均有,但碗、罐类器物时代越早开片越多,有些开片很长很大。真正开片消失是在明晚期,偶尔会有一两条惊釉。3、真的开片是从胎向外开出,开片纹好似要翘出釉面一样,仿品的开片往往是浮在釉的表面。

【真品开片由内到外】

【假的开片浮于表面】

5、梵文纹饰和底款

梵文刚开始是作为边饰装饰在碗盘的口沿,从永乐到成化、弘治都有见;而作为主题纹样,最早可以追述到永乐,但实际上是从宣德开始就已经有了,宣德时期的梵文虽然是主题纹样,但是还是会穿插其他纹饰辅助。

【宣德出戟尊】

到了成化,整篇的梵文开始装饰瓷器,官窑、民窑都有。成化官窑整篇梵文纹饰的东西价值很高。满篇的梵文装饰三个时代有:成化、万历、雍正。成化的字体肥、万历的字体瘦、雍正时字体拉长更瘦。明代中期弘治、正德、嘉靖红绿彩也有用梵文作为款装饰在盘的底下。

【明中期红绿彩盘的梵文底款】

6、吉语款

玉堂佳器、长命富贵等吉语款一般流行于明晚期,底足通常会伴有跳刀痕、粘砂等,有的圈足紧贴足墙,这些都是明晚器底足和吉语款的特点。像上图这种“状元极地”、“贵”等字,出现在碗的内心处的,是崇祯时期经常可见的形式。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长命富贵”写在碗的外面或内心,但作为主体纹饰使用,这种情况就是弘治时期常见了。

【弘治时期“长命富贵”作为主体纹饰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