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洛综述 古籍对河、洛的记载 《易传·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子做学问是慎重的,他说此话,可能他见过这两张图。史籍最早有记载的是《尚书·顾命》,说在成王逝世的葬礼上,陈列了许多宝器、用具,其中“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列。”与河图并排的“天球”是否就是《洛书》,这还有待于研究。河洛之说在先秦典籍中就多有记载: ??? 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澧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礼记·礼运》) ??? 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管子·小臣》) ???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 故阳以七,阴以八为彖,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之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之一也。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皆合于十五。(《易纬·乾凿度》) ??? ……。 这些论述说明,《河书》、《洛图》渊源甚古! 河、洛之争 宋代《河图》、《洛书》、《先天图》、《太极图》一面世,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出现了“疑古派”和“图书派”的大论战,这一战就是九百年! 首先发难的是“疑古派”先驱、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他在《童子问》中说: ??? 敢问八卦之说,或谓伏羲已授《河图》,又俯仰于天地,观取于人物,然后画八卦尔。二说虽异,会其义则一也,然乎?曰不然。此曲学之士牵合附会,以苟通其说而遂其一家之学尔……《河图》之出也,八卦之文已具乎?则伏羲授之而已,复何所为也?八卦之文不具,必须人力为之,则不是为《河图》也……呜呼!这斯说者,王制之所宜诛也。这简直是一篇讨敌的檄文! 针对“疑古派”的挑战,“图书派”当仁不让,奋起还击,舌战笔伐,时断时续,一直延续到公元1977年! 1977年,在安徽阜阳县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