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上海之根”到“沪上之巅”,到朵云书院触摸大师的世界

 zdjphoto 2019-08-18

广富林文化遗址内的朵云书院

想必小伙伴们都不陌生

近日,朵云书院迎来了她的“姐妹”

新店位于上海中心52层239米高空

被称为沪上“离天空最近”的书院

一经开业就刷爆朋友圈


从“上海之根”到“沪上之巅”,到朵云书院触摸大师的世界。8月18日上午,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朵云书院旗舰店承办的《仰潼观止——程十髪国画册页精品》的新书分享会就在位于沪上之巅的朵云书院内举行。程十发艺术馆也受邀参加本次分享会。

程十发艺术馆是为纪念程十发先生而设的,位于松江老城区华亭老街东端。艺术馆的选址是程十发大师本人于2005年回乡亲自选定的。当年,他坐着轮椅来到华亭老街松江“三宅”,饱含深情地说:“我的故居在松江城里,王宅是我的故里,是我住过几十年的家。”他给松江区委领导写信,表示要把生前的最后一批藏画和本人作品捐赠给故乡松江。2009年4月10日程十发88周年诞辰日,程十发艺术馆正式开馆。

活动现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顾伟先生对《仰潼观止——程十髪国画册页精品》一书的“诞生”做了简短介绍。

画家汪大文、著名学者俞汝捷以及新锐设计师潘焰荣、责任编辑戎鸿杰先生为大家分享了这部书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同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与上海地铁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还联合发行了特别有意义的地铁纪念卡。



四十年枯荣,笔墨是长春

册页一开一合,四十年时光悄然而逝,在汪大文眼里,四十年如同一场旅行。她还记得,那时还住在武康路上,十月的天气有些凉了,程十发穿着厚衣服,轻轻走上楼梯,将藏在袖子里的一小卷册页打开,这是他此前给弟子承诺的作品。看到册页,汪大文眼前一亮,不仅是先生的笔墨精到,所用的纸还是特意从北京荣宝斋寻到的清宫账本纸,有几张还带着满文的底印。册页中既有精彩纷呈的人物画,也有新奇灵动的花鸟画,更有意境浩渺的山水画,以及他本人所作的题画诗。“我相信你一定喜欢,但现在不要拿出给别人看。”把册页交给汪大文,停了一停,程十发仿佛又想起什么,叮嘱道,“过四十年后,再拿出来给别人看。”


这套册页分别为1975年的《乙卯秋日写花鸟八种》、1976年的《鲈乡杂缋》、1977年的《丁巳写宋人词意册》和1991年的《诗意山水精品》。前三种由画家本人题签,相当于内容说明。第四种由旅美画家、古书画鉴定家、收藏家王己千题签,于内容说明之外,添上“诗意”“精品”的评价。海派名家朱屺瞻观看第一册时,曾以苍劲的书法题下“艺苑珍品”的识辞。不过,除了个别作品曾被用作书籍封面外,这四本册页从未在大众面前打开。汪大文一直小心谨慎收藏,连装裱都跑去常熟制作,并特意将题跋隐去。上世纪80年代去美国时,这套册页是她随身携带的行李,回到上海后,每年,她只把册页小心打开看一次,过了黄梅天,一定要吹干。四十年后,册页仍然像新的一样,直到印刷出来,画面上的牡丹还是水墨淋漓的。


这套册页里,最为重要的是1977年的《丁巳写宋人词意册》,汪大文尤其喜欢一张荷花作品。当时,她随师北上观赏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并写生创作,同行的还有陈逸飞、魏景山等人。回程时,因为汪大文总惦记着要看荷花,程十发便特地带她去了避暑山庄。那一天是9月7日,北方已过了花季,承德山庄的荷花塘里只有一朵荷花在秋风中萧瑟而立。程十发借了汪大文的铅笔,画下了一张小小的荷花速写。此后,汪大文返沪,他留在北京,身边只带了一本宋词,旅行寂寞中,他将这张荷花速写画成宣纸水墨,题上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也就有了《丁巳写宋人词意册》的第一幅作品。


程十发为何说要等四十年,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谜。四十年前,汪大文只是朦胧地意识到,当时的社会还不够开放,尤其程十发在最后的题跋里引用了佛经的句子,写到“笔墨是长春”“万物皆飞尘”,此时打开它,可能会给先生引来祸患。“也许他猜测四十年后,别人会更加理解中国画的笔墨,能看明白他的作品,而那时我也八十岁了,再晚,我也做不动了。”汪大文笑着说。


附《仰潼观止》后记

当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恩师程十髮先生这四本册页拍摄时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感到一阵心酸。四十年前一句叮咛,一句承诺,四十年间的甜酸苦辣和回顾就如昨天。

人生是由很多片段连接而成的,如有时光隧道,我们师徒可沿着四本册页走回到以往的岁月……先生您穿着一身蓝色中山装。黑黑的头发略带银丝,梳理得很整齐。浓浓的眉毛,一双睿智的眼睛带着笑意,快步走来。您对我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静露加闪电,百劫又重生,心无维摩诘,笔墨是长春。

先生:曾记得一九七六年黄山排云亭『遥指云山,近指云山,奇山幽岚景幻开。』曾记得一九七七年九月七日热河行宫一池莲叶中唯存一朵红莲,您笑言『小象有形』留得册中第1页。

曾记得长安街中秋之夜,您说,要在千里之外和我笔谈唐宋传承;曾记得苍凉雍和宫一丛野菊,亦是似曾相识。

先生:您对我说,大文,你太执着。我们都是过客,到站了,都要下车。曾记得,那天一抹晚霞中,再见先生,慈像依旧,眉发全白。先生乡音未改,与我醇醇而谈:『国画的民族性是一个核心,结晶是笔法。运用民族的东西,是出於爱国主义;借用外来的东西,则是出於国际主义。』他题下了『唐宋元明梦一场,前人巢臼好思量,千家万法成我,我为千家哺后生。

二零一八年由陈建方先生引见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社长顾伟先生及编辑戎鸿杰先生,是年春天开始为本画册进行整体的出版策划。今天由俞汝捷,程多多,毛国伦,王悦阳,为本画册分别作序,还有章行兄对先生题跋的精确解读,以及我众弟子和家人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先生一九二一年四月生,姓程名潼,字十髮,故本画册名经多次推敲,最后定为『仰潼观止』。

汪大文书於海上神石轩

二零一九年四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