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作为我国首批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建城历史可追溯至古蜀开明王朝后期。纵览成都地名,千百年来,它们交错层叠,依次镶嵌在城市发展变迁的沧桑画卷上,塑造出一幅纷繁绚丽的壮丽文化景观,成为彰显地域品格特殊信息、承载乡土记忆的历史文化遗产。 两千多年的时间里 成都城址未变,城名未改 别名却更替而出 也许对你来说 最有名的该是蓉城、天府 这样家喻户晓的别名 那你又知道这些别名从何而来吗? 成都又还有一些什么样的别名? 大城(龟城)·少城 大城少城柳已青,东台西台雪正晴。 莺花又作新年梦,丝竹常闻静夜声。 废苑烟芜迎马动,清江春涨拍堤平。 尊中酒满身强健,未恨飘零过此生。 成都书事 宋 陆游 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1年),秦国蜀郡守张仪(一说蜀郡守张若)按照首都咸阳建制修筑成都城。城墙下部为粮仓,城上建有多座观楼和射栏。城内则分为大城和少城两部分:大城北近武担山,南至赤里,是蜀侯、蜀相和蜀郡守治所所在地,为成都的政治中心;少城在大城之西,是成都县治所在和铁官、盐官、市官等商业机构所在地,为成都的经济中心。 这种二城并列的格局,古人称为“层城”或“重城”。成都这种独特的城垣格局承续了二千多年,一直发展到明清时期的“三城相套”,成为中国古代城市格局的一种重要类型。 据[东晋]干宝《搜神记》所载,张仪筑成都大城,因地势低洼潮湿,新修城墙屡次坍塌。后有一大龟浮于江,周行旋步,至城东南角而毙。张仪询问当地巫觋之后,依照大龟爬行路线修筑大城城墙,遂不再坍塌。后人依此传说,称成都为“龟城”或“龟化城”。另据[北宋]赵抃《成都古今集记》考证,大城“顺江山之形”,六门如龟首、龟尾以及四脚,故名“龟化城”。 地理位置:西抵今长顺街、小南街一线,南抵文庙西街、文庙后街一带附近,东抵今青石桥、鼓楼街一线附近,北抵东门街以南,长发街一线附近。 锦官城(锦城)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唐 杜甫 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成都即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西汉张骞通西域时,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发现从身毒国(今印度)贩来的蜀布。两汉之后,成都逐渐成为中国织锦中心。 为了加强对织锦业的管理和生产,汉代中央政府在成都设置了专门管理织锦的机构“锦官”,建有“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的诗句传唱千古,成都被称为“锦官城”在唐代业已流行,并沿用至今。 地理位置:位于今西较场外锦江南岸地区(百花潭公园一带)。 益 州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 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 石笋行 唐 杜甫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下辖146县,州治设于雒县(今广汉北部),东汉兴平元年(194年)迁至成都。 此后益州兼含成都别名之意,这一称谓几乎一直沿用至今。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废置益州,改为蜀郡。唐代的扬州和成都是全国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其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和洛阳,故有“扬一益二”之说。 天 府 天府金城古益州,文饶节钺旧风流。 春秋两见桐花凤,晴雨三调柘树鸠。 梦里关山情漠漠,天边烽火路悠悠。 不堪憔悴西征日,人在筹边第几楼? 筹边楼 清 傅作楫 天府原指掌管西周王室档案库之官职,后多代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先秦时期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之后,成都平原永除水患,进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 以天府代指成都则始见于[西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的代名词。 南京 濯锦清江万里流, 云帆龙舸下扬州。 北地虽夸上林苑, 南京还有散花楼。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唐 李白 唐朝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乱南逃四川,成都成为李唐皇室临时行宫所在(相传现青羊宫乃为行宫遗址)。唐军收复长安后,玄宗自成都回到长安,至德二年(757年)以成都为南京。 蓉城(罗城) 湖山历尽漫栖迟, 凭吊蓉城一赋诗。 万里桥南诸葛庙, 百花潭北少陵祠。 赋成都景物 清 向日升 公元876年,高骈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筑成都三城之外城,外城如罗裙样环绕大城,故名罗城(又称太玄城)。罗城区域大体与今成都锦江以内范围相当。据[唐]卢求《成都记》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曾于罗城城墙上遍植芙蓉,秋间盛开,“四十里如锦绣”。 [唐]张立《又咏蜀都城上芙蓉花》曰:“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锦绣舒。”故成都被称为“芙蓉城”或“蓉城”。在城墙上大面积栽种花卉植物用于观赏,这在中国建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孤例。 ![]() 而今,成都这座创新且包容的城市想重现满城尽是芙蓉花的街景,重新寻找“蓉城”的印记。位于武侯区的天府芙蓉园项目以打造“中国芙蓉赏花第一园、天府文化体验区、成都文化记忆体”为总体定位,构建起以天府文化为特质、以自然生态景观为载体、以多种体验活动为感受、以塑造 芙蓉品牌为目标的文商旅相融合的城市空间。 ![]() 地理位置:北抵清远江,西、南抵万里桥,东面沿清远江南折至东部,西面由窄桥门(约今西较场城外青羊宫之东)起,北经内江故道,直至城西北角。 满 城 满城城在府西头, 特为旗人发帑修。 仿佛营规何日起, 康熙五十七年秋。 竹枝词 清 吴好山 满城是清朝时朝廷为八旗兵及其家属专门修建的“城中城”。平定三藩之乱后,清廷为加强对西南的控制,于1718年在成都城西部修建了满城,用于屯驻八旗军队。由于处在秦张仪修建的少城遗址上,故亦称“少城”。 ![]() 满城大致范围是:北起小北街和八宝街,南达小南街和君平街,东至东城根街,西抵同仁路。共有官街8条,兵丁胡同42条。从空中俯瞰,整个满城布局如同一蜈蚣。 满城最多有八旗兵2万多人,加上家属有3、4万之众,相当于一个小城市规模。从北到南,满城又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靠北几乎全是住宅,中段有衙门官府,南段是园林景观。辛亥革命之后,一些军阀豪绅也进了满城。刘湘、杨森、田颂尧、李家钰等人先后都在满城拥有过自己的公馆。民国以后,满城城垣拆除,与大城合二为一。 如今,少城片区的沿街茶馆、特色餐馆、宽窄巷子等传统街巷空间,依然蕴含着最具生活气息的成都味道。而活力十足的文创产业,也给少城片区带来了新的气象。 ![]() 地理位置:北起小北街(现并入西大街)和八宝街,南达小南街和君平街,东至东城根街,西抵同仁路。 你还知道成都有哪些别名吗? 编辑:陈晨、魏杰 ID:ZHWG6040T002000XPS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
|
来自: free-flight > 《诗词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