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火不胜三水

 猪王小屋 2019-08-18

      二火不胜三水,语出《示从容论篇》。王冰云:“二火,谓二阳脏;三水,谓三阴脏。二阳脏者,心肺也,以在膈上故。三阴脏者,肝、脾、肾也,以在膈下故。然三阴之气,上胜二阳,阳不胜阴,故脉乱而无常也。”此说甚是牵强。脾肝肾气盛,脉象上越,或缓而沉,或缓而弦,何言乱者?杨上善在《太素》中则主张:“二火者,二阳,即阳明也。三水者三阴,即太阴也。今太阴病气外乘阳明,即二火不胜三水也。阳明不胜太阴,故脉乱而无常。”这更是奇怪。其解二火为阳明胃,三水为太阴脾,乃认为此句是上文意思延伸。上文讲的是“脾气外绝,去胃外归阳明”,故礼所当然认为二火为阳明胃,三水为太阴脾。然文中明显的描写“脾气外绝,去胃外归阳明”的脉象是“脉浮大虚者”,何来脉乱而无常之论?故知上善之论亦是有失。

盖二火,《内经》中有明确解释,二火指肝、心之火。《素问·逆调论》云:“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因而未有其它明确解释,当审慎地认为《内经》所言二火皆指肝、心二阳而然。而论三水,考有水之经,无非有三:少阴肾有真水,太阳膀胱有寒水,太阴湿土有藏水。此三水偏胜,少阴脉上越,太阳脉下沉,太阴脉虚浮,皆不得其位,时沉时浮,或石或弦,上下难安,所以脉乱而无常,有逆水冲心之患。此黄帝举此以论鸿飞之迹,化之冥冥,难以守经之态。圣人治病不仅需要修法守度,援物比类,亦需要察神于天,洞若观火。此《内经》之真奥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