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十三式行功歌诀》,体悟经典修练门径

 艳阳天旭日东升 2019-08-19

近再读王宗岳前辈的《十三式行功歌诀》,忽然感觉此诀,就是一个引领修行者,如何跨入太极之门的指路灯,是一个纲领性的指导文件。虽然文中排列的次序不同,但我们仍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感悟前辈的良苦用心。

                                                                                          
文中“入门引路须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休”。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入门?如何提高?那就是,要入门,需要一个引路人,需要一个口授心传的师父,或明师的指引,而绝不是看几本书、看几张光盘就能学好的;有了明师的引领,自已还得“无息”,不间断的、持之以恒的勤学苦练,才可能跨入太极之门。
那么,“口授”什么呢?文中“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讲的是身法要领,而这些身法要领,如何做才算合度?就需要言传身教,口授心传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尾闾中正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前辈们是怎样教导的,唐豪、顾留馨在《太极拳研究》论述“尾闾中正”的练法诀窍中说:“尾闾中正就是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部),脊骨根并且要向前对准脸部中间至脐的一条垂直线,凡动作向何处转动,等于对动向起着舵手的作用。
郝少如在《武式太极拳》一书中解释说:“两股有力,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谓之尾闾中正。”郝月如《太极拳的走架打手》中说:“习太极拳者必先求尾闾正中。正中者,脊骨根对脸之中间也。迈左步,左胯微向左上抽,用右胯托起左胯;迈右步,右胯微向右上抽,用左胯托起右胯,则尾闾自然正中;能正中,则能八面支撑;能八面支撑,则能旋转自如,无不得力”。以上几位前辈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尾闾中正的修练方法,但读者要注意的是,所谓“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部),脊骨根并且要向前对准脸部中间”,这仅仅是意,不可从形上去追求。不然会出现胯紧,顶胯之类的问题。







有了正确的身法后,接下来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功的问题。文中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用功,一是腰,“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就是告诉我们功要用在腰上,要建立起以腰为主宰的运动体系,一招一式、一伸一屈、一虚一实,一收一放都是腰催、腰带的表现形式。变转虚实时要留意腰的虚实转换,要留意腰的运动轨迹,在行功走架中,腰始终是在走平圆,立圆,或混合圆,总是一虚一实、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的运动。二是气,“腹内松静气腾然”气遍身躯不稍滞”。
讲的就是如何聚气、运气的问题,首先腹部要放松,只有腹部放松了,身法要领合度了,腹内才会有发热、发烫,“气腾然”之类的感觉;其次,丹田气要荡摩,要在意的引导气遍身躯,也就是说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接下来讲的是如何用意的问题。太极拳是意识拳,丢掉意识,就不是太极拳。
用意不用力,可以说是太极拳的核心秘诀。文中“刻刻留心在腰间,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意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都是讲的用意的问题。首先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用意?那就是“刻刻'、“势势”,即每时每刻,每招每式都要用意引领。杨禹廷前辈把用意形象的比喻为“毛驴拉磨”,意是“毛驴',我是磨;其次告诉我们意要用在何处?要用在腰间,体会腰拉、腰顶、腰催等。第三告诉我们这样做后,会收到什么效果,那就是“得来不觉费工夫,益寿延年不老春”。
    
以上讲的都是练体的要诀,接下来“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讲的都是如何练用,如何迎敌的要诀。因此,不难看出古人指引的修练门径大体如下:一拜师学,跟明师学;二尾闾中正,身法合度;三练腰,以腰为主宰;四练气,以气运身;五用意,用意不用力;六练用、练推手、散手等。

以上仅是笔者粗浅的体悟,也许与前辈的本意相差甚远,还望方家指教!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太极》微信公众号 微信:taijichanyi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