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要懂得:比穷更可怕的,是你对人生一无所知

 我是皓春夏秋冬 2019-08-19

《失落的一角》一书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有缺角的圆,第一次找到合适的一角时错失了机会,第二次又因用力过猛而摧毁了那一角,最后终于得以完整,却发现完美的圆因滚得太快而失去了沿途风景和原来的快乐。”

这句话其实,就是人生的真谛,它传达出了一个道理:人生总是会有些遗憾的。

其实在千百年,老祖宗们就看透了这个道理,辛弃疾词《贺新郎·用前韵再赋》有言:“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宋人方岳也有诗曰:“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这也正如杭州西湖灵隐寺悬挂的那一副千年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生本就是一个琢磨不透的东西,但有一定可以确定,那就是人生不可能事事完美,这一点在传统文化之中多有体现。

在人生中,穷并不是最可怕的,因为你总会有翻身的那一天,更可怕的是,是你对人生一无所知,妄想着事事完美。

人生哪能多如意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这句话包含了六个历史上的大人物,可他们无一不是经受了千难万险才功成名就。

他们可曾抱怨过人生的不公?他们若是抱怨连连,定然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

所以说,没有谁的人生是一条平坦大道,真正的强者都是在艰难困苦中磨练出来的。

想要读懂人生,必先知道世事无常,不要妄想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那样的人生反倒是了然无趣,只有带点遗憾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万事只求半称心

诗人谢灵运说过:“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

这句话其实就是对于人生的解读,既然万事很难做到完美,那么就放宽心态,知足常乐,求一个“半称心”。

弘一法师曾给好友夏丐尊写了一幅字:知止。

这两个字虽然简单,可却蕴含无限深意与禅机。人懂得“止”,则人生便有了目标,也有了方向,做人做事,明理止欲,适可而止,即可轻松自在,欢喜自如。

这“知止”二字,其实就是“半称心”的含义,人不要欲求不满,适可而止,懂得知足,是最好。

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灭吴之后,谋臣范蠡劝文种,说现在功成名就,足以名垂青史,要懂得知足,急流勇退,亦要懂得“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的道理。

可文种却不听,他奢望功名厚禄,后来,被越王赐死。而范蠡却急流勇退,与西施逍遥于山水之间,成就一代美名。

范蠡的做法就是“半称心”的道理,他看透了勾践的德行,他懂得知足,所以他活得潇洒快乐。

灵隐寺悬挂的这副对联,把人生写了个通透,凡事不要奢求完美,求一个“半称心”已是极好。

——编辑谪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