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表达:行行出状元。现在没有了,不能读书的孩子也强迫读。一技傍身是多样性的,人文社会应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中国文化“少年得志”是贬义词,二十几岁到达人生巅峰是巨大的灾难,中国文化提倡的是厚积薄发。 老人的状态更代表社会的文明程度。人生真正的差别,最大的阶段是中老年,在这个阶段要让自己从有钱变值钱、变成老古董,给下一代、给家族做榜样,而不是变成糟老头、糟老太。晚景凄凉是个“果”,把下一代压垮了。老人身体养好、心态好是儿女最大的幸福! 道家讲归一,佛家讲不二,这就是整体,比宇宙还大是整体。整体一定包含无限大,“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万物由四时、阴阳决定,决定万物的成、住、坏、空。整体:中国文化宇宙观、人文观、人生观、价值观一致。而西方讲局部。 《内经》通过正确的价值观,由心入身,在生活细节上并不多,只是防风,通过智慧选择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度百岁乃去。 我们的民族是讲教育的民族。教育在前,物质在后。没有精神的驾驭,物质可能是累赘、负担。教育是放在最早期的、厚积薄发的学。人生,用自己的长项去收获,你有价值、创造了社会价值,挣再多钱也没有问题。 生命现象里或生命文化里,每个人都要面对希望,这个希望不是自我知见或妄念的希望。大部份人是以苦难来体现其存在价值的。从某种角度来说,“自讨苦吃”并不是贬义词。真正的养生,是不断挑战、超越自己。不用跟别人比,受持后去输出,产生的附加值才能更好的体现价值。每天超越自己的能力,就是自己的心力、力量。 同气相求。最高端的治病是调心、调神。顺天气,与道合。事业成功而不快乐,是因为他得到的不是他想要的。中国人讲选择,事情还没发生叫选,事情发生了叫面对。选在前头,人生要面对选择,人生越来越前置、越来越早知道,就会越活越灿烂,越活越强大,秒秒新的开拓未来。人生不是走向正确,大多是结束今天的错误和过去的错误。 “调神”是帮我们结束错误的,而不是多成功。调,不是以过去为终,调,是指当下和未来。知中、守中才能调,致中和的医生才是中医,行中道的医才是中医。调,周全,代表双向,一圈里面不多不少,刚刚好。中国文化讲调和,人生通过不同的调整来成形。调,首先要树立一个背景,瞄准、看清才下手,不是猜、不是赌、不是碰运气。中者,终也,调的是神韵、智慧、维度。当我们看这个世界不顺眼时,是偏的;当我们看这个世界如常时,这个角度就开始正确了。中国文化治人是治心,治病是治神。文化本身是治心,改变三观的是大药,是调神调心的。神是工具。 我们学习的目的是来治未病的,为自己和别人解决或清除未来的麻烦。平常之道,才是中国文化的灵魂价值、核心价值。粗茶淡饭才是我们的旨归。生命的终极是要自主。 中国文化是回归的问题,人文是回归的,回到本然不是发展,不管走多远,人都会回归本然。中国文化没有高低、强弱,展现的本质是包容的,闻道有先后,一切平等,不是文字的旁白。把我们本然的生命观、高维的生命状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生命的力量只是价值,但他不是你的价值!当生命的力量只是你的价值的时候,也许你觉得自己赢了,实际是你被困住了,被局限住了,是可惜又可悲的! 文化是丰富的,但大道至简,当我们全然去追求文化的丰富,又被“美好”带走了。我们既需要文化的信仰,更需要文化的真实。去迷生信,让自己的力量回归,是文化的主旋律。人文化成,化的是什么?成!我们缺少了人文化成的警示,就变成人文化美、人文化好,那是务虚,是自欺欺人被人欺。 高维,是源源不断生处转熟的过程,是在有生之年,可以给自己有交代的事情,从一到拾的篇章,而不是构建美好。往前走的两个标准:1、生命的力量越来越大;2、没有重复,越来越高维。 斯文是双向的,一头是附庸风雅;一头是人文化成,是靠谱的。真正的文化人就做《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所说的事。 (婷姐读书笔记,收录于2018舒院课堂) |
|
来自: jiezhukuaile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