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蔚:曼殊最早出家的广州六榕寺曾留有他的遗画——《曼殊画话118题》4

 昵称16627923 2019-08-19

过去在生地日本曼殊倍受怜爱,生母河合叶子叶子的姐姐、曼殊的姨妈、既是养母、又是庶母的河合仙,以及外祖父母都视如掌上明珠。他自由而幸福,无忧无虑地过了六个年头。

回到广东老家,虽然嫡母、祖母、嫂子对他很好,但是主持家政的庶母大陈氏和大他十二岁、被宠坏了的大姐苏燕对他却相当地坏。家里人多口杂,仆役们和寄食的亲戚也因而白眼相向。村里甚至谣传他是随母改嫁的“拖油瓶”,加以中日甲午海战后,中国人痛恨日本人,他的日本血统难为社会所容,被视为“异类”,“群摈斥之”(章太炎语)。早已失去父母之爱的温暖与保护,年幼、又体弱多病的曼殊,孤独,惶恐,无所适从。

十二岁上,曼殊大病一场。他患疟疾,高烧卧床近一个月之久。掌家的婶子觉得他反正已经病入膏肓,无可就药,干脆置诸柴房等死。幸赖新进门的嫂子关怀照料,老师仗义执言,得以逐渐康复。

家里是待不下去了!

恰巧新会慧龙寺赞初大师来此化缘。曼殊遂随他到六榕寺出家。当时,他不到二十岁,所以只受了沙弥戒。

曼殊六榕寺老一代僧人的带动和影响下,遵守教规,严格经行。侍候师父,谦恭谨慎,威仪严肃;用膳时安静如常,碗筷无声,静默自守,得到僧众们的赞扬。在寺内,他也不时作画,后来并有遗画保留在六榕寺冯印雪尝游六榕古刹,得瞻仰遗画,怀想风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