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家化

 堺黑黑 2019-08-19
(1)
上周,上海家化公布了《2019年中期报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4.4亿元,同比增长40%,扣非后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9.5%。
因为有了1.4亿元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和6000万元的非主业投资收益,上海家化的净利润同比增速有40%,但是,这些都是不可持续的。
如果看营收和扣非后净利润的话,同比增速都只有个位数,所以只能说今年上半年上海家化做的很一般,业绩是低于预期的。
(2)
老裘在《颜值经济》里分析过上海家化,当时有这样几个推论,现在可以通过半年报进行验证。
首先,我们判断公司的折旧会大幅增加。
做出这个预判,其实并不困难。因为在收购英国TM和重建生产基地之后,上海家化的固定资产增加了很多。

17年底,固定资产净值不到3亿元,而今年6月底,固定资产跃升至11.4亿元。
固定资产越来越重,势必导致折旧费用也越来越多。

前两年,半年的折旧都只有2000万左右,但今年上半年,折旧一下子增加到6300万元,预判全年的折旧会接近1.5亿元,折旧大幅增加。
折旧是利润表上非常重要的一笔费用,折旧多了,净利润就少了。
(3)
第二个预判,是关于上海家化的拳头产品,佰草集。
佰草集的定位是中医草药加科技赋能,刚推出的时候非常火爆,但是这些年,有越来越多的小品牌主打同样的概念,所以给佰草集造成很大的压力,2018年,佰草集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之前,我们的判断是,佰草集的颓势可能还会维持一段时间。这在今年的中报里也得到了印证。
“根据捷孚凯的线下百货零售数据,佰草集品牌在 2019 年 1-6 月护肤彩妆百货渠道主要品牌市场份额排名第 16 位,市场份额为 2.0%。”(老裘补充:18年佰草集的市场份额是2.5%,市场份额继续下降)。
讲到佰草集,就会提到当年家化的老领导葛文耀总。葛总时代的上海家化,多品牌 多渠道,成长性和盈利能力都超强。
谢总时代,因为不满平安的管理,走了很多做市场和做科研的人。化妆品公司里,市场和科研是发动机,这些人离开以后,家化就开始平庸了。
以前,去公司调研,老裘会约上海家化的几个好朋友在周家嘴路上的阿三光头羊肉,家化搬迁到五角场以后,就在淞沪路的耶里夏利,喝点小啤酒。这些兄弟姐妹都会抱怨,说平安太没有眼光,找了一个卖血糖仪的做董事长,他懂什么化妆品?
张总时代,又遇到了网络购物和其他国产小品牌的兴起,而家化的管理层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最近听说佰草集的总经理要走,反正就还是一直在动荡。
(4)
有朋友说,老裘,化妆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在我看来,化妆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三个,第一个是管理,第二个是产品力,第三个是传播力和影响力。
为什么管理是放在第一位的?
因为如果大家有去调研过上海家化、珀莱雅、御家汇、拉芳或者丸美这些公司的话,就会发现他们这些公司的工厂都很现代化,从硬件条件上看,看不出有大的差别。
所以化妆品公司的软件,也就是对人的管理,就会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刚才讲了上海家化走了不少人,对家化的影响很大,剩下几家公司我是这样看的。
珀莱雅,老裘之前也写过文章分析了。我觉得珀莱雅的老板大气,愿意给团队股份,激励到位。虽然珀莱雅不是电商公司,但管理团队敢放开手脚,新的营销模式和打法学习的非常很快,单品牌规模也超过市场预期。
御家汇,相比就差一点。老裘教给过大家一个方法,看任何一家公司,别忘记先去中国裁判文书网看一下。

就是这个网站,很权威,最关键的还是免费的。如果搜索御家汇,就会看到下面这个7月份刚发生的法律纠纷。

方骅原来是上海家化的,后来跳槽去了御家汇做CEO。这个法律纠纷是这样的,方骅说当时跳槽的时候,公司有承诺股权激励,但是后来赖着不给。而公司说,方骅严重违法劳动准则,经常迟到早退,要赔偿给公司100万元。
这些互撕的事情,闹到最后要靠打官司解决,总是蛮伤的。具体详情,大家有兴趣可以直接查一下,顺便了解一下这个网站,反正都是公开信息。
拉芳家化,现在还是一个家族公司,父亲加两个女儿,股权相对来说比较集中,后面看能不能引入合适的管理人团队。
(5)
除了管理之外,化妆品公司还要看的是产品力。
有卖方研究员做过分析,提到海外龙头的化妆品公司,有非常丰富的产品线,形成了品牌矩阵。
比如像雅诗兰黛,旗下有30个以上的品牌,覆盖护肤、彩妆等不同品类,和高中低端不同价格带,可以有效减少消费者偏好迁移的风险。
品牌矩阵里,化妆品公司又以大单品战略为主,比如雅诗兰黛的思路就是“经典与新品双线发展”,新品每年贡献30%的销售额,小粽瓶等经典单品每年保持40%-60%的复购率。
从渠道维度看,海外化妆品龙头公司往往全渠道和多场景布局,全面触达消费者。
对比雅诗兰黛,现在国内上市公司里,只有上海家化是多品牌和多渠道,丸美股份和珀莱雅还只是单品牌。不过这几家公司学习能力非常强,相信很快也会很快完善布局。
(6)
化妆品公司第三个核心竞争力是传播力和影响力,特别是要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
化妆品是一门很赚钱的生意,净利率很高,特别在网上卖化妆品,稍微有些质量、有些品牌,再加上走一定的量,净利率就可以很轻松的做到15%。(这里插播一下丸美,公司刚刚上市不久,净利率超过25%,实在有些吓人。)
而像我们以前介绍过三只松鼠,在互联网上卖零食的,但他的净利率只有5%左右,比化妆品低太多,所以化妆品更加适合互联网创业。
互联网给本土化妆品提供了非常强大的传播渠道。最近一两年,销售亮点是网红和明星带货。这种方式下,传播力大、爆发力强,但是不持久。比如新锐品牌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冲到10亿的营收,但下来的速度也可能很快。
当然,遇到这样问题的不仅是化妆品,卖衣服的韩都衣舍这两年也没有增速了,三只松鼠也要转型做线下的投食店了。
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消费群体变化太快,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下去,一定要有线下的基本盘。另外,面对变化的市场,要有学习和自我纠错机制。
(7)
我对化妆品行业是这样理解的。
目前国内化妆品行业还处于快速增长期,公司和公司之间也是充分竞争。从市场集中度这个指标上看,没有越来越集中,反而是越来越分散。
80后,90后,以及新生代的00后们对化妆品行业,特别是本土化妆品行业影响越来越大。除了本土化妆品越来越好之外(更安全,高功效和新奇绚),爱美意识的崛起、颜值经济持续扩容和护肤步骤的增加,都驱动国内人均化妆品消费金额快速增长。
现在,国内上市的化妆品公司并不多,而且都有各自的问题,但相信假以时日,我们一定会看到有龙头公司崛起。
前提条件是这样的公司有战略、有定力,愿意投资在研发和市场上,愿意依靠团队,愿意持续学习。
最后的关键,是愿意相信时间的力量和时间的沉淀。
Be joyful in hope. Be patient in affliction.(在期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