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武梁祠)

 历史探奇 2019-08-19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位于山东省嘉祥县,当地人称为“武氏祠”,巫鸿先生撰写的专著将之称为“武梁祠”。其实“武氏祠”更为准确,因为博物馆里展出的并非只有武梁一人的祠堂画像石,而是武氏家族共4-5人的祠堂画像石,所以称为“武氏祠“更为准确。笔者于2017年12月从北京乘火车来到山东嘉祥,并造访了这一著名的汉画像石遗存储存地。今将主要见闻记录于下,供有兴趣者参考: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武梁祠)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门口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武梁祠)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武梁祠)
武氏祠的第二展厅和第一展厅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武梁祠)

第一展厅中的石狮和石阙

一、交通
乘坐公交车前往武氏祠,下车要步行3公里左右,据武氏祠的工作人员介绍,冬季还没有公交车开过去。笔者是从嘉祥县城打车去的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往返80块钱。从嘉祥站下火车后,笔者打了一辆拉活的私家车,和他说了要去武氏祠后,便说单程40,往返80。这个价格和笔者搜索的出租车价格差不多。笔者是在武氏祠下车后,留下了司机的电话,大概从上午9点逗留到下午2点,然后给司机打电话让他来接,大约半个小时返回县城住宿酒店。
二、可以和“曾庙”一起玩
武氏祠离当地另一个著名景点“曾庙”很近。曾庙是祭祀宗圣曾参的地方,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是孟子和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因此又称孔子思或子思)的老师。孟子后来被儒家尊称为“亚圣”,子思是“四书”中《大学》这一篇的著者。武氏祠和曾庙相距不远,如果只是看一看,每个地方估计耗费时间大概1个多小时的话,可以让车等,两个景点一起去。
我觉得两个景点知道的人少,访问的人少,宣传不够和交通不便都构成原因。当地应该开一条到这两个景点的公交线,让更多的济宁人和山东人了解这两个地方,了解武氏祠汉画像石。三、门票价格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门票50元,里面其实并不大,如果不是感兴趣,或者不了解,可看的东西不多,这个价格算贵了。曾庙的门票价格30元,曾庙的规模从正殿来看,比曲阜孔庙的正殿略小,但已经算宏大,其实门票也不便宜。关于曾庙的介绍,可以看笔者的另一篇介绍。
四、武氏墓群石刻博物管建筑朴素、简陋
武氏祠一共有两间大展厅,进门后第一个展厅展示的是武氏墓群的石阙和石狮,最初应该是摆在武氏家族墓群的入口处。由于武氏墓群经历过洪水,石狮和石阙被淤泥埋藏相较于画像石更深。在清朝黄易发掘了画像石并建立保护室之后数年,才又发掘出了沉陷更深的石狮和石阙。第一展厅除了石狮、石阙外,还收藏了两个石碑,其中一个是无字碑,由于护栏相距石碑较远,肉眼观察很难看清楚石碑上的文字。
从后门走出第一展厅,前方是第二展厅,收藏驰名世界的武氏祠画像石。所有汉画像石被收藏在玻璃柜中,有些玻璃柜外面挂有窗帘式的拓片,能用一旁的拉绳升起或放下。展厅内有一个关闭了的电视屏幕,用于灭火的灭火器和装满水的铁桶,还有一个全息制作的立体荆轲刺秦王画像石拓片。总体来看,所有汉画像石都被收藏在玻璃柜中得到了保护,但保存条件简陋,画像石的摆放不利于观赏,比如有的四方立柱的画像石,四个方向都有画像,如果能用一个四面玻璃的柜子装,就能看到四个方向的图案,而现在摆放在玻璃柜中,只能看到两个方向。画像石的指示牌也显得十分陈旧。玻璃柜的玻璃透明度也不好,有些地方略脏,需要清洗。总而言之,画像石的保存条件不太好,陈旧,灯光光线不利于观赏。如果能采用现代化的展出方式,比如用电子屏幕介绍汉画像石,修建更好的展出设备,一定会更好。
在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的院子里有几幅武氏祠景区的规划图。看得出来,规划者是打算重修一个大展馆,用声光电结合的方式展出画像石,并且将院内几个弃置挖掘的汉墓修好展出,复原武氏祠的神路,将周围村庄和博物馆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汉文化景区。但恐怕,是由于缺乏资金吧,规划图的愿景似乎长时期成为了搁置的愿景。
总的来看,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老旧,不能突出武氏祠画像石的特点,仔细想想,从总体上和细节上都有改造的巨大空间。希望将来有了资金,武氏祠能重见天日。
五、武氏祠的展品和汉画像石
武氏祠展出的汉画像石是驰名中外的。说它在国内出名,是因为在初中和高中历史课本上,扉页中和教材中引用的彩色与黑白的黄帝、尧、舜、大禹、夏桀形象都出自武氏祠画像石的拓片。之所以说它驰名世界,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中有“武氏祠研究年表”,列出了一些重要研究,从这个年表中看到英、法、德、日、美研究都有提到。从近代以来,不断有国外的美术学者和历史学者造访过武氏祠,并将拓片带回本国研究,形成了国际上对武氏祠的研究专题,让武氏祠画像石成为了东方美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让中国汉朝的石刻艺术走遍了欧、美、亚美术和艺术学科的笔端和学术讨论。武氏祠研究的成果和拓片也在国外展出。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武梁祠)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武梁祠)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武梁祠)
以上是三个不同版本的荆轲刺秦王画像,图一荆轲在右侧,图二右侧的荆轲形象变了,图三荆轲在左侧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武梁祠)
                       骑在两名侍女身上的暴君夏桀,这幅图片出现在了历史课本中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武梁祠)
尧舜中的舜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武梁祠)
拿着工具的大禹,这个形象也出现在历史教材中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武梁祠)
右面是三皇五帝中的帝喾,左边是尧
六、弃置的西长廊展览
在西长廊中藏有“最壮观的孔子见老子图”、“西王母神仙世界全图”、“东王公神仙世界全图”,以及嘉祥城墙出土的黄庭坚手书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碑刻。这些让我流连忘返的藏品就保藏在用监狱式的铁栅栏保护的博物馆西长廊中。它们连遮盖的玻璃柜都无法享受,任由灰尘尘封,黄庭坚手书的城墙碑刻已经落满了灰尘。灯光昏暗,冬日寒风阵阵,让人慨叹。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武梁祠)
黄庭坚落款


七、弃置的汉墓
在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展厅旁边的院落里,有一些堆放的石碑、石梁和石块,还有用铁丝围栏保护起来的几处墓室。按指示牌应该是祭坛和汉墓的遗存,青天白日地置于露天,想必没发现什么文物,或者文物已经被盗走或拿走,总之只剩下石头的墓室材料和半坑式的墓室。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武梁祠)
                      废弃挖掘的汉墓

当我步入展览石阙和石狮的第一展厅时,历史和汉朝的气息让我感觉观赏时自己激动得窒息,而随着观赏的深入,又不得不慨叹保存条件的简陋和惋惜。整个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的条件让我感觉它是一个亟待改善条件的展览地,朴素和陈旧的展厅、荒凉与残败的汉墓、弃置的西长廊展品,让这冬日显得更为苍凉……
八、武氏祠工作人员
门口售票处的工作人员都是年轻人,其中一个还负责讲解,这些年轻人就是以后保存汉画像石和宣传汉画像石的种子。客人不多,看门的工作很寂寞吧,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看看武梁祠汉画像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