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 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周围神经就是大厦里的电线。 人体周围神经——一个错综复杂而极其有规律,范围宽广而细致入微的系统。 它承载着人体神经电流冲动感受的收集、传入、传出、传导等等诸多使命。 然而生病的时候,周围神经这根勤劳的“电线”也罢工,而且病的急时,“很要命”。 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下神经科的一种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 范阿婆,66岁。2019年6月上旬,四肢麻木3天后,即出现呼吸不畅,继而昏迷... ... 疾病来的如此快而突然,是什么疾病引起的呢? 阿婆于2019年3月中旬出现咳嗽、咳痰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数天后咳嗽、咳痰症状虽然好转,但有了四肢麻木无力、吞咽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阿婆被儿女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急诊内科。 急诊查有二氧化碳潴留及氧分压下降,提示II型呼吸衰竭,不久便陷入昏迷,病情危重,经过气管插管等抢救后。 被转至ICU科。 呼吸泵衰竭引起II型呼衰:呼吸肌肉收缩功能明显减退所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因持续昏迷状态,病史采集较困难。 ICU科的医生,没有考虑到病人的呼吸衰竭是格林巴利综合症引起。 仅仅对症予以纠正缺氧及改善呼吸异常、抗炎、化痰、平喘等治疗。 经过两周的呼吸机辅助呼吸,阿婆的症状逐渐好转,病情逐渐恢复。 呼吸机也逐渐脱离。 但遗留肢体麻木,尿潴留症状。 因有系统性免疫疾病基础,病人被转科到普通病房-肾内科。 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 当潘9天后阿婆意识苏醒医生询问病史,阿婆告知他有肢体麻木及乏力。查体提示腱反射消失后。 神经内科会诊后查腰穿提示白细胞:1×106/L,蛋白达到2.25g/L。肌电图提示为:四肢周围感觉及运动神经多发脱髓鞘——轴索损伤。 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 转至我院后经过免疫调节治疗,症状逐渐好转。 细胞——蛋白分离:是脑脊液检查中出现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即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而白细胞数正常或仅轻度增加的现象。 是格林巴利综合症的特征表现。 什么是格林巴利综合症呢?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或对称性多神经根炎。 1、症状 GBS可以发病在任何年龄,50岁以上较常见。 GBS发病很快,大部分病人会感觉到手、脚肌肉无力、疲惫或针刺样、蚁爬样感觉异常。 病情程度轻重不一,大部分较轻,少部分几乎完全瘫痪,并出现吞咽及呼吸困难,有些病人还伴有面瘫、动眼神经麻痹及自主神经。 2、诱因 有学说认为,该病和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比如莱卡病毒,空肠弯曲菌等)。 也可能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造成免疫应答错误有关。 GBS常常发生在有呼吸道或胃肠道症状数天或者数周后,少见的情况疫苗注射、手术亦可诱发GBS。 3、治疗 在被诊断为GBS后,为避免过重的后遗症,应积极开始进行免疫调节或血浆置换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一般选用人免疫球蛋白(pH4),是将别人血液里的免疫球蛋白加工、灭毒、提纯后,应用在病人体内,来调节失衡的免疫功能。 血浆置换是,是将全血引出体外分离成血浆和细胞成分,将患者的血浆舍弃,然后以同等速度将新鲜血浆、白蛋白溶液、平衡液等血浆代用品代替分离出的血浆回输进体内的过程。 其他一般治疗还包括, 累积延髓的病人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机械辅助呼吸。 保证营养支持,保证每天足够的热量、维生素、电解质等。 卧床的病人还要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及下肢静脉血栓等。 4、预后 该病一般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继而持续数天至数周后开始恢复,少数病人在丙球恢复过程中症状出现波动。 比较严重病例会像潘阿婆这样,完全瘫痪,并累积呼吸系统,引起呼吸泵衰竭。 GBS病死率约为3%,主要死于呼吸衰竭、感染、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85%的病人会在半年-1年内完全康复。疾病一般为单向病程,复发概率很小。 写在最后 潘阿婆的疾病逐渐恢复了,一场大病也让近70岁的她更加珍惜剩余和家人相处的美好时光。 潘阿婆的外孙女在上大学,逐渐好转的她每每在病房和孙女视频的时候,总是掩饰不住病后逐渐康复而满意的笑。 是啊,在神经内科诸多疾病中,可以完全康复的着实不多。 而格林巴利综合征就是其中一个。 本篇完 小竹医记 每周一分享病例 感谢大家阅读 面对生命,只有责任 作者:武玉军主治医师 解放军第905医院 神经内分泌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