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异常痛恨的一个姓不是外族的姓氏,也不是对手的姓氏,更不是前朝皇族的姓氏,而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姓氏,这个姓是“蒲”姓。 明朝建国后,朱元璋下令将还没改姓的蒲家人全部充军流放,为娼当奴,不得登仕籍,那么朱元璋为何如此痛恨“蒲”姓呢?这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总结来说,就是朱元璋在为赵氏皇族报仇吧! 我们不妨把视线移到南宋末年。南宋末年,在今天的福建泉州有一个大富豪,名叫蒲寿庚,当时福建沿海盗贼猖獗,蒲寿庚出钱助朝廷剿灭了海盗,还了当地太平,而他也因此大功被授予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置制使,统领福建海防,掌管福建军政要务。 那么当时朝廷为何会大力封赏一个商人,而身为商人,蒲寿庚也真的仅仅是出于爱国之心而自愿出资报效朝廷吗? 其实不然,当时南宋正遭受蒙古的侵略,失地连连,蒲寿庚助南宋剿灭海盗是在公元1274年,这一年距离南宋灭亡仅剩5年,可以说此时的南宋已经行将就木了,而南宋以高官拉拢蒲寿庚是看中了他的财富,抵抗蒙元需要军费,需要蒲寿庚这种富豪的支持,而蒲寿庚愿意资助南宋,也是想趁机垄断福建的海上贸易,事实上蒲寿庚执掌福建后,官商合一,真的垄断了海上贸易。 可是蒲寿庚得了南宋朝廷的好处,却不想再为朝廷效力,在蒙元的打击下,南宋朝廷一路南逃。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临安,宋恭帝出降,南宋遗臣带着新立的宋端宗赵昰和卫王赵昺(即南宋最后一任皇帝)及其皇室成员来到泉州城下,希望将泉州作为临时国都,在这里号召天下起兵抗元。 但是,蒲寿庚不想让他们在这里扎下根,于是面对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张世杰的要求,蒲寿庚拒绝了,他只承认宋端宗的皇帝名号,但拒绝开城,张世杰无奈之下只能带着端宗和赵昺继续南逃,但此时他们舟船不济,于是张世杰决定强征蒲寿庚在泉州城外的商船,并没收他的财货以充军资。 而事情发生后,蒲寿庚异常愤怒,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没收他的财货断了他的财路就是要了他的命,要他的命他就要和别人拼命,至于民族大义云云,那都是扯淡。 于是蒲寿庚出于报复,杀了在泉州城内的赵氏宗族大臣等三千多人,之后元军赶来,蒲寿庚开城投降,并驱使自己的舟师配合元军主力征伐南宋小朝廷,最终南宋朝廷覆灭崖山。 蒲寿庚为了自身利益而置民族大义于不顾,逼迫南宋皇室无立足之地,加速南宋的灭亡,实在是历史之罪人,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没有忘掉这个大汉奸,他下令掘开蒲家祖坟,将所有遗骸鞭笞三百,以警示后人。 |
|